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各地实践
港大深圳医院:深港合作“医改样本”初具雏形

2014-07-15 19:47   来源:一财网

  对于一些国内三甲医院的医生,放弃体制内的福利成为“合同工”,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港大深圳医院抛出的橄榄枝就是高薪。

  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于7月1日迎来两周岁生日,也是院方初步提交改革答卷的时间。运营两年来,港大深圳医院的改革成效虽还未可下定论,但其范本效应已经开始突显。(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7月15日,在港大深圳医院管理团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院长邓惠琼表示,经过深港双方和医院同仁过去两年的共同努力,一个深港合作的“医改样本”已经初具雏形。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全员聘用、医生廉洁从业、全面预约制、“先全科后专科”等多项全新医院管理模式成为这一“医改样本”的标签,也为其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的示范效应。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考察该院时说,港大深圳医院在“办医、管医、行医、就医”四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理念先进,成效明显,为全国医改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医院回归公益性

  2010年,深圳被列为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7月,深圳市政府和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将其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其核心目标是,按照国家医改思路,引入香港公立医院管理模式,破除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通常很多普通市民看到这里的豪华硬件设施后就会问,“这里看病贵不贵?”当被告知,这里一般手术住院其一般手术住院总开支平均是广东省内同等医院的三分之一左右,这里的医生收入与看诊、开药、检查的数量完全无关,就是为了避免病人的过度诊疗时,很多病人及家属半信半疑,除非在这里有了亲身就医经历。

  而支撑港大深圳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根基在于其推行的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径。邓惠琼对记者一一列举:在医院管理方面,港大深圳医院率先在深圳市公立医院建立董事会、医院管理团队和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现代医院管理架构。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港大深圳医院摒弃传统公立医院的编制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度,首期和第二期合同都是3年,两个合同期满后,如果继续聘用,就会是无限期合同。同时,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年薪制,并“高薪养廉”,还把禁收红包的规定写入员工合同,员工一经投诉,处罚非常严格。

  对于一些国内三甲医院的医生,放弃体制内的福利成为“合同工”,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港大深圳医院抛出的橄榄枝就是高薪。

  邓惠琼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深圳医生每年平均收入是30万,在这而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生最低薪酬是年薪56万元,最高的是96万元,这对年轻医生蛮有吸引力,同时,每年还有一个绩效的考核,可以达到该年年薪的30%。同时,医院还为医护人员购买医疗责任险,使医护人员安心服务病人。

  除了薪酬外,一些医生选择离开体制内医院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要做一个不收红包,有尊严的医生。

  同时,“高薪养廉”也杜绝了过度医疗,降低了患者的平均花费,2014年一季度,港大深圳医院的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日均费用都低于深圳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的平均水平。

  在诊疗模式方面,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全面预约制度,开设国内医院首个家庭医学全科门诊,确立“先全科、后专科”的诊疗模式;取消“病人选医生”制度,实行专家领导下的“团队式”诊疗模式;实施“循症医疗”和规范化诊疗,严格医疗质量管理,杜绝抗生素滥用,降低药品使用比率。

  2014年上半年,港大深圳医院抗生素使用比率仅为17.38%,药品使用比率仅为21.11%,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门诊不输液”成为医院的“名片”。

  截止2014年6月底,深圳港大医院已聘用员工1199人,医护及医技人员共占总数的81.5%,其中医生300人,占25%,医护比达1:1.76。

  为公益性和高效性的矛盾寻找出路

  运营两年来,外界除了对港大深圳医院的众多创新措施保持好奇和关注外,也有很多人心怀疑问——硬件豪华,手术费是其他医院一半,医护人员高薪,这家医院如何维持未来的运营?

  邓惠琼在发布会上也坦承的说,医院运营承担了高成本,公益性和高效性之间就存在矛盾,尤其刚开始运营时,肯定会存在矛盾,但我们相信公益性和高效性一定可以并存。

  “低收费高品质医疗,让医院承受很大的成本压力,经过测算,总体上打包收费的价格并不能覆盖医院的成本。虽然目前医院运营亏损由市政府补贴,但五年以后要自付盈亏,医院必须探索补贴公立医疗服务的路径。”港大深圳医院一位工作人员曾对本报说。

  港大深圳医院探索的路径之一就是开设国际医疗中心,为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提供多元化及国际化医疗服务。该中心按照市场定价,遵循“用者自付”的原则,不能使用医保,所得净收益将全部用于反哺医院的公共医疗服务。

  国际医疗中心已经于2013年11月开业,作为“VIP”医疗中心,设施更加豪华,共计238张病床,客户看诊时将有专人全程陪同,也可以指定医生。

  在发布会上,媒体非常关注国际医疗中心的营收情况,但院方表示,目前只是试验性的开业,接待人数很少,这一数字还不具有代表性。诊疗项目的由医院自主定价,诊疗标准参照了香港医管局特需服务的收费标准。

  事实上,港大深圳医院的财务状况以及五年后能否找到自负盈亏的路径是香港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院方并未透露目前营收的具体数据,但本报了解到,2014年深圳市政府向港大深圳医院投入资金6.1亿元,购买设备资金约3亿元。

  邓惠琼表示,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在没有补贴的时候把钱赚回来,现在每一天都在不停的研究,但现在不能说,下半年会有一些进展。

  除了要为未来运营寻找出路外,港大深圳医院也遇到“改革接受性”的问题,比如,市民就医文化的改变,市民对于全科门诊的接受度,以及需要逐渐适应少做检查,不用抗生素的诊疗方式,还有让习惯了看“名医”的医生适应专家领导下的“团队式”诊疗方式等。

  这些都是港大医院需要进行的本土化适应。当被本报记者问到两年来面对医改挑战的感受时,邓惠琼笑着说。“没有挑战就没有机会,任何改革都有挑战,医改工作是一定要做,也是值得做的,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更优化。”

  6月7日,孙志刚考察港大深圳医院,指出港大深圳医院的办医理念和模式与内地传统做法有很大不同,对于这些新模式,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而不能套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最终应该从患者的角度来评价,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标准。

  “医改样本”初显示范效应

  继港大深圳医院引入全新改革模式之后,深圳市正逐步在其它公立医院推行类似模式,港大深圳医院的改革样本或许不再“孤独”。

  2014年2月,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蔡立透露,今后深圳将改革公立医院人事制度,逐步推行员额管理制度,打破编制内和编制外身份限制,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由医院自主设定岗位,并按岗位确定薪酬。而据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相关消息,将于一两年内投入使用的宝荷医院和新安医院很可能率先仿效港大深圳医院的运营机制。

  深圳市公立医院推行预约制的脚步也不断加快,截至2014年2月,市属医院各科室的预约开放率已达100%。

  港大深圳医院为所有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深圳市医管中心希望继续推广这项做法,最快于今年内为下属其它市级公立医院集体购买医疗责任险。而由中国医师协会牵头推出的“国家版”强制性医责险,也拟于今年内在深圳15家公立医院试点推行。

  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在国内率先采用港式的五级预检分诊制度,将病人按照病情轻重分级,而非“先到先得”,优先救治危重病人。2013年10月1日,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也开始在下属6家综合性公立医院试行类似的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此外,深圳市医管中心也多次表示,计划在大医院中推行全科门诊、专科门诊相对分离,“先全科、后专科”,并实行团队式医疗服务,病人不直接预约特定医生。

  在管理体制改革之外,港大深圳医院也在提升深圳医疗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港大深圳医院以国际公认的最佳医疗模式之一——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为指引,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经过17个月的努力,2013年11月4日港大深圳医院通过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的评审,并在2014年1月正式获颁认证证书,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通过ACHS国际标准认证的医院。

  邓惠琼表示,下一阶段,港大深圳医院将全面开放医疗服务,建成五大卓越中心,完善二十个诊疗中心,大力开展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服务,使市民实现“大病不出深圳”的愿望。

  在五个卓越中心中,临床肿瘤中心已于2013年3月开业,提供肿瘤的化学治疗、标靶治疗和舒缓治疗服务,2014年年底将推出放射治疗。生殖医学中心今年下半年内陆续推出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俗称“试管婴儿”)服务。心血管疾病中心、器官移植中心、骨科及创伤中心计划于2015年提供服务。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