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解读

2018-03-23 13:31   来源:京信网

  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调整为26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国务院机构设置将大力促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

  

  

  二、本轮机构改革呈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八轮政府机构改革,呈现出与以往机构改革不同的特征。这是“党领导一切”下的首次机构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中的一条主线。此次机构改革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机构改革从“行业管理”转变到“功能管理”。在之前的7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组成部门从1982年之前的100个精简至2013年的25个。对于这25个部门设置,其核心是“行业管理”,即将同属于一个行业的所有职责归集到同一部门。而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功能管理”为思路,旨在打破行业分割管理的局面,有助于减少单一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防止权力滥用,降低系统性风险。

  

  从1982年首轮机构改革算起,每次改革都伴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的5次改革是一个阶段,特点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机构调整,以精简为主。2008年和2013年分别是探索和推进大部制改革,机构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2018年此次改革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体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精干高效、优化协同的总原则。——编者注

  三、部分机构改革要义解读 国家发改委再“瘦身”,强化宏观规划淡化微观管理。本次机构改革,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再度放权、分散职能,延续了部委事权之间协调再平衡的改革趋势,符合本次机构改革强调部委功能性改革的方向。具体而言,主要进行了六项职责调整。其中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将整合进入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将整合进入新建的生态环境部;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整合进入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划入审计署,相应对派出审计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优化,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价

  

  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整合进入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整合进入国家医疗保障局。但也有强化的权责。比如新组建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分析人士指出,发改委此番瘦身强化了其宏观调控职能,淡化了中观微观管理。在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以及总量平衡方面,改革后的国家发改委可以进一步聚焦。

  银保合并形成“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新格局。此次改革方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同时,还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强化了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这一改革与当前构建目标监管模式的探索一脉相承。未来,金融稳定委员会在“一行两会”之上,起监管协调之责,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央行肩负多重职责,不仅需要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也会负责银保行业的宏观审慎规则制定;银保会侧重微观行为监管,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证监会侧重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证券市场监管,建立和维护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

  国家监察委将更有效地监督公权力,促进反腐工作开展。首先,新成立的监察委涉及到党的机构、政府机构、司法机构的三者合一。监察委将多个部门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全部合并,新的政治机关会加强对公权力监督的有效性。其次,监察委的权力增大,监察手段和监察、纪检的手段得到统一。原来的纪检最大的手段是“双指”,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说明问题;监察局用的是“双规”,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说明问题;检察院用的是逮捕。而监察委可使用的方法还包括 “留置”手段,对财务的查封、冻结、扣押等。第三,监察委的监督范围由原来的公务人员扩展到所有公职人员。只要是公职人员,无论是否中共党员,无论在国家机关、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均可以进行监督。因此,监察制度写入宪法,从法律上完成了反腐权力的统一。(编辑:胡慧璟)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