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

2014-04-02 10:11   来源:京信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实施重点、体制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部署,京津冀一体化或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一、凸显三大亮点

  以人为核心是最大亮点。规划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较多,比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徐洪才认为,这体

  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问题。

  明确提出推动城市群建设。规划提出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京津冀等城市群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范杰指出,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客观要求。

  目前,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两大城市群集中了全美近40%的人口,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3大都市圈集聚人口、经济规模占日本总量都达60%以上。——编者注 

  布局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解决好资金保障问题,对此,《规划》明确提出在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与评级制度的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推动城镇化建设。业内认为,市政债优势

  明显,能够实现直接融资且融资成本较低,而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对引入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促进融资来源多样化大有裨益。

  此外,规划还提出不少新概念,体现出新的发展思路。比如城市规划管理划定“三区四线”,建设智慧城市以“六化”为方向等。

  二、我市城镇化将面对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从建设世界城市群的高度推动城镇化发展。北京近年来“大城市病”日趋严重,这要求从战略上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切实从“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转向多中心的城市布局。此外,要把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和

  环渤海城市带作为推动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形成以京、津为双核,其他城市和小城镇为网络,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其次,须调整产业布局。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北京具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分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的巨大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既有利于调控人口规模,也有利于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

  再次,要求进一步破解“二元结构”问题。近年来,北京中心城、新城建设与发展质量大大优于小城镇,小城镇承载市区和新城的辐射功能依然薄弱,对农村生产要素、人口转移的聚集力不强;此外,城乡居民在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而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新二元化矛盾也日渐显现。

  2012年底,北京城镇化率达86.2%;第三产业比重达76.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亿,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不过,社科院张朝伟指出,北京城镇化率主要参考常住人口,如果从市民化、享受公平机会角度讲,城镇化率存在高估。——编者注 

  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

  创新机制推动协同发展。社科院宋迎昌指出,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欧、美、日等国在实施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日本把规划上升为地方法律,强化实施力度。欧美则重视跨行政区的协调组织或都市区政府的作用。例如,美国法律要求交通、住房和环境拨款通过区域组织予以分配,不参与组织的地方政府不能获得拨款,这间接促进了都市经济圈内的区域合作。

  尽快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国家发改委肖金成认为,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系统,客观上要求将各地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建议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制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在政策设计上,既要考虑到整个区域的利益,又要根据京津冀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可优先探索建立产权分税制度或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尽早在利益分享机制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以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

  坚持政府和市场双手协调,分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国经济报告研究所方毅认为,涉及部委机关或事业单位搬迁,可采用政府主导,辅以市场作为润滑剂,推进调整和搬迁。涉及央企或大型国企搬迁,则宜于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办法。政府 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市场则用经济杠杆来有效调节利益平衡。如果是涉及其他企业搬迁,则应发挥北京市的向外推力与环首都地区拉力的双向作用。

  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将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编者注

  四、他国的“京津冀”如何一体化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自然发育产业分工。“波士华”由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城市间分工协作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波士顿集中高科技产业、金融、教育、医疗服务、建筑和运输服务业,其中高科技产业和教育是波士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费城是纽约都市圈的交通枢纽。华盛顿市作为全美政治中心,全球性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银行和美洲发展银行的总部均位于此。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政府主导建立城市副中心。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形成于20世纪下半期。战后的东京破坏严重。为建设新首都,日本先后实施了四次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城市大规模膨胀可能造成的问题,先后三次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使副中心和中心城区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中心-周边新城-邻县中心”的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编辑:龙新勇)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