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时政要闻 > 时政头条
中美经贸关系需要超越历史

2019-01-14 06:54   来源:FT中文网

  今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人生四十而不惑,四十岁的中美关系却似乎越来越迷惑。

  作为中美建交的奠基者之一,基辛格先生最近数次论及中美关系,提出“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目前两国间存在根本问题并不是双方能否解决贸易争端,而是在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如何共生共存。基辛格表示,这将是历史上一次独一无二的出发,美中两国将找到解决贸易争端的途径。他还预言一个新型的经济关系将会出现(参见基辛格博士在去年11月访华的讲话以及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2018年年会上的讲话。)基辛格博士提出的只是一个预言,未来如何建构一个新的中美经贸关系仍是一个待解的问题。

  经贸关系是基础,但地缘政治有着决定性影响

  中美建交之前,两个大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微乎其微。是中美地缘关系变化和中美建交打开了双边贸易之门。建交后的第一个十年,中美关系处于“准同盟”阶段。因为有共同战略需求,美国放弃对中国适用限制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贸易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法,给予中国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同等的优惠关税待遇,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出口市场,双边贸易得以迅速增长。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马上面临重新定位的挑战,美国不再无条件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而将人权、台湾等问题与优惠待遇挂钩,进行年审,如果中国无法通过,关税的提高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严重打击。

  而此时中美关系的基本动力逐渐变化,商业利益开始成为促进经贸关系的有力推手。中国在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短期调整后,199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规模快速成长。1990年,中国还是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排在巴西后面,2000年,中国则成长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中美贸易额从1990年的118亿美元(美方统计为20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745亿美元(美方统计在1000亿美元以上)。1990年,中国是美国第10大贸易伙伴,1996年已成为第4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1998年、1999年、2000年,美国连续成为对中国实际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500多家最大公司中的50%以上在中国投资。中美关系虽然受到美国国内反华势力干扰,但是经贸利益促使美国商界普遍支持改善中美关系、深化经贸合作。通过他们在行政和立法系统的大量运作,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案得以年年通过审核。至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并决定永久性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至此,(白宫声明)“美中两国真正实现了双边贸易正常化和中国最终融入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但意味着双边贸易关系完全正常化,还意味着双边经贸关系纳入多边体系,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法治保障,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两国政治分歧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中国入世以后,双方不但在世贸组织的法制框架下处理诸多贸易失衡/倾销、知识产权保护、出口补贴等问题,还建立了常态化的对话与磋商机制来处理世贸框架下难以处理的新问题。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越来越独立于两国外交关系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摩擦不断,但实际上相对稳定时期。主要原因是有了多边和双边的法治化、制度化的应对机制,经贸摩擦不至于对经贸交流产生破坏性冲击。经贸关系不再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附产品,在缺乏共同地缘政治目标的新形势下,经贸关系的强化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一个砝码,即成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推进器”。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