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各地实践
深圳医改“逆袭”

2014-11-17 00:4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医疗和教育两大服务业数量和质量的缺口,是深圳这座拥有千万人口、GDP总量全国排名第四,又“不差钱”的城市不愿提及的痛。

  面对这种现状,近两年,这座城市的主政者已经在频频发力。2014年,深圳市政府提出了以“三名工程”(名医、名院、名诊所),为深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目标是到2020年深圳将投资1000亿元建设和发展卫生事业。

  其中包括基本建设支持运行费用和事业费用。也将遵循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医疗市场,到2020年床位总数增至千人4.1张——目前深圳的千人病床数只有2.75,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在砸钱引进名医名院的同时,深圳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为代表的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之中。港大深圳医院院长邓惠琼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笑称,医疗体制改革就如“西天取经”,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目标,总有成功之时。

  或正因为如此,梳理深圳医疗服务业的“逆袭”之路更加具有借鉴意义。

  六年投千亿搞“三名工程”

  今年9月22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亲自带队到北京,举办“三名工程”合作交流会。现场院士团队、名校、医疗管理集团负责人云集,深圳以此显现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决心。

  与之对应的是,深圳这座改革先锋城市医疗资源的缺乏,尤其三级医院严重缺乏的现实。深圳市卫人委主任蔡立说,目前深圳现有的三甲医院只有七家,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医院和学科急需壮大。目前还缺少肿瘤、口腔等专科医院,专科体系的发展潜力非常大,社会办医尽管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规模大、能力水平有待于提升。

  尤其在龙岗区和宝安区等原深圳关外地区,三级医院尤其缺乏,造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无法支撑关外地区医疗需求的高速发展。而原关内地区的医院又面临占地面积狭小、资源极度拥挤的现实。

  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为例,占地面积只有1.1万平方米,一年却有1.8万个婴儿在该院出生,是全国单一医院生产婴儿最多的医院,产科加床现象非常严重。

  深圳医疗资源短板使得大量高端医疗消费外流到香港、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深圳并不缺愿意花高价找好医生、享受高端医疗服务的人群,而只是在深圳范围内难以找到名医,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深圳将打造“三名工程”定为2014年十二件民生重点工程之一,并在9月22日,正式抛出了一揽子鼓励扶持政策,人才安居工程、科技研发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专项资金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重点向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倾斜。

  在此次“三名工程”论坛上,深圳市区公立医院与23个团队正式签约,引入国际、国内顶尖的医疗团队,其中有10个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院士团队。

  一位深圳公立医院院长对本报记者说,如果“三名工程”能够真正吸引名医团队和名诊所到深圳,对于提升深圳医疗服务业的质量将具有很大影响,但因为医疗资源聚集和提升并非短期能够见效,仍需看长期的具体落实过程。

  曲折中推进的公立医院改革

  港大深圳医院是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医院。这家医院由深圳市政府投资近40亿元、耗时8年建成,2012年7月1日试运营。香港专家和内地医生组成各科室医疗团队,运营管理则由香港管理团队来执行。

  开业两年多来,港大深圳医院推行了一系列公立医院的改革路径。在医院管理方面,港大深圳医院率先建立董事会、医院管理团队和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现代医院管理架构。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港大深圳医院摒弃传统公立医院的编制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度,首期和第二期合同都是3年,两个合同期满后,如果继续聘用,就会是无限期合同。

  同时,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年薪制,并“高薪养廉”,平均薪酬是56万元,还把禁收红包的规定写入员工合同,员工一经投诉,处罚非常严格。

  在诊疗模式方面,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全面预约制度,开设国内医院首个家庭医学全科门诊,确立“先全科、后专科”的诊疗模式;取消“病人选医生”制度,实行专家领导下的“团队式”诊疗模式;实施“循症医疗”和规范化诊疗,严格医疗质量管理,杜绝抗生素滥用,降低药品使用比率。

  而对于港大医院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运营的可持续性。这样一所硬件豪华,医疗费用比其他医院更低,医护人员高薪的医院,如何来维持其未来的长期运营?

  这是一直拷问港大深圳医院管理层的问题,甚至在今年7月还爆出其年度财务状况亏损的报道。

  邓惠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医院运营承担了高成本,公益性和高效性之间就存在矛盾,尤其刚开始运营时,肯定会存在矛盾,但我们相信公益性和高效性一定可以并存。

  一位医疗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现在最大的问题仍然还是特需医疗这个发动机如何真正发动起来,董事会需要将定价权下放给港大深圳医院,否则未来特需医疗无法实现盈利。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公立医院改革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否给医生更多的自由和尊严,但这一改革走得并不顺利。

  深圳在推进医生进一步自由多点执业方面一直走在前面,2013年7月,《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报送广东省卫生厅批示。此举是为了在现行框架下进一步为医师多点执业排除审批障碍,促进医师资源流动。

  上述有关人士称,在媒体广泛报道深圳的改革方案后,国家卫计委有关人士给深圳市政府打来电话称,在多点执业问题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有整体部署,深圳的多点执业方案“步子迈得太大,要缓一缓”。

  一年多之后,当媒体记者在“三名工程”新闻发布会上向深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问到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是否获得批复时,得到的回答是“仍在探讨中”。

  在深圳大力推动医疗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鼓励社会资本办三级医院是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深圳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在土地、人才、税收、财政补贴、社保政策等多个方面扶持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

  这一方案酝酿了两年终于出台。在此规定中,深圳专门拿出原关外地区的四块原定于投资公立医院的用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举办三级医院,同时,对于社会资本举办的现有三级以下(不含三级)医院改建或扩建为三级医院也适用上述优惠政策。

  但事实上,从拿地、建设到正式运营,建成一家三级医院基本要7~8年时间,如此看来这四家由社会资本举办的三级医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有可能最先享受《若干规定》的优惠政策的是现有的由社会资本举办的三级以下医院改扩建成三级医院的项目。

  一位民营医院投资者对本报记者说,资金和项目管理团队其实都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土地问题,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要拿下合适的医疗项目用地并非易事,而这也大大拉长了项目建成的周期。他认为,深圳要真正补齐医疗服务的短板或需要8~10年。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