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关注物价 > 政府措施
南京举行出租车运价改革听证会 起步价成改革焦点

2017-09-07 10:38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年网约车、共享车平台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选择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可是南京的的哥的姐却表示,他们的收入不仅没什么变化,甚至在向更少的方向发展。从2007年以来,南京市出租车价格就没调整过。随着网约车、共享车的冲击,的哥的姐的日子越发难过。昨天(6日)上午,南京市举行“市域巡游出租车运价改革听证会”,主要目的就是调整目前的运价。结果如何?会上又有哪些建议?

  这次听证会参加人应到21人实到21人,其中消费者参加人有11名,约占半数。会上给出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在现行起步价基础上,将运价外的2元燃油附加费并入起步价,起步里程和车公里价不变,基准运价浮动幅度20%。第二种方案是将现行的起步价增加1元,将运价外的2元燃油附加费并入起步价,起步里程和车公里价不变,基准运价下浮动幅度20%。消费者参加人孙丽娟第一个发言:“本人经常出差,相比较感觉南京的出租车行业管理非常规范。最近一年多来,由于受到各类打车软件的冲击,消费者打车特别困难,出租车司机也经常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方案一跨度稍微小一些,我同意选择方案一,希望南京能提高出租车的服务水平。”

  消费者参加人耿兴敏、李瑾等人也赞同第一种方案。而经营者参加人、南京海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驾驶员衡中来明确表示,坚决选择第二种方案。“十年前月均收入5500元左右,可现在相同时间月收入只有4200元左右。收入不但没有上涨却有下降的趋势,对照周边的二三线城市,以及上海等城市的运价调整机制、运价调整幅度,南京的运价十年未动,明显处于滞后的状态。”

  经营者参加人、南京东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出租汽车分公司总经理刘立德赞同方案二,他在会上坦言,政府应该给企业更大的定价权。改变巡游出租车政府定价和网约车平台自由喊价的、互相互殴的明显不公的现状,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有利于巡游出租车运价体系更灵活、接地气。现在一个驾驶员平均每天营运14小时左右,月收入4000元左右,如果按照每小时8小时计算,驾驶员收入可能就在2000元以下,收入付出极度不匹配。

  但专家学者参加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苏文兵认为,涨价长远看并非好事。“我认为我们这次不应该再另外加价,变成一个变相的涨价会,不是听证会,更重要的是这次有正负20%的浮动范围。这次我们已经有了20%的幅度范围,我建议在未来要继续加大浮动幅度,把更多的价格决定权还给经营者。”

  会上一些听证会参加人们除了对物价部门给出了的两种方案进行听证外,还对南京目前的出租车行业状况给出了建议。听证会参加人、南京市政协委员黄心丹建议,把公交车的专用道通过有关部分协调解决问题,让出租车用。“我几次在两会上提到这个问题,既然它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就该允许它可以使用公交车专用道。”

  经营者参加人、南京公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北的士分公司驾驶员唐延三认为,调价是一方面,但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网约车的监管,虽然网约车合法,但网约车仍然有随意的情况发生,如随意加价、随意优惠,收费标准也没听证,对市场冲击很大。

  本次听证会只有一位参加人对物价部门给出的两种方案都不同意。他叫张卫明,是南京市人大代表。他更多关注的是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权的问题。“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权是有偿获得的,不能老盯着从消费者身上找文章,要取消运营权有偿使用费才是根本之路。现在有些城市已经取消,南京市应该尽快地研究怎么取消,从长远角度把这个问题要提到议事日程。”

  会上有10人倾向方案一,有10人赞同方案二,对于运价结构调整方案持其他意见的有1人。南京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这次的听证结果汇总后上报市政府,预计15天后即可见分晓。

  南京出租车司机收入不增,仅仅是因为运营价格10年没涨吗?恐怕不然。高昂的份子钱、网约车的冲击、服务的短板、私家车保有量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的哥的姐钱难挣。

  我们试想一个结果:如果南京出租车价格上涨,百姓出行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答案笃定是有,并且很多。南京的出租车涨价,就让的哥的姐徒增更多拉不到活儿的风险。

  想要提升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就要多管齐下进行改革。巡游出租车公司如果不肯把“份子钱”降到合理水平,并在公司内部降耗节支,那么面对由风投大把资金力挺的网约车竞争,以及共享单车向三四线城市普及,加上私家车拥有量进一步增长,出租车将面临生存困境。一味指望通过涨价来缓解日子难过的困境,结果未必如想象般那么好。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