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各地实践
广东医生冷对多点执业新政:政策利好坚冰难破

2015-04-03 06: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微博

  针灸专家袁青所住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楼里,教授们行色匆匆间互相打招呼时,问的都是:“今天去哪里(多点执业)?”

  广东试点医生多点执业,自2010年至今已有5年多。今年3月12日,广东省卫计委出台新政,医生跟医院“打个招呼”即可多点执业,不必求“批准”。

  不过,这一新政出台大半个月过去了,敢“任性”的医生仍是极少数派。

  政策虽然利好,坚冰依然难破。公立大医院对这一政策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大部分符合多点执业资格的医生仍在观望;公立基层医院财务捉襟见肘难请动医界“大神”;唯有实力雄厚的民营医院欢呼雀跃……

  个案

  针灸“大神”

  执业四家医院 月入涨两倍

  3月18日周三上午,针灸专家袁青教授,在三元里大道的益寿医院出诊。10点30分,在对早来的几个脑瘫患儿施针治疗后,这位靳三针嫡传弟子,还能悠闲地坐在接待室内泡茶休息。这是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很难享受到的待遇。在那里,他会忙得前脚踢着后脚跟。大医院,从来就不缺病人。

  排满的门诊时间表

  组织关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执业医院为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袁青教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多点执业的专家。新政松绑后,执业点从3个到不受限制,批准制改成备案制。袁青说,新方案比旧方案方便了太多。

  早些年,为了去广州市中医院多点执业,结果是市中医院院长和袁青所属学院的院长协调了一年多。而且这样的多点执业,还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意并未卡壳的情况下进行的。“手续过于繁琐。”

  新政出台后,袁青目前的门诊时间表排得满满的。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逢周三、五下午出门诊,专家号9元,号源非常有限;广州市中医院执业点,逢一、四、六下午出诊,号源依然供不应求。

  此外,他还在同样是公立医院的越秀区儿童医院出一个周六上午的门诊,特色的脑瘫儿童针灸治疗,还是让他应接不暇,加号不断。

  新政后,即便有这么满的门诊出诊量,袁青依然坚定地迈出了继续多点执业的步伐。这一次他选择了益寿医院,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周一、三、五上午门诊,而且是带着他的研究生团队一起过来。“在附一院这样的教学医院,只有两个半天的出诊量,肯定是不够学生们实践的。而老师多点执业,带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民营机构的门诊量远远不如公立医院火爆,不少在大医院挂不上号的患者,能够跟着他的出诊时间表,来选择看病时间。“一些需要持续治疗的患者,也有了住院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不能说的秘密”公开

  对于多点执业后待遇上涨,袁青显得很是坦然。附一院的专家号9元,自己能拿6元,一个月加上施针这样的纯治疗手段,只有18%的份额分配到了所属科室进行二次分配。在近乎大锅饭似的分配体系下,正高且有教学任务的他一个月能挣一万多。

  在其他执业点,条件优惠得多。市中医院的条件是9元门诊挂号费全给个人,针灸诊疗费中的30%是分配给专家个人,目的就是带出一支本院的团队来。

  至于益寿这样更为灵活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出的价码更高,专家首诊50元,以后挂号每次6元。“也有一万多元,甚至超过了附一院的收入。”在多个医院多点执业后,袁青表示自己的收入至少是原来的三倍,“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这都是纯粹的劳动所得。”袁青毫不避讳地表示道,这些都是阳光下的收入,合法合规。

  袁青透露,在增收方面,自己并不算高的。“内科医生的多点处方权到手后,门诊量肯定要比必须进行针灸操作的医生强。东莞一家国医馆,邀请专家出诊开出的条件是5000-8000元一个门诊周期(半天或全天),这是阳光的收入。”

  “多点执业搞了许多年,真正推动起来的应该是这一次的改革。基本上是无门槛了,以往的批准方卫生行政部门,现在成了接受备案方,医生来了,到区卫生局应个卯即可。”

  袁青所住的学校教授楼里,教授们行色匆匆间互相打招呼时,问的都是:“今天去哪里(多点执业)?”“东莞、深圳甚至去省外、香港特区进行多点执业的都有。都是组织关系在学校,但第一执业医院在学校各附属医院的专家、泰斗。真的开始有些专家教授行动起来了,以往,那是不能说的秘密。”

  患者:挂专家号方便许多

  在南都记者采访的短短20分钟里,前来找袁青问诊的老病号络绎不绝。新患者基本到了就能挂上号,一上午,有不少于二三十个病人需要他施针。家住白云区三元里的蔡阿姨,颈肩腰腿痛伴视神经萎缩。针灸时的取穴涉及到眼眶的上、下沿,对手法的要求极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系统的针灸治疗时,她经常为挂专家号犯愁。“有时为了系统治疗,几百元的黄牛号也曾挂过,而这里,就方便多了。”

  袁青在益寿医院的患者中,甚至包括从美国纽约、印尼泗水慕名而来的外籍华裔。美国男孩戴维脑瘫治疗6年多,依然无法行走。孩子妈妈办了三个月签证,专门找袁青治疗。大医院的挂号难,让美国人很是无所适从,戴维最终选择紧跟袁青的门诊表,定期来益寿医院接受针灸。

  袁青认为,专家多点执业后,将原来那些站在学术金字塔上的大牌,从一个局限的医疗点,铺开到更多的地方去发光。“这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更为均衡地分布。有利于学术传播,受益的则是基层市民患者以及专家选择执业的民营为主的中小型医院。”

  观点

  医生

  政策何时更明朗 我们在等待

  广东省此轮多点执业新政,被媒体称为“松绑”:省内执业点数量不受限,医生只需向第一执业医疗机构书面报备,省去了审批的繁琐。但现实中像袁青和李旭这样洒脱走出来的毕竟还是少数。政策的不明晰,让更多医生仍在观望。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个人很支持专家级医务人员能往下走。如果不是规定了医院领导层级的不能走,他这位肝病专家表示也会认真考虑多点执业。

  但尹炽标认为,多点执业新政,其实对于大型三甲医院医生的吸引力还是不够的。“目前,市八没有一人向医院提出申请多点执业。”

  尹炽标分析说,因为国家层面是卫计委、发改委、人社部等五个部门的联合发文,但到了广东、广州市,文件仅体现在卫计委一家上。很多配套并不明晰。与其说是医务人员在观望,不如说是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在观望。

  “首先一点,多点执业后,医务人员的薪酬怎么给,第一执业点原本是按一个月的工作量确定薪酬的,去了第二、第三执业点后,没有为医院做的贡献,这部分薪酬怎么发,谁来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各层级医疗机构的收费差异,也是导致医生积极性不强的原因。“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希望优质医生下沉社区、基层,但他们的定价很低,医生去多打一份工,承担了该医疗机构的风险,还挣得不多,利益驱动性就不强。”

  “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医生们多点执业的考量,首先是安全第一,做多错多的情况下,医生可能更愿意背靠大医院。第二个因素是经济趋导,能够提供利益趋导的,更多的是民营医院,但民营医院的品牌效应不强,有想法的医务人员估计也会多一层顾虑。”

  更何况,目前法规下,还有一种支援兄弟医院、专家会诊这样的“走穴”机制,这笔钱是患者掏的,而且不少。虽然有点游走在法律的边界上,但更多的专家其实更愿挣这个钱,安心,快捷,一次性付费高。

  民营医院

  专家都希望前人趟出条阳光大道

  广东博爱医疗集团辖下的四间医院,目前已吸引20来名专家多点执业,涉及肿瘤、康复、针灸、不孕不育、妇科、产科等学科。这已是广州吸收多点执业最多的民营医疗机构之一。

  集团副总裁涂孝明曾经和多家医院“大牌”专家谈论过多点执业问题,尽管开出诱人条件,但专家却大多持观望态度“话没说死,即不说马上来,也不说不来。”

  “更多的专家还是在持观望态度,他们希望有一些先行者能趟出一条阳光大道来。”涂孝明分析说,“专家们担心脱离了大型公立医院执业,身价立即就会暴跌。”这种观望态度,注定了多点执业放开“还需要1-2年的摸索期。”

  涂孝明表示,基层医院、企业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的承接专家能力,也是目前多点执业推进的绊脚石。业界大牌来操刀了,结果你的手术设备、硬件设施和合作团队跟不上,那也会制约多点执业的深入开展。“不能专家开完刀了,后期护理弄砸了,那是病人、专家和新执业医院的三输局面,甚至还会殃及该专家第一执业医院。”

  此外,涂孝明提出,希望行政部门放开更多医疗领域允许民营医院参与。以益寿医院为例,比邻工业园区、城中村和主要交通要道,收治的颅脑损伤伤员不少。但神经外科这一块并没有向益寿医院这个层级的民营医疗机构放开,病人来了也无法处置。“如果准允开设神经外科,民营机构灵活的机制肯定能迅速将硬件设施配齐,而专家团队则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来解决。再有类似病人时,我们就能迅速处置。”

  管理

  公立医院

  人心若散了,队伍怎么带?

  小儿骨科全国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主任李旭在新政之前已经有三个执业点,除南医三院外,一个选在东莞、一个在惠州,这两个点选在周六日进行。“我现在考虑的是时间不够用,继续选执业点时要优中选优。”李旭认为,新政下的多点执业,考量的是医院领导对医疗团队的管理能力,凝聚力。“不然专家团队,是可以随时来场说走就走的多点执业的。”

  李旭所在的南医三院院长金大地对院内医生多点执业持开明态度。但南都记者接触广州多家大型公立医院负责人后发现,其实医院管理者的心情也是矛盾无比,对这一话题有点讳莫如深。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稳固人才队伍,怎么用待遇留人,或感情留人。因为葛优葛大爷在《天下无贼》里说过:“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这不仅仅是一段台词,也很可能成为新机制下的医院管理危机。

  尹炽标表示,如果市八医院的专家医师队伍愿意去多点执业,基层也好,民营也罢,医院方面不会阻拦。“但科室主任一级的绝不能动,他得维持医院科室的运营。这也是我和很多医院院长们讨论后得出的一个初步看法。”

  卫计委

  真正意义的“多点执业”还迈不开腿

  广州市卫计委党组书记唐小平表示,广州早几年就已开始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工作。当时的做法,只要是报上来一个,卫生局就批准一个,从未在行政层面进行过阻碍。

  但实际推进中,响应的医生并不太多。主要在新院区、医联体内多点执业,比如广东省中医院,有了芳村慈善医院院区,专家在两个院区间进行多点执业。“真正意义上走出自己医院系统、医学院校附属系统去外院多点执业的。有,很少。”

  唐小平认为,专家们迈不开多点执业这条腿的原因,主要还是现有的大医院专家本身工作量已饱和,而且门诊数量还在增长,抽不开身。广州其实在省卫计委发文后,很快有了转发,接受备案权限下放到了区级。

  “新的动向是在医联体试点期间,大医院、网顶医院的专家团队,有开始向本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流动’(多点执业)的趋势。对于这类申请,广州市依然是一路绿灯。”

  而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目前的多点执业要取得效果,一方面需要专家们自己多多努力,一方面也需要在结算、诊金定价等领域进行突破。“专家在省医出诊一个专家号是50元,去到基层医院只能收4元、7元。”在廖新波看来,这样的多点执业,经济上的驱动力不够,也很难让多点执业得到好的推广效果。

  在《南方日报》的专栏文章中,廖新波透露,试点5年多来,广东只有3000多名医师登记,而且其中大部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点执业”。但他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是一剂良药,除非要扼杀它,不然,绝对可以倒逼各项改革。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