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关注物价 > 分析预测
-->
适度供大于求有助于技术进步降低成本

2024-06-21 09:01   来源:北京日报

  2013年到2023年,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水电全产业链领先全球。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

  昨天,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用一系列数据说明近年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新型能源体系“新”在哪儿

  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新”体现在哪?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从四个方面阐释:

  ——能源结构更“绿”。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供给提速,“十四五”前3年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4倍,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了0.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

  ——供应韧性更“强”。2023年煤炭、油气等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8.3亿吨标准煤。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0亿千瓦。近年来,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从2017年开始连续七年每年增长超100亿立方米。能源储备调节能力持续提升。

  ——产业体系更“新”。新能源发电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光伏电池等“新三样”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名片”。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融合发展,虚拟电厂引导电力用户高效、主动参与需求响应。

  ——治理基础更“实”。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建设,能源领域自然垄断环节监管制度更加健全,绿色电力证书、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政策机制深入实施。

  怎样引导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当前,面对中国光伏行业的激烈竞争形势,国家能源局从巩固、规范、创新等方面发力,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首先,巩固国内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市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稳定的国内市场是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盘”和“压舱石”。因此,将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重,一方面将加强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另一方面,稳妥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同时,还要加快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提高电网对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发电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其次,加强多部门协调,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秩序。国家能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适时发布产业规模、产能利用率和市场需求等信息,合理引导光伏上游产能建设和释放,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此外,持续提升光伏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将资源引导向支持先进技术和先进产能的研发与创新,推进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升级。

  如何看待产能问题

  针对近期一些西方国家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章建华回应,我国的新能源行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我国新能源产业都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章建华说,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应该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待产能问题。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而且适度的供大于求有助于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成本下降,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

  以光伏为例,一方面,现在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了景气发展周期,企业扩产积极性高。我国光伏行业上游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竞争充分,出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企业纷纷选择扩产。另一方面,新技术迭代、旧有产能退出尚需时间。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2023年以来,新技术路线趋于稳定,整个产能设备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企业不断投产先进产能以维持整个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旧有产能仍有较大规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场,新旧产能在技术路线转换期共存也推高了行业总产能。另外,在整个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由于缺乏持续优化工艺、改造升级生产线的能力,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章建华强调,国际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国际各方在绿色转型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国希望与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共同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共享知识和经验,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