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关注物价 > 分析预测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

2016-01-22 00:00   来源:发展研究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复杂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防风险的政策,5月份后经济运行积极因素有所增多,出现了缓中趋稳、缓中有进的势头。经济运行基本在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范围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仍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增长动力正在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继续上升。

  一、需要更加重视经济运行的结构性问题

  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仍非常严重,产能过剩的矛盾不断积累,经济风险开始显性化,社会信心不足,市场预期有所恶化,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拉动的边际作用下降,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

  1.产业结构矛盾凸现。受外需持续低迷、前期产能扩张过快、国内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等因素影响,我国需求增量结构从前期以住、行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传统商品需求萎缩,与之对应的产业产能出现相对过剩,有的甚至绝对过剩。当前的产能过剩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不同,那时产能过剩主要是需求不足引发的,反映为1998年至2002年包括居民消费价格在内的价格全面下跌。本轮价格调整主要反映在工业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下跌上,表明产能过剩主要不是需求不足引发的,而是结构调整缓慢的结果。与此同时,电信、金融、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领域被严重垄断或管制,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导致这些领域供给严重不足,价格过高。

  2.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中。经过十余年高增长后,我国房屋存量已大幅度增加,2013年城镇户均住宅超过1.05套,基本达到饱和点。随着劳动人口减少和城镇化速度减慢,2013年当年销售量已经是房地产需求的高峰值。与此同时,房地产在建规模仍然较大,住房空置面积较多,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趋势性下跌和周期性减速的双重调整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和房地产周期变化规律,房地产调整期一般需要3到5年,考虑到2014年已经开始调整,房地产低迷至少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3.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过去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出让和政府融资平台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地方政府融资配合财政支出,也放大了财政政策的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融资模式也加大了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累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2014年底已增至24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融资不断规范和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有所减慢,地方政府出现了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不能干的现象,政策执行力下降。

  4.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较快,企业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大,税收负担加重。自2014年8月开始,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严重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生产经营活动。

  5.潜在经济风险显性化。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股市、汇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地方政府积累的大量债务需要置换,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任务艰巨。

  6.需求管理政策效果减弱。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预算软约束部门的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违约风险上升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偏好提高,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波动不能有效传导到资本市场,货币政策效应较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产能过剩使投资乘数减小,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效果减弱。

  上述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使“债务—一通货紧缩”效应问题进一步恶化,可能引发今年年底和明年经济再次下行。所谓“债务—一通货紧缩”是指经济在某个时点处于“过度负债”的状态,引发债务清偿,引致资产价格下跌和负债率上升,相应的货币供给收缩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并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利率上升,这会引发悲观情绪和信心丧失,影响经济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需要调整

  破解“债务—一通货紧缩”难题,有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结构调整。这需要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金融、财税、土地等领域的改革,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宏观调控政策发挥更好的作用奠定好微观经济基础。这一思路有可能导致短期经济下滑、失业增加和局部金融风险暴露,但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国也有条件通过存量资产的重置,发掘经济增长潜力。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我国国家净资产有近400万亿人民币,其中政府净资产占30%左右,居民占45%左右,政府的净资产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土地。而市场国家政府的净资产基本为零甚至是净负债,居民净资产则占80%左右。只要我国加快国企、金融、财税、土地等领域的改革,发展好包括股市、债市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政府和企业的负债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转化为居民和民营企业的资产,政府负债和企业高杠杆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潜在的金融风险可以化解。

  另一个思路是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采取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2011年以来的这一思路,保持了经济发展、就业和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也有所进展。但“多个宏观调控目标、多项调控政策、多种改革举措”并行的局面,也导致经济运行出现了上述提到的诸多问题,引起国内外对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质疑,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和预期。

  实际上,我国经济发展仍有潜力、余地和韧性,只要加快结构调整,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完整,国民储蓄率即便逐年小幅回落,但仍显著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水平,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具有资金、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扩大内需有潜力。近几年,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收入增速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宏观政策仍有运用空间,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足够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

  三、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未来一段时期,应回归“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经济风险,加大改革力度,激活市场活力,实现增加有效供给和刺激有效需求双轮驱动。

  1、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辅之以环保、技术等标准,推进企业破产和兼并重组。加快落实税制改革政策,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放松对银行业的准入管制,加快完善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推进水、电、油、气、运等资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改革,通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2、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防止为完成今年的预算目标,在年底突击加大税收力度和减少预算支出,造成类似于2014年年底那样的紧缩财政政策的局面。①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建议全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可在3%左右,扩大省级政府一般债务发债规模。②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力度,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加快铁路、城市地下管网、停车场、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保证国家批准的1043个PPP项目的落地。③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废除由政府发起的产业基金,采取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对国家引导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全面减税。④加大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托住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底线。

  3、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①建议M2增长13%左右,继续降准,引导全社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允许资不抵债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②稳定股票市场预期和信心,相关部门要及时向市场传递政策信号,不能让市场曲解政府的意图,尽快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③推动资产证券化,拓展融资渠道,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解决长期资金筹集问题,增加金融机构化解风险手段。

  4、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①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政府制定权力和责任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为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②支持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如新三板、担保、众筹等新业态。③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所有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5、扩大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市场准入,推进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有效做法,促进跨国公司扩大对我国服务业投资。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境外项目合作,带动发电、轨道交通、钢铁、化工、有色等装备和产品出口。加强多边双边合作,推动与相关国家的自贸区谈判进程。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