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影响企业】 ●金融企业
本市金融企业认为,疫情对金融业影响有限。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表示,光大银行在应对疫情方面有自己的有利条件:一是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物流运输和文化教育四大行业,占光大银行表内外授信敞口的比重为6.56%,影响总体有限;二是光大银行近年来加速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能较好满足疫情期间陡增的“无接触式”服务需求;三是近两年光大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增强。光大银行行长刘金则表示,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存在客观影响,但总体看,这些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从最新的3月20日人行旬报经营数据来看,光大银行对公存款增长13.5%,对公贷款增长6.9%,均处同业较快水平。目前来看,光大银行没有理由降低经营目标,有些目标倒是有可能再适当提高一些。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谈及疫情影响时表示,疫情爆发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毫无疑问也会产生影响。不过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经营的支撑下,该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总体上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随着国内复工复产,该行98%的网点恢复正常对外营业,疫情对该行的影响是可控的。
本市金融企业积极战疫。为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2020年,中国信保联合建设银行针对外贸龙头企业推出“白名单企业”专项融资服务。经过细致筛选和政策协调,双方于今年1月确定了首批企业名单。截至3月中旬,专项融资服务项下已累计支持企业获得融资6927万美元,极大释放了企业授信空间,大幅降低了贸易融资成本。疫情发生以来,为确保防控生产两不误,北京再担保公司通过业务“云系统”,既实现了内部业务线上运转,又会同合作担保机构,高效开展再担保业务线上报送,通过担保、再担保为北京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据统计,自3月3日合作担保机构业务线上报送以来,截至3月30日,“云系统”共收到中关村担保、首创担保、市农担等13家担保机构报送的1900家中小微企业总额达38.35亿元的再担保贷款申请。中信银行推出七大措施,全面支持疫情期间“稳外贸”。一是减费让利方面。对疫情防控相关的跨境汇款手续费、电报费、邮费实施大幅减免;对抗疫期间办理的医药医疗行业及抗击疫情相关的外币贷款、结售汇等业务,进一步加大定价优惠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二是服务流程方面。结合外贸企业资金结算需求,优化线上服务流程,提高客户非现场、无纸化业务办理的便利化程度。在政策试点地区,优质客户凭外贸合同、发票等扫描件,即可通过中信银行网银系统提交跨境结算、交易指令。三是结算效率方面。深化与各地海关、口岸办合作,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外贸企业在线提供快捷、便利的跨境结算服务;同时,利用海外机构和全球代理行优势资源,推出“百国畅汇”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的小币种结算服务,确保客户防疫物资全球贸易渠道便捷畅通。四是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与旗下互联网银行百信银行升级“结算+百信融资”产品,为进出口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企业从融资发起、额度申请、借款到账、收汇还款全流程线上办理,随借随还,无需任何抵质押担保,解决小微出口企业融资“短小频急”诉求。五是贸易融资方面。进一步扩大分行授权(特别是武汉分行)和总体额度,加速外币贷款、进出口押汇等产品投放,加强对困难企业的纾困力度;深化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接合作,为已投保出口贸易险等险种的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六是项目融资方面。强化“走出去”企业境外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出口的配套金融服务,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为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买方、卖方信贷险或特定合同险的境外项目提供绿色通道,为企业在投标、履约、预付款等领域提供多语种、多币种的涉外保函服务。七是交易服务方面。近期全球疫情加重,原油价格巨幅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中信银行利用外汇领域传统专业优势,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远期、掉期、期权等丰富的汇率、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另一方面为企业全天候在线提供全球市场分析、产品组合设计和外汇政策咨询的“融智”服务,切实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率、管控外汇风险。
●信息服务企业
本市信息服务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启明星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的线上业务一直持续,如安全运营、远程维护等,线下业务涉及产品交付、项目实施等因疫情影响存在延迟的现象,目前在逐步恢复中。超图软件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由于疫情原因,业务拓展受到影响在所难免。华宇软件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在一季度的项目实施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复工时间延迟,项目验收进度放缓,收入和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疫情之下,小米预计2020年收入保持增长。小米国际部总裁周受资表示,疫情对小米无疑会造成影响,但当下情况仍然可控,预计2020年的业绩仍将处于增长区间。
●现代商贸企业
疫情对现代商贸企业造成的影响。美团点评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疫情影响下,公司预计2020年1季度收入将同比下滑。中金研报中表示,美团点评在第一季度疫情影响下,其外卖业务表现好于预期,预计成交总额(GMV)将同比下滑10%,小于订单下滑幅度;同时预测第二季度成交总额实现正增长。受供需影响,其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外卖订单量将同比下滑18%,但是由于疫情期间用户在消费习惯方面有所改变,预计每单价格会有所提升,从而抵消订单量下滑的影响。
【受影响园区】 ●中关村科学城
中关村科技园分园积极战疫。疫情发生以来,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按照“防疫在先、有序复工、科学细致、确保落实”的原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截至目前,示范区各分园重点监测企业3.7万家,复工率超过86%。其中,海淀园重点监测的45个园区复工率超过92%,平谷园规上企业复工率100%。示范区130家孵化机构中,已有123家孵化机构复工,占比为94.6%。各分园和企业均未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病例的情况。
海淀创业园企业科技战“疫”。融信数联开发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全市进、出京人流的准实时观测和分类跟进。同时,动态测算全市及重点区域的外来进京人群的规模、变化及来源地分布情况;实现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多源数据融合,识别高危人群及风险级别,实现市-区-街乡镇-社区四级的融合数据动态上图,针对全市7120个社区进行评估分析,为市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目前,该公司已为成都、西安、济南、南京等地政府提供疫情防控技术支撑。桂花网开发的远程体温持续检测解决方案,减轻医护负担,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眸视科技开发的全自主喷洒消毒机器人,助力医院高效完成消毒工作。墨云科技SaaS-Vackbot平台业务可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免费远程渗透测试、漏洞扫描、逻辑漏洞检测等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顶象科技开发的AI防控平台,助力疾控部门精准施策。博立信开发的便携式智能体温及行动轨迹监测物联终端助力疫情防控。众清科技:自主研发的动态负离子智慧健康建筑系统技术可改善医院空气质量。触景无限研发的触景高密度大人流AI+体温预警方案,部署全国各地,全力支撑疾控。普强信息推出“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方案”,提升防控工作效率。奥法科技开发的疫情监控系统—易检通,5秒内即完成身份验证,避免因排队带来的检测风险。信义和开发的“查烧宝”,精准、随时掌控隔离人员体温。深思考作为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与人机交互技术的引领者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健康咨询产品。小嘿科技推出的产品“今日水印相机App” 帮助了20万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顺利开展排查留观监测管制,有效解决留观人员难管理、难监测等问题。飞救医疗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区域协同排查/防控/救治一体化模式,为疫情防控构筑防护网。推想科技研发的“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支援全球“AI抗疫”。卡尤迪推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核酸提取RNA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ORF1ab/N基因)免核酸提取RNA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两款呼吸道快检产品,为提升病例检测准确率和效率助力。天恩泽推出灭活型病毒采运试剂盒,为疫情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百沃特开发的荧光探针法核酸检测试剂盒有效解决周期长、风险高、不准确等难题。清睿智能开发的AI辅助诊断新冠肺炎,助力基层医生防控。致雨生物针对临床冠状病毒的微量和定量核酸检测难点,推出全自动数字PCR解决方案。金博特积极开发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助力加快检测速度,力争2-3个月后用于临床检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企业科技战疫。北京水母科技有限公司携手ThermoFisher推出新冠病毒基因组全长扩增子测序分析服务,实现对病毒全基因组99.5%以上的高深度测序覆盖,助力疫苗研发工作。
经开区接8100余人返岗复工。随着经开区各大项目复工复产,外地农民工陆续被接回工地。截至3月26日,经开区点对点班车已接回8100余人返岗复工。
经开区半数以上商户开门营业。北京经开区商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截至目前,经开区半数以上商户开门营业。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新首钢地区18个重点项目开复工。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包括首钢滑雪大跳台、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石景山水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新建门急诊医技大楼、冬奥广场(五一剧场、制粉车间改造)6个2020年市政府重点工程在内的17个续建项目复工。剩余10个续建项目正加紧筹备,预计到3月底,列入一季度计划的所有27个续建项目有望实现全面复工。同时,新开工项目也在积极推进,首钢东南区761地块项目已开工。
【城市和生活影响】 本市实体书店运行平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表示,全市实体书店行业整体运行平稳,没有因为疫情出现书店大规模倒闭的情况。据各区统计数据,截至2月底,全市实体书店逆势新增了73家。目前,广大实体书店正在积极复工复产,文化惠民的服务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东城老字号餐饮陆续恢复堂食。东城区萃华楼、东来顺、茶汤李的部分门店已恢复堂食服务,老字号森隆饭庄、茶汤李鼓楼店预计本月将重启堂食。
【专家观点】 对疫情影响的分析。外需下滑将成下一阶段中国经济主要挑战。德意志银行集团全球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今年二季度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可能达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最高水平,美国和欧洲的GDP或将下降15%—30%。而全球供应链的传导很可能会进一步放大下游需求产生的影响,上游订单的削减将远超下游需求的下降。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行业面临挑战。年内可选消费压力最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目前国内消费受损严重,服务和可选耐用品是重灾区。从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来看,商品零售下降18.5%,而餐饮收入则大幅下降42%。在商品消费中进一步细分,可选的耐用品下降更多,比如珠宝、娱乐用品同比下降35%,家具汽车等耐用品下降32%,而食品饮料这种生活必需品仅小幅下降4%。可以看出,可选消费压力最大。而从疫情的相关管制来看,短期内限制人员聚集的措施很难完全取消,甚至有可能边际加强。即使限制集聚措施解除,从高频数据来看,居民打消顾虑并恢复消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李迅雷表示,考虑到主要消费品类,消费或拖累2季度名义GDP增速4-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减少和失业增加带来的乘数效应,也不容忽视,对三四季度消费也不宜过于乐观。
应对疫情的建议。中国需要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但政策要有边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认为,在当前环境下,除了针对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的纾困政策,中国还需出台一定的经济刺激政策。就财政政策而言,在实现温和就业前,原则上没有赤字率的限制。他指出,不能把赤字率简单等价于债务风险,因为债务增长的同时,作为分母的收入也在增长,多举债并不必然带来债务率的提高。当前,政府提高赤字率,多举债,有助于稳定总需求和全社会收入增长、经济稳定。不过,刺激政策要有边界,比如可以核心CPI达到2%—3%的合适通胀水平和相对充分的就业为准绳,决定刺激还是不刺激,刺激的力度大还是小。政策重点应防范“次生灾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李辉文认为,由于企业经营可能受到的持续影响,后续政策重点应逐步加强对于上述“次生灾害”的防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由于需求(订单)减少而引起的冲击,应通过更多的需求侧政策予以关注。中小企业在就业中所占比重较高,应对其予以特别关注,防止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产生的持续影响,同时也应关注服务类企业在需求侧的需求。第二,由于人流物流不畅所导致的生产冲击,应尽快通过有效有序的复工复产政策加以缓解,在防疫和生产两个目标之间进行更好的权衡。第三,鉴于境外疫情的恶化,国际生产链已经受到冲击,出口需求也将受到更长期的影响,因此,也应更多关注进出口企业受到的影响。
【外省市应对措施】 地方近期出台的主要政策
●重庆
重庆出台《重庆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外贸稳外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政策》共有12条,包括支持企业有序复工达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物流成本、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加大服务外包支持力度、加强外贸法律援助、优化出口退税服务、保障快速便捷通关、创新优化外资招商方式、强化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等。
●广东
广东省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扩大市场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有序推动文旅体业复工复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金融社保税费支持力度、加大场馆、园区租金减免力度、支持重大主题宣传创作、积极壮大市场主体、加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用地用林用海保障、实施“全域旅游在行动”计划、加大惠民力度等方面。
●山东
山东省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生活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展览业及电影放映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援企稳岗政策、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