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北京医改
北京“按病索医”重构门诊生态

2017-08-07 09:49   来源:健康报

  “您还在为该到哪个科室就诊而烦恼吗?请到北京中医医院挂专病门诊号,全新的挂号方式让您不再蒙圈!”7月28日,北京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公布新一批专病门诊信息。作为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之一,“以患者需要”为主旨的专病及症状门诊一经亮相便引起关注。事实上,从最初的内外妇儿等大专科门诊到专病专症门诊,“按科看病”向“按病索医”的转变正悄然重构门诊生态。

  分科越来越细

  患者急需指路

  7月28日11时左右,31岁的袁女士拿着北京友谊医院睡眠障碍专病门诊的挂号条,如愿见到了出诊医生陈葵。袁女士是一名设计师,过去一年多,她饱受睡眠不好和偏头痛的折磨。“跑了十几个科室,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等,每个科讲得都不一样。现在有了治疗睡眠障碍的专病门诊,简直太好了!”

  专病门诊和症状门诊被统称为专病专症门诊。提及推广初衷,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吕一平说,很多患者面对越来越细的分科经常迷茫。比如,北京同仁医院仅眼科就有9个专业,患者大多只知症状不知疾病,所以经常会多挂几个号。“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专家资源,也加重了患者负担,迫切需要将门诊挂号中的医学语言翻译成老百姓的认知症状。”

  截至目前,北京市属医院集中推出了300多个专病专症门诊。统计显示,北京市自4月开通专病专症门诊以来,已有12.9万人次患者通过“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挂到专病专症门诊的号。

  复杂疾病要查明

  多科联合是方向

  一些医院在专病专症门诊基础上还开设了多学科专病门诊,针对一些复杂疾病组织多位专家以会诊形式为患者诊治。“过去,一些慢性病以及复杂一点的病很容易被各科室推来推去。现在,针对同一种疾病,由同一个专家团队用同一个诊疗方案,提供一站式服务。”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张建说。

  “我内分泌不好、甲状腺不好、神经也不好,分开看的时候,每个科都讲自己的问题,没有人告诉我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什么也查不出来。”久病成医的袁女士讲起之前的就诊经历很是感慨。不过,对这次的睡眠障碍专病门诊,她很满意。睡眠障碍专病门诊由神经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等5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出诊。接诊医生陈葵不仅给她解释了不同疾病间的因果关系,更为其提出了系统化的治疗方案。更让袁女士满意的是,陈葵建议的耳鼻喉头颈外科睡眠监测,也不用再挂一次耳鼻喉科的号,陈葵可以直接帮自己预约检查。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多学科专病门诊。例如,北京朝阳医院开设的眩晕门诊,涉及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心内科、眼科等多个学科,医院通过开设多科专家联合会诊平台,为难治性眩晕患者提供会诊的机会。专家普遍认为,多科联合形式的专病门诊打破了单一科室的诊疗局限,让患者可以得到一站式的系统化服务,提高了诊疗质量与效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激励机制需建立

  做大蛋糕很重要

  在吕一平看来,虽然多学科专病门诊好处多多,但要办好难度却不小。“这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每个专家都很忙,要把众多专家集中到一起出诊,甚至包括病理科、检验科、超声科、影像科等,很不容易。”她强调,目前医院在调动医生参与的积极性上还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且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另外,有些医院采取的是多个专业轮流出诊方式,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多学科专病门诊。

  多科联合出诊涉及了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对医院管理协调能力及利益分配机制都是挑战。“有点像多点执业,原来的科室会有一些阻力,有的科主任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医生也有顾虑。”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有专家建议,建立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在专病门诊运行之初综合各科室诉求,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权重系数,体现各科室、专病医师的参与权重。

  “当然,专病专症门诊的长远发展应注重形成权威的诊疗路径,不要盯着某一个蛋糕怎么去分配,做一个更大一些的蛋糕比分蛋糕更重要。”一位医院管理者表示。一家有着十几年专病专症门诊开设历史的医院,近年来也因为患者量不足等原因关闭了一些专病专症门诊。“开设专病专症门诊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患者,如果个别门诊达不到这一目的,退出是必然的。”该院的一位医生说。

  记者在几家医院的专病门诊体验时也发现,这类门诊的知晓率目前还不高。“患者还是习惯挂几个大科,尤其是不太会网络预约挂号的老年患者,基本不会选。”一位医生表示。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