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我国打出稳增长政策“组合拳”

2016-03-03 09:34   来源:京信网

  稳投资、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降准……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年初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

  一、政治局会议明确今年宏观政策基调

  再次部署供给侧改革。会议指出,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本月初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但也要看到宏观调控政策在不断出台,政策工具箱里面还有好多政策,能够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区间为6.5%-7%。——编者注 

  首次同时提出“三大调控”。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还提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专家指出,“区间调控”更加重视用合理区间来观察宏观运行情况,目的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在一个“框”内运行。“定向调控”通过有针对性地支持经济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机调控”的核心则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从而实现控风险。

  二、各部委稳增长政策已强劲上路

  稳投资依然是稳增长“主力”。据统计,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541亿元。其中水利建设和能源项目占比较高。从去年以来发改委的项目审批情况来看,除“铁公基”外,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生态环保、清洁能源项目也成为重点。预计今年财政宽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地方债务置换与新增规模将显著增加,PPP项目将加速推进。其他部委也频频祭出稳增长“组合拳”。2月16日,央行等八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

  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2月17日,财政部发布了财政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去产能政策目标明确。2月4日、5日,国务院相继发布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会议细化煤炭去产能任务。2月19日,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提出,全面禁止新增钢铁产能,切实退出钢铁过剩产能。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最为密集。2月份迄今,央行、发改委等部委接连出台重磅政策,涉及降首付、提高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下调房地产交易环节相关税费、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方面。

 

  央行降准以货币宽松配合稳增长。由于近期银行间资金出现紧张形势,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2月26日,央行在G20峰会之前首次表态称,当前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专家分析,央行表态和本次降准使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升级。降准之后,稳增长措施或将继续加码。

  此次降准与2015年10月23日双降以来时隔4个月,是2015年2月4日第1次全面降准以来的第5次,预计能释放资金6000-7000亿元。——编者注

  三、部分省市举起稳增长、促改革“大旗”

  广东打响供给侧改革三年“攻坚战”。2月29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行动计划。去产能方面,推进“僵尸企业”分类处置。鼓励非国有资本依法参与国有“僵尸企业”改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去库存方面,将全省城市分为四种类型,实行“一类一策”去库存政策,还将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降成本方面,打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会保险、财务、生产要素、物流等成本“组合拳”。

  云南和安徽等省份还出台了稳增长专项措施。房地产调控方面,上海市规土局等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实施意见》明确,未来中心城区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不低于70%,郊区不低于60%。沈阳市也出台了22项楼市新政,包括对个人购买住房市区两级给予奖励政策等。——编者注 

  重庆将采取“1+4+X”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庆市3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该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采取“1+4+X”的工作体系。“1”是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的《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4”是将陆续推出的去过剩产能、去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去金融杠杆、去房地产库存4个专项方案,“X”是围绕重要举措制定的项目化、措施化、目标化的若干任务清单。增加有效供给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去除无效供给方面,用2-3年时间,鼓励企业主动进行市场出清,使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长期亏损的企业基本消除。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方面,积极支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手段、新方法,畅通市场供需对接通道,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高效耦合和精准对接。(编辑:洪旭)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