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各地实践
内蒙古:基层卫生服务让农牧民得实惠

2017-08-03 09:26   来源:健康报

  自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卫生机构基本完善,人员配备齐全,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自治区共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984个,床位17900张,从业人员54048人,群众看病再也不会“一根针一把草”“看病找喇嘛”了。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服务半径是全国这个指标的5.5倍。在该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偏远嘎查敖伦诺尔,因为有签约医生定期上门服务,牧民们可以通过第四代“小药箱”实时上传他们的血压、血糖监测结果,省去了来回近3小时的奔波。73岁的图力古尔阿妈说:“国家政策好,我赶上了好时代。”

  1951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层组织的决定》和《关于组织联合医疗机构实施办法》,内蒙古各地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将散布在农村、牧区的以蒙医、中医为主的个体行医者,逐步组织到区(乡镇苏木)卫生所和联合诊所,并在1956年普遍发展成为所在区(乡镇苏木)的卫生院,有的还发展成所在旗县医院的前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建立起公益性管理体制、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励性分配机制、多渠道补偿机制等新的运行机制,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快速提升。

  公益性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全自治区共核定下达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编制21286名,明确了财政补助政策,基层机构得到有力保障,人员待遇有较大幅度提升。

  竞争性用人机制初步建立。引入“定编定岗不定人”的人事管理新理念,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凡是符合竞聘条件的,均可参加岗位竞争,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身份界限,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实现由传统的以编制管人向岗位管人转变。

  激励性分配机制见效。按照全自治区统一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管理。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大致相当的原则,以及基础性绩效工资占比60%~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30%~40%的比例,如期核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

  绝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2010年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实行“两个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水平挂钩,注意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编制管理的医务人员,待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药品采购机制初步形成。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全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配备、使用、监管基本按政策规定执行到位,药品平均价格大幅度下降。

  长效性多渠道补偿机制基本建立。各盟市都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财政兜底,补偿责任主体为所在旗县县级财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方式给予补助。国家、自治区、盟市财政主要以“以奖代补”形式予以补助。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和管理办法,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费、基层机构补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农村牧区卫生三级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建立了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遍布全自治区、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形成了一支由高、中、初三级卫生技术人员组成的医疗卫生队伍,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牧区卫生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实施基层医改以来,农村牧区卫生事业进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以多种形式在城市、旗县政府所在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加上固定与流动医疗服务点的建立,基本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稳步实施。以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逐步开展,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壮大,内蒙古现已建成以旗县医院为龙头,卫生院为枢纽,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在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地广人稀的牧区还采用流动与固定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内蒙古独有的“小药箱”进牧户工程,成为面向全国推广的健康实践案例,同时作为被世界认可的中国特色做法,在第九届全球健康大会上展示。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