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五“为”并举做好今年“放管服”改革

2017-06-27 10:50   来源:京信网

  6月13日,国务院在召开的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今年的“放管服”改革将主做五个“为”,进一步打造便利和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今年重点要做到五个“为” 

  会议强调,“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重点要做到五个“为”:一要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以进一步减证和推进“证照分离”为重点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把不该有的权力坚决拦在清单之外。二要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少涉企收费,不折不扣落实今年已出台的使企业减负1万亿元的措施。三要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破除制约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各种羁绊,下决心彻底打破各种互为前置的审批怪圈,着力推动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落实95%以上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的开放、便利措施,吸引更多外资。四要为公平营商创条件,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明规矩于前,明确市场主体行为边界特别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寓严管于中,充实一线监管力量;施重惩于后,把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坚决清除出市场。五要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大力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二、便民手续和生产许可得到松绑 针对四类“烦民”的证明和手续,会议明确提出“四个一律取消”,即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针对烦扰群众的证明和手续摸清情况有力作为,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从2017年5月1日起,成都市将原来需要村或社区开具的313项证明大幅精简,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北京市也一次性取消调整各类“奇葩”证明129项。奇葩证明变少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改革的红利。——编者注6月14日,国务院再次取消、下放或转认证了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项目。此次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将取消质量安全风险低、能通过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的19类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并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将3类产品由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主要是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消费品;对仍需实施生产许可,且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8类产品,将许可权限下放给地方质检部门。此次改革还取消了原审批程序中的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由企业提供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企业取证时间平均可再压缩40%;同时,后置原审批程序中的现场审查,实施先发证后审核,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经形式审查合格的,可以先领取生产许可证组织生产,之后再接受现场审查,为企业争取更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活力。

  

  经过多轮改革,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许可类别已经从1984年制度建立之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调整后,取消、转认证、下放幅度达50%。——编者注 三、革“三点”破“三弊” 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会议强调,一要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二要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三要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这三句话刀刀直指“审批发证”,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第一“革”,实质上革的是政府的“越位权力”。市场经济下,很多审批事项并未完成市场化转变,“越位”的管理体制和权力仍保留着。更关键的是,一些政府部门的观念并未相应转变,仍停留在“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阶段。第二“革”,实质上革的是政府权力所衍生的“不当利益”。在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的一支笔、一个章掌管着很多企业、项目的生杀大权”。第三“革”,实质上革的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陈旧方式”。许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端坐办公室里,等人上门忙审批。这种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和群众无奈的抱怨。改革之事,有破有立。“革”这三点,即是“破”三弊。唯如此,方能“立”起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会议还表示,要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部门要在年内制定出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在更大范围推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四、转变政府职能,释放改革红利 自2013年以来,“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放管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也是释放改革红利的关键路径。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吕艳滨表示,下一步应进一步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首先,应当以权力清单梳理与动态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应配合改革做好法律保障,确保事中事后监管、信用惩戒等于法有据。再次,加强顶层设计。机构调整、事项归并必须先从上级部门做起,自上而下理顺权力和机制。此外,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政务大厅建设,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在编制与公开权力清单、办事指南实现线上线下一致的基础上,逐步统一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推行行政审批网上运行,实现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一网打尽。最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加快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为政务服务、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应有的数据支撑。(编辑:胡慧璟)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