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我国央行正常跟进

2018-03-29 10:41   来源:京信网

  美联储于3月2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5%至1.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随后,我国央行开展100亿7天逆回购,且上调7天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5个基点。业内认为,央行加息主要考虑国内的经济运行、政策取向和金融状况。

  一、 经济稳健增长为美联储加息背书 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得到增强。鲍威尔声称,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强,经济活动以稳定速度增长。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与2017年四季度相比,近几个月来美国家庭消费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于温和,通货膨胀率仍然维持在2%以下。美联储认为,未来数月通胀率将回升,并在中期内达到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进一步加息有助于经济温和增长,就业市场保持稳健。

  

  美联储当天还发布了对美国经济的预测。与去年12月发布的预测相比,美联储此次调高了对201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预测,从2.5%升至2.7%;对失业率的预测则从3.9%降至3.8%。——编者注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反应温和。美联储加息落地后,除美股收盘小幅下跌之外,美元指数下跌0.67%,美债收益率回落2BP左右,黄金、原油等商品价格上行。

  

  二、 美联储加息进程可能加快 

  目前,全球市场更加关心美联储对于年内后续加息进程的态度。鲍威尔强调,渐进加息会继续对经济提供支持,将最有利于实现美联储目标,此次加息是渐进加息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一旦加息过于缓慢,将会对经济造成风险。《华尔街日报》称,15名与会者中,7名目前预期今年至少加息四次,而去年12月的会议中只有4名作出这一预期。此外,大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2019年至少会加息三次。据路透社报道,在今年需要加息三次还是四次的问题上,与会的美联储决策者们分歧较大。

  《纽约时报》认为,高达1.5万亿的减税计划和联邦财政支出增加会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有可能促使美联储今年加息四次。高盛全球固收与流动性解决方案的联席主管Andrew Wilson认为,美联储制定决策时接受的信号在不断改变,今年四次加息依旧是可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集团(CME Group)数据显示,目前投资者普遍认为,今年至少加息四次的可能性在40%左右。

  美联储公布的反映美联储官员对未来目标利率预测中值“点阵图”显示,2018至2020年加息次数分别为三次、三次、两次。与去年12月公布的点阵图对比,预计2019-2020年加息路径将更加陡峭,因为此前预估2019年为两次加息。——编者注 

  三、其他央行或将跟进 自2017年开始,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相继采取收紧货币政策的措施,如加拿大、英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有分析指出,还会有其他央行主动或被动地投身加息阵营。今年英国央行、瑞典央行和新西兰联储都可能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

  

  目前,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对于是否放弃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出言谨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明确指出,欧洲央行结束其资产购买计划的前提,是确认欧元区通胀率在中期会达到2%的目标,而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观察。此外,获得连任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近日也强调,在达成2%的通胀目标之前,不会考虑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

  欧洲央行3月初举行今年第二次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当前利率水平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但在货币政策声明中删除了在必要时可能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及延长期限的表述。市场普遍认为,这一表述上的改变,暗示欧洲央行可能如期结束其资产购买计划,朝着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谨慎地迈出一小步。——编者注四、我国央行正常跟进,更加关注去杠杆 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随即上调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跟进美联储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但5个基点的幅度仍然相对较小。央行方面称,OMO利率随行就市小幅上行反映了资金供求关系,可进一步收窄货币市场利率和OMO利率之差,也有利于约束非理性融资行为,稳定宏观杠杆率。对此,业内普遍观点是,中国央行的加息不仅是简单跟进美联储,同时也考虑到国内的经济状况、政策取向和金融状况。

  

  

  

  本次央行加息主要出于三点考虑:一是收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之差;二是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及中美利差;三是约束非理性融资行为,避免过度加杠杆。央行操作的两大信号值得关注:一是当日流动性明显净回笼再配合上调政策利率;二是提及约束非理性融资行为,这说明央行对目前市场过度期待利率下行以及加杠杆操作的关注。2月份通胀达到2.9%,全年CPI或较去年进一步提升,央行对政策利率进行小幅调整保持了一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未来或许也会采取顺势跟进的措施来顺应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势。(编辑:任哲)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