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央地政策密集出台对冲疫情影响

2020-05-07 09:51   来源:京信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方面部署当前经济工作。国家发改委、央行、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及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对冲疫情影响,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一、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保”。此次政治局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首提“六保”,更强调兜住底线、守好基本盘,更强调增强底线思维,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把脉定向。其中,在稳就业方面,深圳出台稳就业21条措施,包括对高校毕业生的扶持范围扩大至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加大对毕业学年困难学生的就业扶持,提高求职创业补贴标准;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补贴标准从3000元/人提高到5000元/人等措施。浙江计划今明两年,国有企业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2020年新开发1万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录。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受疫情影响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会议提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其一,提高赤字率,缓解收支矛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3%是国际通用参考值,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赤字率水平并不高,尚有空间。其二,发行特别国债,支持抗击疫情。特别国债发行时间灵活,不计入财政赤字,能较好地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利于相机决策。此外,发行方式灵活,可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快速筹集资金,方便宏观调控。其三,加大专项债发债力度,扩大社会投资。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在前期提前下达专项债券1.29万亿元基础上,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这意味着,今年提前下达的专项债规模将高达2.29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约2.15万亿元。专家分析,根据目前已经提前下达2.29万亿元专项债估算,今年全年专项债规模至少将超过约38167亿元,甚至可能达到4万亿元。

  除了专项债规模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4万亿元,今年专项债政策设计上也有重大变化。变化之一是将可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从去年的20%提至25%,这意味着资金撬动效果更加明显。变化之二是专项债保持高速发行。对于第三批1万亿元专项债,财政部要求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确保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编者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会议提出,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下一阶段,央行将分阶段把握好政策的力度、重点和节奏。现在进入全产业链的复工复产,要满足市场需求合理充裕,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的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一点。继续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落实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新增的额度,做到和前面的政策无缝衔接。实施好定向降准,充分发挥准备金工具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积极推进LPR改革,强化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银行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自去年8月LPR改革实施以来,“调整逆回购利率-MLF-LPR”已成央行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标准路径,这表明从政策利率向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畅通。预计降息周期有望延续,LPR报价还有下行空间。——编者注二、紧抓市场和消费两个主体,释放消费潜力 4月2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包括提高站位加强谋划部署、推动复工复业提速扩面、促进城市消费回补升级等。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纷纷出台促消费新政。

  

  

  多地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小阳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约80个省、市、区(县)宣布发放消费券,总金额已达百亿级别。总体来看,消费券更多投向餐饮、旅游、文化、体育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有一些城市会“因城施策”,补贴当地受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目前,消费券效果初显,早期实施城市乘数效应超10倍。比如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方面,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商务部鼓励企业开展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积极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消费。广东省举办“汽车消费节”,线上直播定货、线下打折销售,为消费者提供“足不出户、云上购车”的全新购车体验。信息消费方面,上海市为落实《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将举办信息消费节。主体活动以“云端对话、线上消费、线下惠民”为主线,突出“千行百业、全网畅游”。例如,组织三大运营商与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联合,推出5G终端与5G应用优惠促销结合的“5G体验礼”。

  业内人士分析,释放消费市场潜力要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两主体”同时抓。一方面,推动市场主体复工复市;另一方面,在做好安全防控基础上鼓励消费。在保障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基础上,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培育新兴消费,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供给,提升智慧治理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庞大国内市场的红利。

  三、新基建领衔,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央地积极部署推进新基建。国家发改委近期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4月28日国常会强调,要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一业带百业”,推动

  

  产业和消费升级。以应用为导向,挖掘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的潜能,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引导各方合力建设工业互联网;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地方上,江苏将加快建设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今年计划新建5G基站5.2万座,完成相应投资127亿元。

  上海近期公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快建设智能物流、生鲜冷链、新能源车充电桩等城市基础体系;加快建设5G引领的智能网络基础设施,重点支持5G、新型城域物联专网、IDC等设施;加快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提高通信连接速度、国际出口带宽和计算存储能力。——编者注重大项目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督促指导各地方发改委抓紧组建推进重大项目、做好稳投资工作专班,有力有序推进各地区重大项目建设。浙江省召开了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十大千亿”和“百大百亿”等重大工程投资计划公布,总投资超3.6万亿元。上海出台《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化研究重大项目专项规划、建设方案等,制订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2020—2022年)。对部分带动性强的功能性项目,安排600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预备项目转为正式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商务部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快递收发站、标准化菜市场、连锁便利店、停车场等便民设施。地方层面也加快推出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重点涉及基础设施、环境、医疗、养老等。河南省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3亿元,支持市县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上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旧区改造的融资支持,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四、财政、金融合力精准帮扶中小企业 疫情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冲击,所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家税务总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聚焦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助其渡过难关。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此外,国办、科技部、交通部等部委分别出台相关政策,在就业招工、科创企业、运输物流业等领域帮扶中小企业。

  

  地方层面,近期湖北、四川、江苏、上海等地出台各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湖北武汉建立了首期200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1年期的无息贷款。四川在政银、政保合作方面实现了突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1487户疫情防控企业共提供融资234.5亿元,同时与太平财险合作向56户疫情防控紧缺物资生产企业免费赠送保险,赔付限额合计达2000万元。江苏推动各级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各银行机构推出防疫贷、复工贷、周转贷等新产品。上海协调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等商业银行安排300亿元专项信贷,对确实存在还款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

  五、通过固链补链强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随着国外疫情扩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来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在向国内传导。对此,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工信部负责人日前表示,按照“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贸协同”的思路,积极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各地政府企业也在积极作为。上海举办首届工业品在线交易节,发动全球优质的工业品企业上“云”在线,将销售和采购都放到网上来,目前已有5000多家企业参与活动。为促成此次在线交易节在线直播的实现,上海全新打造“中国(上海)工业品在线交易平台”。平台围绕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首创以线上联动线下的模式推出工业品在线交易、在线金融、在线检测等应用场景。深圳将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探索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链长制”,分级分类做好“链式服务”,抓好补链、稳链、强链工作,努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深圳海关经汇总征税、延迟支付,为关区近180家企业延迟缴纳税款约20亿元,还设立海关企业协调员,提供政策咨询和解读,及时收集企业的诉求,建立快速处置机制,保障企业货品尽快通关。

  当前形势下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在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下大力气,加快核心技术、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突破。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栾群认为,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增强供应链灵活性,有助于巩固和壮大制造业优势,在全球制造格局调整中把握先机。

  六、政策组合拳发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当前,我国外资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物流运输不畅等诸多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加工贸易发展和举办网上广交会等一系列政策,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商务部、工信部、央行、海关等多部委出台措施从税收、信贷保险、融资等多方面支持外资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商务部还决定将上海稳外资的24条措施向全国推广,措施既有短期政策,也有从根本上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对投资者吸引力的长远之举。新规明确要加强重点外企联系服务制度,确定重点服务对象名单,选派官员作为“首席服务员”进行一对一式的协调服务。

  各地方也相继出台具体举措。浙江省推进“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迭代升级,为上线的外贸企业提供信保投保、在线退税、融资服务等全链条功能支持。江苏出台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十条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复工复产专项流动资金贷款、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融资等金融产品,加强对有订单、有效益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上海发文扩大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支持的覆盖面,从原有年出口金额500万美元以下企业,扩大支持范围至年出口金额3000万美元以下。

  近期的政策组合拳从输血、止损、减负三路并进,帮助外资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此次疫情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契机,特别是随着各种线上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外资外贸企业也面临着新的生机。——编者注

  (编辑:任哲)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