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大力推动节能减排
2012-08-13 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精神,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节能减排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节能减排的形势还相当严峻。从客观上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很大,能源需求还在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节能减排的能力、手段明显不足,基础薄弱。从主观上看,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情况。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第一,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节能减排的第一推动力。节约能源不是简单的减少使用,也不能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本上要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选择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建立相关技术的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实施节能重点工程、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节能减排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第二,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加强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是有效推进节能减排的前提。要健全标准体系,改进统计监测,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并根据污染排放新特点,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方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通过强化能力建设,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管理的潜力大、见效快,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要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组织、控制,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工业、建筑、交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工业领域要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准入标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建筑节能要科学合理改造已有建筑,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交通节能减排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发展和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要推广使用经济高效的节能产品,提倡绿色低碳消费,鼓励引导城乡居民形成节能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各类公共机构要严格遵守节能减排的各种标准和规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继续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节能减排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此,要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环境污染治理的支持引导作用。

  (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一,全力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完善各项措施,严格控制增量,加大考核力度,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进一步做好加快污染物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机动车减排,开展农业和农村污染减排;严格监管,保证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挖掘治污潜力,提高治污效率。

  第二,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重金属污染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损害很大,要对重点防控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第三,着力推进重点流域领域污染综合防治。要坚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改善水环境质量,毫不松懈地抓好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作,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企业环保核查和后督查。

  第四,加快环境科技创新。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大力推进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区域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等重大环境科技专项;把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力争在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千方百计用好现有人才,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环境科研队伍;完善环境科技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环境科研能力;加快推广环境科研成果,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不断降低治理成本。

  第五,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环境保护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要对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负责,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企业是污染排放的主体,也是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严格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切实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维护生态安全,贵在实践、重在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举措,继续搞好生态建设,首先要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其次,要认真落实《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其三,要切实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包括加强以林地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要强化林火监测和火险预警响应,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完善沙尘暴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应急能力建设。

 
·围绕四大功能 努力创造“城市副中... ·北京京国管100亿元基金落户顺义区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推进北京科技服务机构向燕郊延伸
·新增学位将向交叉学科倾斜 ·从京北四村到未来科学城 “能源谷...
·第13届创业家年会在朝阳举行 ·区财政积极支持通州区开展2020年度...
·北京将以全球视野推动创新 ·科技创新:北京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