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委办快讯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全国占比超25%

2018-12-07 16:21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中关村科学城推动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建设,怀柔科学城5个首批开工的交叉研究平台完成土建工程,未来科学城的中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已启动运营……昨天,市科委披露了北京“三城一区”主平台的一个个关键进展;同时,本市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新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三分之一。

  新经济占北京GDP近三分之一

  市科委副主任杨仁全介绍,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前,北京“三城一区”主平台正加快推进,部分项目已有明显进展:中关村科学城已培育了小米、寒武纪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并推动中国(北京)和中国(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建设;在怀柔科学城,5个首批开工的交叉研究平台完成土建工程,第二批9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完成遴选;在未来科学城,中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启动运营,中航“爱创客”孵化器等科技服务平台已引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数据智能管理与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也已获批建设。

  与此同时,北京还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统计显示,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新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比重近三分之一。北京已聚集各类双创服务机构近400家,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三分之一,上市企业总数达281家,外资总部企业280家,外资研发机构548家,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在“卡脖子”领域加强技术攻关

  凛凛冬日,站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晖创新大厦四层,望着眼前的科学城建筑分布图,罗敏敏满是期待。未来,他担任主任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将在此布局,其中包括专属的两栋科研大楼,六七十座实验室和十多个辅助中心、平台。

  除了新大楼,作为北京着力打造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中心还将迎来体制新突破。罗敏敏举例说,科研人员将获得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每个研究员每年可获得350万经费,不用再为申请经费而忙碌奔波;薪酬福利待遇也向国际化标准看齐;对科研人员及中心发展的考核也将采用国际化评估。他说,种种改革就是为了“让科研人员沉下心来,瞄准基础研究领域重要的方向开展攻关”。

  在北京,这样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并非个例,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正在加快建设。

  杨仁全说,“北京坚持在战略领域和关键‘卡脖子’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北京已设立母基金规模达300亿元的科创基金,其中50%都将投向原始创新。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现经费支出158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5.64%,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核心力量。

  创新制度为科学家“松绑”

  出差订票首先得考虑能否乘坐此类交通工具,是否超标?下乡调研往往为没有发票作为报销凭证而发愁,重大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科研人员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系列财务审计的资料等等,过去高校科研院所这种严苛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把科研人员生生逼成会计。

  自从2016年起,《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京28条”)、《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提出系列“松绑+激励”措施,赋予了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告诉记者,学校也据此加快改革,出台了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及会议、差旅、咨询等经费方面的30余个专门管理办法,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通过财务报销网上预约,提高了报销便捷度,基本实现‘零排队’报销,只跑一次就能办成!”他说,学校还探索建立项目、学院、学校三个层次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

  种种举措是否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张大玉分享了一个可喜的数字,今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达到30项。

  创新券支持2700多家企业团队

  如果没有首都科技创新券,去年,北京众绘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差点就在技术攻关上栽跟头了。他们开展现实医学培训产品研发时,遇到了三维人体模型建模及实时逼真渲染等技术难题,借助创新券,公司通过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北京师范大学一个研究中心达成产学研合作,半年后,顺利攻破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成功研发多功能虚拟现实口腔手术模拟器、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等设备,凭借这些产品,他们不仅多次在多个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同时打开了市场销路。

  自2014年至2018年,本市共支持了2609家小微企业和130家创业团队的3087个创新券项目。

  截至目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共推动了首都地区916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价值277亿元,4.39万余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了967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其转移转化,产生了24879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还促进开放科技资源有效服务企业。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共有1.4万余家企业享受到平台各类服务,签订合同额65.64亿元,目前已经到账达34.88亿元。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