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地方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实践

2017-07-18 13:53   来源:京信网

  针对目前部分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存在不注重特色、千镇一面等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月10日发布《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有序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通知从空间形态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特色小镇发展做出多项原则性规定,从而有力推动特色小镇的规范化建设。

  一、 特色小镇建设迎来调整 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规范性通知,《通知》主要从小城镇空间格局、建筑尺度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特色小镇发展提出要求。

  

  其中,关于特色小镇的空间格局,《通知》强调,要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保持现状肌理,延续传统风貌,不盲目拆老街区。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破坏生态环境。在建筑尺度方面,《通知》指出,应以开放式街坊住区为主,尺度宜为100-150米,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区模式,避免建设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高层或大体量建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通知》则指出,要保护小镇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时修缮历史建筑。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避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低俗化、过度商业化。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通知》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纠偏”。特色小镇既不是城市也不是农村,需要严密的界定来平衡其发展。从2016年起,特色小镇逐渐成为政策风口,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小镇之风”愈演愈烈,多家房企已经把它看成了新的增长点。而小城镇在资本和产业面前往往处于弱势,使其脱离小城镇空间布局而转向城市发展规划、园区发展规划,开始出现“小镇不像小镇”的趋势。

  

 

  二、 “浙江经验”示范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发端于浙江,兴盛于浙江。在这里,特色小镇以产业为依托,既非镇亦非区,没有地域的边界。资本、智力、公共服务等要素,迅速向小镇流动聚合,使之成为城乡融合的新平台。

  2015年6月4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耳熟能详的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特色小镇统统在列。2016年1月28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两次名单发布,中间隔了7个月,目前第三批名单即将公布,数量基本定在30个左右。届时,浙江百个特色小镇的布局将呈现。

  截至目前,浙江已经创建了78个特色小镇,累积投资1200多亿,集聚企业3.7万家,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达1.6万。从运行成果来看,浙江省特色小镇的表现优异,超出市场预期和原定计划,除一个特色小镇被降格为培育小镇之外,第一二批78个特色小镇都在加快建设,项目落地、投资进度、投资额度以及投资规模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产业类型分布上,历史经典产业占比最大,达到28%,其次是信息经济、时尚和高端装备制造,占比均为15%。由此看出,浙江特色小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产业为核心,而且是高端和新兴产业,这是其最大优势。据了解,第三批特色小镇的产业会比第一批和第二批更加追求高端产业的集聚,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引进,更加注重产业实验室的配备。

  三、让特色小镇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高端产业在大中城市和特色小镇共同发展,是一个成熟大国的必然选择。在美国,格林尼治的对冲基金小镇聚集了五百多家对冲基金,规模占据全美将近三分之一;加州的门罗帕克小镇是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聚集地,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这个镇上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大名鼎鼎的硅谷,其实就是由一连串小镇聚集而成。在欧洲,英国的剑桥大学就在剑桥镇,距离伦敦80公里,人口不到十万,这里是英国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德国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奥迪的全球总部和欧洲工厂都集中在英戈尔斯塔特小镇,距离慕尼黑60公里,这个小镇也因此被叫做“奥迪之城”。从根本上讲,特色应该是由产业、环境、文化等融合而成的独特的小镇生活形态。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流方向应该是高端产业小镇,在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布局。

  

  很多国内知名的开发机构都有深耕产业的决心,但初期阶段照搬传统地产开发模式到特色小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无奈之举。对于来自传统地产领域的开发机构,过渡到“产业立镇”也必将经历一个过程。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机械按照城镇体系的分工,只是给中心城市做配套,承接中心城区淘汰出来的落后产能,而是需要导入强势产业,以联合开发等方式形成产城融合基础,从而打造完备的特色小镇。(编辑:任哲)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