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关注物价 > 分析预测
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或将减弱国内通胀压力

2010-06-08 14:40   来源:

  目前,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弱,5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环比下跌5.2点,同比涨幅回落。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分析师李廷认为,根据经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在两个月后会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因此两个月之后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速也存在较大的回落可能。

  近期,由于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危机担忧加剧,美元避险功能再度强化,美元指数快速走高。5月份,美元指数平均为85.45点,与4月份相比,上升4.23点,上涨5.2%。欧元区债务危机加剧在导致美元指数快速走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消费需求,最终共同促使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弱。数据显示,5月份WTI原油期货平均价格为74.11美元/桶,与4月份相比,下降10.48美元/桶,降幅为12.4%;5月末环球煤炭平台NEWC index为96.84美元/吨,与4月末相比,下降12.03美元/吨,降幅为11.0%;5月份LME铜现货均价为6837.20美元/吨,与4月份相比,下降907.19美元/吨,降幅为11.7%;5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指数环比下降4.6%。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原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持续增长,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2009年,我国原油、铁矿石、精铜进口量分别达到20379万吨、62778万吨、346.6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上升至52.5%、41.6%、45.3%,即便是我国长期表现为净出口的煤炭,2009年也首次转变为净进口,且进口量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比重达到4.1%。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的大幅提升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联系更加紧密,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会更加敏感。5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已经直接反映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简称"CCPI",以2006年6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月度平均为121.1点,与4月份相比,下跌5.2点,降幅为4.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2.9点,涨幅为23.3%,涨幅与4月份相比回落6.1个百分点。

  李廷表示,由于大宗商品多为工业基础原材料,因此,大宗商品价格向工业品和消费品价格传导有一个过程。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宗商品价格同比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当月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与先行两个月的大宗商品价格同比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高达0.97。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会经过两个月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由于5月份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增速已经显著回落,因此两个月之后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速也存在较大的回落可能。

  从当前情况来看,欧元区短期内尚难以摆脱债务危机的阴霾,与欧元相比,投资者会继续偏好美元,美元指数有望继续高位运行。除此之外,由于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欧元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国际贸易可能将受到一定影响,对正在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的世界经济构成一定威胁,从而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因素均将在今后一段时间继续给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预计未来几个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再度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而是总体会呈弱势震荡调整态势。受此影响,再加上国内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两高一资"行业的快速发展或将受到一定抑制,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弱势震荡调整的可能性也较大。

  从大宗商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关系可以看出,未来几个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也有望走弱,再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整体上呈逐步走高态势,因此,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通胀压力或将会有所减弱。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