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北京医改
专家齐聚北京为基层医疗“会诊”

2017-12-15 10:43   来源:央广网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基层医疗发展高峰论坛暨万家模式研讨会上,来自医疗领域的多位专家为基层医疗的发展与创新“会诊”,针对基层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出了“药方”。

  大力推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是近年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但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93.4%,接诊人数却仅占总诊疗人数的53%,与之相对的是,占全国3%的医院承担了42%的诊疗人次。大医院“战时状态”、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状况依然没有改观。“优质高效的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不仅依靠单一公立医院或者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起到主力军作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会上指出。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顾雪非也认为,我国现在千人口的床位数已经超过了英国、加拿大、美国、西班牙,也就是说总量上可能已经够了,结构上需要调整,就是要往基层倾斜。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是怎样的?基层诊所量大、面广、缺乏管理等问题突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傅卫介绍说,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还面临着能力问题、人才瓶颈问题,这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多层次的健康需求等等还有不小的差距。焦雅辉分析认为,两年来基层服务占比不升反降,一方面是全科医生培养不可能短时间完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也难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另外包括基层药品的可及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等等问题,都制约这基层医疗的发展。

  基层如何才能强起来?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开出了这样的“药方”:短期内让适宜的人才人尽其用,和长期的高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多渠道筹资和多层次服务结合起来;政府干预和市场竞争结合。比如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制订不同的准入标准,不搞全国一刀切,并且公布这个城市、这个区域内可以有资格签约的家庭医生的名单。

  刘远立认为,强基层的初心就是便捷和有效,我国很多地方也已经摸索出了患者认可的不同模式。汶川灾后重建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成建制的农村移动诊疗中心,需方和供方都可以移动。在上海闵行看病患者刷居民卡,医生刷绩效卡,医生在医院里接待病人可以挣工分,提供上门服务也挣工分,极大鼓励了便捷和有效服务的提供。而厦门是三方共管模式,基层医生、专科医生从签约的第一天起就为患者的疑难杂症负责任,平时是全科和健康管理师负责。

  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顾雪非针对我国的个体诊所做了大量的调查,他认为我国对诊所准入的资质要求不能降低,只有更高的医疗品质才有可能吸引患者就医。他认为,虽然目前对个体诊所实施监管的部门很多,但大都是事后监管,在事前和事中监管不足。只有监管到位,才能鼓励发展更好、提供更好服务的诊所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教授也表示,我国医疗事业要取得健康发展,监管不可缺位。他说,现阶段医院评审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存在政府行政干预、标准亟待完善、评审员水平不一、缺乏对评审机构及评审员的评价机制及监管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效果。他认为政府应该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所有对医疗机构评价的实际活动,由真正独立第三方进行。在此方面,上海和海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平安万家医疗也探索出了“标准+系统+服务”的模式。刘庭芳认为,依法管理医院,依法管理评价制度,将有助于我国医改的推进,推动我国基层医疗的发展。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