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变遗产:解码伦敦奥运毒土“清洗”
2012-08-21 06: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奥运结束,奖牌落定,而伦敦东区的新生活才刚开始。

  在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Conan Doyle)笔下,雾中伦敦最危险之处就莫过于东区。相比伦敦西区的繁荣和贵族气,伦敦东区在历史上被看成是贫民区,早在17和18世纪,东区是集纺织、印刷、汽油、化学品等工业工厂的聚集地。

  工业革命时期给东区留下了一大片“创伤”——被工业企业污染过的“毒土”,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给东区带来什么?

  被西区繁荣光芒“遗忘”之下的伦敦东区有了涅槃的机会——伦敦奥林匹克中心坐落于伦敦东部的斯特拉特福德,位于东伦敦的泰晤士河的支流River Lea(利河)河岸。

  “这块土地曾是工业重地的垃圾场,但如今已经很难寻觅到它‘劣迹斑斑’的历史。”曾供职于BBC体育频道10年的记者爱德华·金(Edward King)向本报记者描述着自己的感受。

  负责伦敦奥运的新闻官员本·威尔逊(Ben Wilson)向本报记者表示,伦敦奥运交付管理局(ODA)负责管理将东伦敦这块占地面积为约2.5平方公里棕色的“毒土”转变为绿色的土壤(“brown to green”),再由ODA找来相应公司具体治理毒土。

  这其实是伦敦奥运组委会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伦敦承办2012奥运会的承诺——伦敦奥运会将成为世界上最佳可持续的体育赛事。

  “我们选择了多种治理技术其中包括‘土壤淋洗法’(Soil Washing)、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和土壤稳定和固定(Stabilisation/Solidification)对其进行治理。”ODA首席可持续官员霍利·奈特(Holly Knight)向本报记者介绍。

  该工程从2006年到2010年总共治理毒土约200万吨。“除此之外,近2千万加伦的污染地下水同时被治理。”霍利表示。

  另外,基建设施主管西蒙·怀特(Simon Wright)对本报记者透露,根据未来该地建设的需要,一些小规模的土壤治理工作还将继续,比如在更大范围的受污染土地之上增加隔离层的厚度。

  2.5平方公里的毒土“遗产”

  “各种重工业污染残留物在奥运场馆动土之前被发现。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我从未想过伦敦东区的土壤被污染的如此严重。”爱德华表示。

  这块地被确定为伦敦奥运会的“主战场”后,从2006年10月开始,伦敦当局便对这块地进行了超过3000次的取样调查,结果发现此地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包括燃油、氯化物、砷和铅等。

  英国环保署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地下方的地下水有大量的氯乙烯。这些是氯化溶剂的分解物,并且部分物质已侵入地表40米以下,渗入基岩。该物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因此,一位来自英国环境署(Environment Agency)曾监管此地修复工作的水文地质学家斯图尔特·海斯(Stuart Hayes)曾公开表示,根据污染物的特性显示此地污染物来自于巴纳化工集团(Banner Chemical Group)。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块地曾属于一家名为巴纳化工集团的生产氯化溶剂等化学品的工厂之一。该公司成立于1860年,总部位于西北部的柴郡(Cheshire)。目前是英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全英增长速度排名25。2006年该公司位于伦敦东区的工厂已搬至英国东北部重工业城市米德尔斯伯勒(Middlesbrough)。

  此外,本报记者获悉,该集团公司主席穆迪·凯斯勒(Mottie Kessler)目前正在把目标转向了英国以外的海外市场。该公司的姐妹公司桑普瑞特化学品公司(SimpleSite)已于2011年落户中国青岛。

  土壤修复靠“洗土”

  尽管该地污染非常严重,但是为了最终实现伦敦奥运会的“最佳可持续性”的目标,英国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伦敦东区的土壤修复。

  “此次伦敦东区2012伦敦奥运会场址的土壤修复项目中80%以上的土壤都是靠给土壤‘洗澡’的方式进行修复。” 一位曾经参与过该地土壤修复的DEC工程师、现北京瑞美德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珍贵对本报记者表示。

  由于ODA并不懂得土壤治理相关事宜,具体治理工作交给了其指定的咨询公司Atkins。“而ODA与大伦敦市政府组织机构等只是负责评估相关治理方案,及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完成”。ODA前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对本报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了解到,ODA作为业主找来Atkins公司作为代表,全面监管项目。其后,Atkins公司将治理场地分为

  了南北两块,分别由Morrison Construction和Bam Nuttall两家工程公司承包,具体则有DEC、HBR等环境修复公司提供相应的技术并负责实施。

  “DEC公司的治理工作量占到总工作量的60%以上。”刘表示。

  “我们提供了基本所有的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壤淋洗’技术。”DEC英国公司的高级官员马克奎特(Mastwijk)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DEC属于DEME环境服务集团的子公司,总部位于比利时,专注于土壤和地下水处理。目前集团公司已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

  当所有准备工作到位后,伦敦东区便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洗土”工作。

  据了解,伦敦东区的有毒的土壤被挖起后,运进大规模土壤“洗澡”,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将其放入洗涤塔(scrubbing unit)中进行处理,往往加入一些洗涤剂,分离掉重金属。由于采取洗涤方式并不能将土壤全部“洗净”,因此还要在土壤中加入一些牛奶与植物油,因为这会使细菌在泥土里生长繁殖,加速分解污染物。

  据介绍,该技术始于欧洲并在欧洲广泛运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比利时和荷兰都采用该技术对其污染土壤进行了大规模修复。

  不过,根据美国环境署2001年发布的《土壤淋洗法介绍》显示,单独使用土壤淋洗法并无法完全清除土壤污染,故通常需搭配其他处理方法将土壤污染完整清除。

  “因此,我们也就采取了生物修复和土壤稳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马克奎特表示。

  仅有1270万英镑的投入?

  目前,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国内还没有如此规模巨大的“土壤洗澡”工程。“国内对此种技术研究较多,而实践非常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所长周连碧对本报记者表示。

  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能像伦敦那样处理如此庞大的毒土量,在目前国内非常难办到。

  刘珍贵表示,该技术所需成本比较高。不过,“这与工期和土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表示,工期缩短,造价往往会上升一倍;小量污染或含砂及粘土较多的土壤,选用土壤淋洗法并不符合成本效益。“总体来讲,这种方法每吨治理成本从数百元到几千多元不等。”

  尽管治理成本较高,ODA还是选用此方法。

  据刘回忆,当时不同机构和承包商提出了多种技术解决方案,最后还是选择在原址上采用“土壤淋洗”法进行处理,原因有二。其一,当地土质比较合适此方法;其二,工期非常紧张,只有此种方式比较现实。因为土壤清洗较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生产效率很高,且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地土壤治理费用包含在ODA整体预算之中,由政府承担。但具体金额ODA并未向本报记者披露。

  霍利只表示,“在原址上对毒土进行修复,比把其运输到别地修复节约了6800万英镑(合约人民币6.8亿元)。”

  不过,早在2010年11月,英国媒体BBC和《卫报》曾报道称,为了该地土壤治理,政府花费了1270万英镑(合约人民币1.2亿元)。

  但根据本报记者从英国土壤治理行业人士处了解到,按该种方法的最低处理价格计算,200万吨的量最少也需要1亿英镑(合约人民币10亿元)。

  无论政府总投入为多少,但英国国内不少人对政府花钱治理提出质疑,大家认为“谁污染就治理”。

  根据英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土壤污染清理整治费用主要由“适宜人”承担。责任主体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土地排放污染物的个人或公司,或是在知情情况下容许污染行为发生的人;第二层级主要是当前土地所有者或业主。原则上,第一层级承担土壤污染治理责任。通过查访后,如无从找出原始污染者,由第二层级承担。

  由于不能说明该地污染就是巴纳化工集团所为,无法叫其支付治理费用,所以最终责任也就只能由ODA这一公共部门扛着,即政府埋单。

 
·30年结缘奥运 北京建院“绘制”双... ·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
·奥运五环标识亮相首钢园 ·奥运下一站︱不到200天,北京冬奥...
·京张两地携手共迎冬奥会倒计时200天 ·冬奥北京赛区15块冰面完成场地建设
·奥运延期 日本大手笔刺激计划救经济 ·东京奥运会延期波及“产业链”
·东京奥运会约不约 国际奥组委回应了 ·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闭幕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