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十九大报告经济要点解读

2017-10-26 10:03   来源:京信网

  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和重大决定,本文就其中涉及经济的部分进行梳理与解读。

  一、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 新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历史判断,给出了新的历史方位,并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的提法突出了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在经济领域,报告对我国发展的判断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表明新时代中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更加关注质量。基本国情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重大判断的延续,表明发展仍然是我国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安邦智库认为,新时代划分出了中国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实践。现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强调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事业的继往开来,更意味着未来发展将是一个新历史阶段。——编者注新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中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判断,这是自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转变。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发展后,供需不平衡、分配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这一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将更多要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面协调发展为出发点进行统筹考虑。

  

  对比曾经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内涵放宽了,层次提高了,更加注重了人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从“寡”进入到“不均”的阶段,不再是总量问题,而是分配、结构和协调问题。——编者注新征程:新“三步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意义重大。为此,从十九大到2049年分成了三个阶段,形成了由近及远的新“三步走”:一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对各阶段目标做了详细阐述。对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包括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述的基础上增加了“美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编者注二、经济新信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信号一: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比以往重视经济发展速度时期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本次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并在后面描述中采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法,体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变为更加倾向于质量和效益。信号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成为主攻方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本次报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放在“三去一降一补”之前,前者是“主攻方向”,后者是为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说明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供给的数量和总量,而是供给体系的质量有待提高。信号三: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报告在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新兴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都提及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信号四: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时代过后,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正是由于改革红利下,创新驱动开辟了增长的源泉,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未来我国创新效率提升空间巨大。信号五:乡村振兴战略造就“三农”新面貌。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面广,包括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举措。乡村的振兴战略,既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广大农民的消费水平,更好扩大内需。信号六: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这是统筹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时空布局。区域协调发展中提及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外开放明确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财政制度方面,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其中“标准科学、约束有力”为首次提出。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双支柱是对金融工作会议的再次认定,未来金融稳定委员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编者注三、新常态下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指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背景下,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变化环境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迎接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局面。(编辑:胡慧璟)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