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关注物价 > 重点商品物价关注 > 关注食品价格
跨越一个世纪的对决:它战胜了黄金 成最硬通货

2017-03-14 07:57   来源:和讯

  什么品种能够在过去三四十年具有长期抗通胀性?这是一场黄金与猪肉之争。

  1979年7月,国际黄金价格按当时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15元/克,2016年5月,国内黄金收盘价格为270元/克,37年来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上涨了17倍,这一涨幅和同期猪肉价格涨幅相差不大。

  从美国市场来看,也有类似的规律。40年前的1974年年底1盎司黄金兑换736磅猪肉,到了2014年年底,1盎司黄金可以兑换844磅猪肉,黄金兑换成猪肉的相差不大,而同期兑换成美元的价格变化了5倍以上,体现了两者的长期抗通胀性。

  春节过后,想必大家的直观感受是物价涨了。

  2017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同比上涨2.6%,农村同比上涨2.2%;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2%,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2%。

  具体看主要项目的话:

  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6.4%;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7.1%;

  水产品价格上涨6.4%;

  鲜菜价格上涨1.6%;

  鲜果价格上涨4.8%;

  而家庭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交通和通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6.4%、5.0%、4.8%、3.3%、2.3%、2.3%、1.1%和0.6%。

  过去的通货膨胀往往离不开猪肉价格的上涨,而本次的物价上涨,猪肉价格以7.1%的当月同比涨幅领跑所有品类。但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过去一年工业品经历了一年多的疯狂上涨,很多工业品种都有两三倍的涨幅。这两个因素会不会是今年通货膨胀的诱发因素?到底那个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

  下面对两者背后的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探究与思考。

  猪肉分析篇

  一、蛛网模型:猪肉现代化供需逻辑

  关于猪肉的需求:猪肉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作为居民最主要的副食品,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占所有肉类消费比达 60%以上。作为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是家庭消费、社会餐饮还是其他肉食加工等消费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都表现出极大的刚性需求。

  猪肉的供应:而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现代化,生猪养殖从过去农村家庭的散养时代跨入到现代化的农户-企业合作的养殖时代。

  而当整个社会对猪肉的刚性需求与具有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中化的生猪养殖供应体系相对应之后,就会形成一个需求较稳定供给不稳定的“发散蛛网模型”。

  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就是: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发散性蛛网”,如果价格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则无法恢复均衡。

  

  供给弹性: 价格变化对于供给量的影响。即价格每变动一单位,随之引发的供给量变化的规模,反应了供给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同理。

  二、那什么时候养猪个体/企业会增加/减少猪的饲养数量呢?

  当猪肉价格处于下跌初期时,养猪户必须大幅减少存栏量,否则每天生猪消耗的饲料对养猪户来讲是支出。当生猪存栏量减少后,猪肉供应量在短期不会有明显下滑态势,所以猪肉价格会继续下跌,而经过一个猪的生长周期后,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量才会明显减少,于是猪肉价格开始上涨。

  当猪肉价格上涨后,养猪户才开始补栏。但是补栏没有杀猪快,补栏需要等母猪一胎一胎的生小猪仔,所以生猪仔到猪出栏期间,猪肉价格会一直涨。等到猪肉价格到最高点时,猪肉供应量进入过剩期,进而转入价格下跌周期。

  这是整个猪的供需逻辑,猪肉的价格波动也是这么来的。

  

  三、引申思考:母猪繁殖峰谷期能影响中国CPI甚至影响全球宏观经济?

  知道了猪肉价格涨跌的逻辑后,再抛出一个有意思并且值得大家讨论的观点:

  养猪个人/企业的养殖意愿决定了母猪的繁殖峰谷期,母猪的繁殖峰谷期则决定了生猪的供应量,生猪的供应量决定了猪肉的价格,猪肉的价格又影响了CPI,CPI又能深深的影响中国的宏观金融政策,而中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又能深深的影响全球宏观经济周期。

  一句话,母猪繁殖峰谷期能影响全球宏观经济,呵呵,这个多米诺效应链条有点长。

  怎么理解呢?

  猪肉价格占CPI的权重比较大,2016年统计局调低猪肉权重后,依然还要占食品类7%左右,而上面的逻辑也讲明了生猪市场很容易产生供需矛盾,所以猪肉的价格容易被市场的变化所影响而产生巨大波动。

  另一方面,养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豆粕玉米等饲料,还有饲养厂、屠宰场、运输等一系列人员的劳动力,以及最终的运输、销售的成本。因此,猪肉价格之所以领跑于其生活要素的价格,是因为养猪的整个生产销售环节消耗了太多社会生产要素,这些因素一旦价格上涨,都会抬高猪肉的价格。所以,这些因素与猪肉价格直接挂钩,导致CPI变动基本与猪肉价格波动保持了一致。

  CPI同比增速与CPI猪肉同比增速

  而民以食为天,房价高老百姓可以租房子住,或者降低居住标准,但是猪肉价格要是过高,老百姓吃不起肉,社会必定怨声载道。所以要稳定社会,中国对控制猪肉价格非常重视,一旦猪肉过高,立即进行调控。

  而中国针对CPI调控采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两个手段: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美国次贷危机之前,中国调控国内CPI过高主要通过加息来调控,而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外汇占款突破10万亿大关,中央调控国内CPI过高开始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冻结大量的流动货币,从而深刻的影响整个金融结构的布局。资金通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周期不断进行资产的配置和炒作。进而对国际的宏观经济造成影响。

  四、国内猪肉价格与存栏量

  目前国内的养猪市场处于哪个格局呢?

  
  

  由此而见,猪肉存栏量创历史低位,而猪肉批发价格最近两年却一路震荡上升,预计未来还会由一段价格上升期,未来对CPI上涨的催动压力不容小觑。

  工业品分析篇

  一、工业品价格的崛起

  

  上图是最近一年工业品指数的综合价格走势,从2015年末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后,以钢材、煤炭为代表的行业进行了产能压缩。2016年伊始,由于没有上游产能库存,产能又被限,下游的正常需求无法满足。于是工业品2016年初就开始持续价格上扬。

  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品如螺纹钢、焦煤、焦炭等与建筑材料密切相关的产品最先上涨且涨幅最大,其他的工业品如有色、能源化工等价格上涨相对较弱。

  背后有没有逻辑呢?我们来看下面一张图,这是中国过去几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图:

  

  很明显,这几年来,虽然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在减缓,但基础设施投资在增长,中央的供给侧改革导致产能极大被压缩,而投资却大幅增长。为了保GDP,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大幅增加,但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双双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基建投资增速2015、2016两年都维持在17%以上,保持较高的增速,所以对基建原材料的需求一直增加,而另一方面,基建原材料的供给方在压缩,这是导致基建大宗商品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关心是下一个更重要的话题。

  二、工业品价格的暴涨是否会传导至整个社会的消费市场,引发通货膨胀?

  笔者认为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引发社会消费市场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小!

  主要由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工业品的下游市场是非食品类生活资料行业,这些下游产品主要就是住房、汽车、家具、家电等。虽然2016年中国房地产销售火爆,新房销售额创下11万亿的历史新高,带动了家具、家电、装饰行业的大幅上升,但今年随着全国限购限贷后,楼市成交量迅速降至冰点,上面所述消费类需求增速将明显回落。而没有需求的市场,即便上游市场价格上扬,下游由于没有充足的需求,价格依然无法大幅攀升。

  第二,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下降。

  

  工业品的下游消费品都是第二需求商品,相对于食品来比,更具有弹性。由于中国GDP增速下滑,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21元,增长6.3%,低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的放缓,会影响非必需品商品的需求。

  第三,工业品对应的下游商品领域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但随着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第二产业工人流入工资薪水更高的第三产业,所以第二产业的人力成本也水涨船高,这样就造成工业品的下游商品人工劳动力成本比重不断加大,而原材料本身价格上涨的因素被弱化。

  人口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

  综上所述,工业品价格的暴涨传导至整个社会的消费市场而引发通货膨胀的概率很小,远不如猪肉价格上涨来的厉害。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