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奖金” 北京将用价格杠杆促垃圾分类
2012-08-11 00:00
来源:北京晚报

  广州,一场“垃圾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丢多少垃圾付多少钱,垃圾越少,缴费就越少”,是广州试行“垃圾费按袋计量收费”新政的主旨。物业或者居委会每天为市民配发2个专用垃圾袋,每月进行统计,每减少1袋其他垃圾就可以从每户每月15元的环卫费中减免一定的卫生处理费;如果某一楼层发现使用非专用垃圾袋投放生活垃圾,则会取消该楼层所有住户当月管理费减免优惠。这种做法,有人将之形象地形容为“投垃圾给奖金”。

  用“真金白银”的货币奖励来鼓励大家实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似乎颇受广州市民的欢迎。相比广州的大张旗鼓,北京在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方面的举措是否得力呢?“垃圾奖金”北京推得开吗?

  现场 垃圾分着投混着装运

  下午5点,游客熙来攘往的前门大街上,记者拿着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走到街头的一个垃圾箱前。从外表上看去,垃圾箱被分成了两部分,一边写着可回收垃圾的字样,而另外一边则写着不可回收垃圾的字样。空的矿泉水瓶自然属于可回收垃圾的范畴,记者没有迟疑,将手中的矿泉水瓶投入到了可回收垃圾桶的一边。谁想到,矿泉水瓶在垃圾桶里骨碌一滚,就从可回收垃圾的一边,滚到了不可回收垃圾的一边。探头往垃圾箱里一看才发现,原来,虽然垃圾箱外面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出了不同的区域,但垃圾箱里面却没有依此放置不同的垃圾桶。整个垃圾箱内其实只有一个大垃圾桶,所有的垃圾全部混杂着扔在其中,不管你将垃圾投入“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口内,最终依然落入同一个桶内。

  在北三环中路双旗杆地区,居民崔女士家里的阳台上扔着两个去年小区统一发放的垃圾桶,一个上面写着“厨余垃圾”,而另一个上面写着“其他垃圾”。崔女士将两个垃圾桶从阳台翻箱倒柜找出来的时候,两个垃圾桶上都蒙着厚厚的一层灰尘。

  既然发了统一的垃圾桶,您为什么不用呢?崔女士告诉记者,起初,自己也用了几天,还特别认真地按照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大类分别放置。扔的时候,也不嫌麻烦地拎着两个桶下楼,分门别类地按照规定扔到楼下不同的垃圾箱里。但扔了几天,崔女士就发现问题了。“我倒是认真分类扔了,但是那大垃圾车一来,照样把我们分好的垃圾一股脑全倒车上混着就拉走了,那我还跟傻子似的每天辛辛苦苦分个什么劲儿啊?反正拉走的时候也混在一起了。”崔女士说,她问了问楼上楼下的邻居,大家现在基本都不再用这分类垃圾桶了,“现实就是这样,太打击我们的积极性了,等什么时候垃圾能分类运输的时候再说吧。”

  数字 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不足30%

  北京市开始尝试垃圾分类,最早还是从2000年开始的。2009年,市政府在600个居民小区和30%的党政机关共同试点垃圾分类处理,并制订了专门的达标基准,在社区免费发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垃圾袋,还增设了志愿者在市民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2010年,北京市政府又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奖励办法”。按照办法的规定,北京市设立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优秀奖,奖励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综合考评结果优秀的区县政府,以及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中,组织得力、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政府部门、乡镇、社区、街道、村庄、社会单位和个人。获奖者由各区县市政市容管理部门进行初评、推荐后,由市市政市容委最终确定获奖单位和个人。获奖单位和个人除了将获得表彰奖励外,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奖励。

  但尽管如此,2011年的一项统计结果却显示,北京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正确投放率只达到20%到30%。

  到2015年,北京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要达80%以上。距离这一目标的期限,截至目前还有不到3年的时间。

  样本 山村垃圾分类奖励油盐酱醋

  将眼光从城里转向农村,再来看看垃圾分类做得如何。

  隐藏在京西群山中的门头沟王平镇是北京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村之一。在山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破破烂烂分类收,换成米醋和酱油;能够拣的都要拣,换成手纸和咸盐”,说的就是村子里老百姓垃圾分类回收的事儿。

  村子里的小卖部门口搭起一个小雨棚,几个木条凳一摆,就成了村里人聚在一块拉家常聊天的好地方。小卖部门口放着一个装矿泉水剩下的空纸箱,里头扔着几个空的饮料瓶和一些干净的废旧纸张、纸板。“您家平时的垃圾都分类吗?”记者向村口小卖部前聚集在一起的老人们询问。“分啊,干吗不分?分了能到村里头去换油盐酱醋呢。”老人们乐呵呵地解释。

  此外,村子里还仿效日本的垃圾分类方式,试点“垃圾分类定时收集”制度。比如,农村产生的渣土、灰土多,于是每周一、三、五都会定时收集灰土垃圾,二、四、六则定时收集厨余垃圾,周日统一收集一次不可回收垃圾。

  记者从王平镇了解到,每个村都建立起了垃圾分类户档案,按照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次数和分类的质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说是奖励,其实就是给予一些如洗衣粉、肥皂、酱油、盐等小件的生活日用品。别看东西不起眼,但是有了激励,村民们分类回收垃圾的积极性可高了。每月的1日至5日,村子里还会派专职的垃圾分类收集员走进每家每户,有奖收集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从试点以来,王平镇已经累计收集了白色垃圾240余吨,兑现村民的白色垃圾奖励奖金达48万元。

  看来,有了物质奖励,村民的垃圾分类果然颇有成效。垃圾分类回收,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垃圾减量。

  措施 北京将用价格杠杆促垃圾分类

  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还是1999年制定的。其中,居民收费标准合计每户每年66元,而非居民收费标准则为每吨25元。这一标准,足足10余年来一直未作调整。

  从今年起,北京市将先从学校、餐馆、写字楼等非居民单位入手,利用价格杠杆使其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非居民单位要按照要求购买统一型号的垃圾桶,并按照垃圾不同的重量和尺寸来收取费用。

  按照新计划,在非居民的生活垃圾收费方面,将由原来统一收取25元/吨,变更为餐厨垃圾25元/吨,其他垃圾90元/吨。而明年餐厨垃圾收费将上涨为50元/吨,其他垃圾135元/吨。到2013年餐厨垃圾收费标准将升至90元/吨,其他垃圾升至180元/吨。

  价格杠杆是否真的有助于推动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垃圾奖金”在北京能否推得开?结果还将令人拭目以待。

  

 
·补货足、价格稳!北京多家商超延长... ·北京近期蔬菜价格连续回落,其他各...
·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通州为市民春节购物“保价护航”
·商务部: 确保“两节”市场供应足... ·价格改革是长期的动态工作
·各地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4天时间价格上涨6倍多!头盔市场喧...
·2月份价格运行呈现结构性变化态势 ·上周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为336...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