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文: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自愿减排市场
2010-06-04 10:38
来源:
2010年5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能源汽车之路”。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以下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发言。

 梅德文:非常感谢王建国老师,还有北京大学给我们交易所这么好的交流机会。我想讲三点。

第一,碳交易的理论缘起与现状。

第二,中国碳市场发展路径的判断。

第三,碳市场和新能源汽车的关系。

第一,碳交易市场的理论与现状。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面临金融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三大危机,有人说金融危机要钱、生态危机要命,如何既能发展经济,又可以应对气候变化,于是英国人最先提出了低碳经济,即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国际上也兴起了碳金融、碳交易。

这是因为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典型的环境外部性的问题,基本原因可以概括为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力和义务,是由于市场或者是政府失灵两者结合造成的,要想校正这种失灵就要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合法碳排放权,允许成为商品进行交易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各国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

实际上,碳交易作为一种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手段,最早是从排污交易制度发展应用而来,对这种交易制度的最早运用是美国的“酸雨计划”。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全世界新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崛起,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美国里根政府,推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特别是美国探讨通过排污交易机制来解决“酸雨”这一典型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让试图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以保护地球大气层的人们看到了希望所在,于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西方世界逐渐发展起来。碳交易从而成为备受欧美发达国家青睐的一种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手段,包括后来京都议定书都深受影响。1994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碳交易奠定了法律基础。京都议定书本身规定的三种市场机制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联合履约(JI,Jointimplementation )和国际排放贸易(IET,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其中,CDM和JI是基于项目的碳指标交易,这三种市场机制本身是最基本的碳融资方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京都议定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了相关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从经济角度出发,它更是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国际碳市场,如果说按照强制化程度来,可以分为三类市场。

第一类就是零强制,即自愿减排项目市场(零强制:自愿加入、自愿减排):黄金标准(Golden Standard)、自愿碳减排标准(VCS)、VER+、CCBS等,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现在做的这个熊猫标准也是零强制。

第二类就是单强制,即自愿的配额市场(Voluntary Cap and Trade Trading Scheme,单强制:自愿加入、强制减排):排放源企业自愿参与,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减排目标往往是参与企业共同协商认定并承诺遵守的,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

第三类就是双强制,即强制的配额市场(Compliance Market,双强制:强制加入、强制减排 ):按照减排计划各阶段涵盖范围,排放源企业强制进入减排名单,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如欧盟排放交易计划(EU ETS)、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计划(GGAS)、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计划(RGGI)、西部气候倡议(WCI)和中西部地区温室气体减量协议(MGGA)。

国际碳市场发展到现在,碳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碳现货、期货、期权和掉期等产品在欧美成熟碳市场都已经出现。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尽管全球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放缓,但2008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仍扩大了一倍,高达近13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乃觉?布兰敦教授认为,在美国政府没有承诺参与减排交易的情形下,全球碳交易市场总额在2008年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曾在2009年6月发表报告,预测表示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第二,中国碳市场发展路径的判断。

大家都知道,去年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没有签订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协议,但是哥本哈根会议也确定了控制两度的这一大目标,也基本确定了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的三大减排原则。所谓国际化是因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国际问题,必须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因此要国际化减排,特别是发达国家理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当然,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的利益共同体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肯定也需要减排。第二个就是市场化减排,就是要通过碳交易市场,通过碳的机制进行减排。还有就是标准化减排,就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即三可原则,要逐步探讨量化、信息化、数字化减排。

国际碳市场的发展特点,包括多元化的碳市场、多样性的碳产品、多元化的碳机构,也就是说核证、注册、交易机构各司其职,而不是一家结构说了算,核证由第三方机构来做,注册由注册机构来做,交易是交易所来做。

举例说明,作为非强制减排国家,头号大国美国区域自愿减排交易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有多层次碳市场(三类市场):零强制的自愿项目市场(VCS自愿碳减排标准,GS黄金标准)、单强制的自愿配额市场(C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双强制的强制配额市场(RGGI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计划)。目前,美国区域性的强制排放交易计划有三个,包括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RGGI)、西部气候倡议(WCI)和中西部地区温室气体减量协议(MGGA),目前只有RGGI进入实际运作阶段,其余两个都试图在未来几年中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多领域的总量限制和交易体系。

二、美国有多样化碳产品(三种产品):项目化产品(一级碳市场)、商品化产品(碳现货与碳远期现货)、金融化产品(碳期货,二级市场)。

三、美国有多元化碳机构(三类机构):第三方核证机构、政府背景的注册机构(全国性登记注册机构)、金融化交易机构(交易所)。即核证标准体系(VCS、GS、CCBS等)、注册登记体系(TCR),交易平台体系(CCX、Green Exchange等)。多元化的碳机构,也就是说核证、注册、交易机构各司其职,而不是一家结构说了算,核证由第三方机构来做,注册由注册机构来做,交易是交易所来做。

作为非强制减排国家,发展中大国印度的减排经验。在场内碳交易和碳融资方面,印度也走在了中国前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真正的场内碳交易,印度目前已经有两个交易所推出了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包括多种商品交易所(MCX)推出的欧盟减排许可(EUA)期货和五种核证减排额(CER)期货,以及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NCDEX)早在前年即2008年4月推出的CER期货。在碳融资方面,印度国内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宽松优越的环境,有力支持了印度本地CER的产出。

我国政府去年11月已经明确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庄严承诺,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初也特别强调指出,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确保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借鉴国际经验,分析应对策略,我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也非常需要探讨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应积极建设市场能力,以提升我国绿色实力,通过金融手段来促进节能减排,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而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新兴加转轨,在经济全球化与渐进式改革路径依赖背景下,我们认为中国需要探索渐进式的碳市场改革,就是逐步从零强制到单强制,到未来若干年之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建设双强制市场,通过研究和实施排放权和期货权的交易,改变我国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改变现状的状况,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单一管理到市场机制的转变,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我们建议,第一,推动CDM项目进场交易。第二,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自愿减排市场。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碳市场,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曾建议:统一规划、严格监管、市场运营、国际合作。第三,在国家主管部门领导之下,适时探讨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碳交易。

概括的说,中国碳市场发展可能是先自愿市场后强制市场,先补偿机制后配额机制,先现货市场后期货市场,先商品市场后金融市场,先国内市场后国际市场。

第三,碳市场和新能源汽车的关系。

刚才已经分析,中国有可能建立自愿减排碳市场,即VER市场,而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一个绿色激励机制,碳市场恰恰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绿色激励机制。那么新能源汽车也许能够在中国的自愿减排碳市场上获得一定的排放权收益,开拓碳市场这一新的绿色融资渠道。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公司,除了在传统的信贷融资即银行债权融资,在PE与VC等股权融资之外,可能还有第三个融资渠道,就是排放权融资。比如东风新能源汽车,他们可以把其排放指标或者收益进行融资。总而言之,我觉得我们的碳交易市场能够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一个新的绿色融资渠道。

最后一点,说说我们交易所的作为。

就是按照我们对碳市场的发展预测,我们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那么中国的碳市场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我们北京环境交易所为中国碳市场发展做了三个探索。

第一,我们推出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碳标准--熊猫标准。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林业的熊猫标准,希望促进生态补偿、生态扶贫、绿色扶贫,促进工业补偿农业、城市补偿农村、高排放者补偿低排放者、中国的东部补偿中国西部。

第二,我们开发了中国首个碳指数CCI,即China CarbonIndex。我们下个月将会公布中国第一个低碳指数,就是把国内外9个资本市场上市的以中国为主要运营区域的低碳类企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等这些上市公司数据收集、整理、归纳、加权,形成一个中国低碳产业发展指数,为中国未来的碳交易市场定价。

第三,我们推出了国际碳交易平台,我们和美国NYSE、欧洲BlueNext、澳洲FEX、韩国KEMco等等一些交易所合作,一起共建了中国自愿减排碳项目市场交易平台,将来为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进行排放权融资。

总之,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区域国际化也许可以与碳交易结算捆绑发展,这样从而加速促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的绿色崛起!

 
·疫情后恢复运动要循序渐进 人人都... ·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推进污水治理工程 顺义159个村完工 ·推进医养结合,积极应对养老难题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落一子 北斗... ·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北京市出...
·推进疫苗合作 团结抗击疫情 ·推进“双碳”目标 争当绿色领跑者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试点区... ·推进农村用水分表入户 让“吃水困...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