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北京等地将开始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预报和日报针对的主要污染物由“老三项”增加至六项,其中包括社会广泛关注的PM2.5,同时部分污染物的限值将加严。
目前,北京对外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将全市分为城六区、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5个区域,分别预报未来24小时的“首要污染物”和“空气污染指数”。
明年元旦开始,空气质量预报依然会采取分5个区域预报的形式,但纳入预报内容的首要污染物,将在现有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基础上,新增加3项污染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实际上,从这个月开始,该中心在预报业务里,已增加了3项新污染物情况的内部会商。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邱启鸿说,明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可能出现几项污染物并列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按旧标准开展的预报和日报,必须从“老三项”污染物中,选出一个分指数最高的,作为首要污染物。但明年元旦开始,如果几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并列最高,那么这几项污染物同时都是首要污染物。
“不过,PM2.5无疑将是‘罪魁祸首’。据北京市环保部门初步测算,北京超过一半时间,首要污染物都将是PM2.5.在明年的空气质量预报中,PM2.5将会频繁现身。”邱启鸿强调。
此外,目前空气质量预报及日报中的“空气污染指数”,将会调整为“空气质量指数”,分级和各级名称也有较大变化。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七个级别: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与重度污染。其中三级天被细分为轻微污染与轻度污染,四级天被细分为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增加了公众理解的难度。
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则将空气质量指数分为六级,其中,中度污染(四级),指数为151—200;重度污染(五级),指数为201—300;严重污染,指数大于300.据环保部门初步测算,按照新的分级标准,明年北京的“蓝天”(一级和二级天)数量将大幅度下降。但这并不表示明年空气质量水平本身有明显变化,而是由于新标准加严,对空气质量的评价发生了明显变化。邱启鸿认为,“按新标准作出的预报,更符合实际状况,更贴近市民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公众像看天气预报一样,根据空气质量预报来趋利避害,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12月14日,北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预计会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将发布空气质量预警,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根据重污染级别,分级实行重点排放源限产限排、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措施,向公众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张小玲说,北京是一座人口众多、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特大型城市。复杂的下垫面特征和特殊地形、城市热岛效应、汽车尾气排放等,对北京市空气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张小玲介绍,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隅,总面积约为1.68万平方公里,山地约占62%,平原约占38%.北京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带,北依军都山,西靠太行山北尾,东北系燕山余支,东、南接冀北平原,呈三面群山环抱之势,西、北、东北方向三座主峰海拔达2100—2300 米,构成一道弧形天然屏障。中部、东南部是山前平原,向渤海湾平缓过渡,海拔约100—10 米,形成一个背山面海的特殊地形。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分布,加大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预报难度。
张小玲说,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发展和污染治理措施不断实施,一些一次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如二氧化硫浓度,但同时二次污染物(如臭氧、一部分PM2.5)成为空气污染治理的难点,也成为空气质量预报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市区人口密集、交通污染严重、各类污染源排放强度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转化、传输和沉降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气象条件、大气层结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对准确预报污染物的日变化、区域分布带来很大的挑战。
“明年空气质量预报的指标增多了,预报面临很多新的难题。”邱启鸿表示,有的新指标监测历史短,对其污染规律掌握得不像老污染物那样详细。例如对PM2.5,北京全面监测时间还很短,而且PM2.5中包含从污染源直接排放出来的一次污染物,也包含在空气中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成分复杂。针对新污染物需要建立新的预报方法,不像原来那么完善。另外,很多污染源方面的情况,目前掌握得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