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京信观察
各界热议十八大报告亮点

2012-11-15 10:36   来源:京信网

  五年一届的党代会报告因包含了中共未来执政的重大理念和举措而备受关注。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同时,报告不但清晰描绘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路径,更以浓郁的改革气息直面深层矛盾和问题,体现了中国速度背后的中国智慧与胆识。

  一、GDP十年翻一番目标可期

  GDP年均增速需达7.1%。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为40多万亿元人民币,实现“翻一番”目标,意味着2020年要达到80万亿元。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指出,仅从速度上看,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据他测算,未来几年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

  目标并不激进,但实现目标有压力、有难度。2011年我国GDP增速达9.2%,业内普遍预计今年增速将达7.5%左右。专家普遍认为,从当前形势看,GDP十年翻一番的目标并不激进。不过,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提醒,实现这一目标有压力、有难度。因为GDP翻一番只是在经济规模上提出的目标,要实现报告所提出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要求,面临的挑战不小。

  城镇化和扩大内需是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目前,我国的需求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扩大内需,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要实现GDP翻番的目标,城镇化是主要动力之一。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0%,未来还有2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空间,其对经济的撬动效应可想而知。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赵庆明也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住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也将带动投资的增长。此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提高。当前我国较高的储蓄率也反映出潜在消费力巨大。

  二、居民收入倍增需直面深层务实改革

  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宏伟但可实现。近两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已逐渐追赶上GDP增速,这为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其年均增速分别为约9%和8%。到2020年再次实现收入倍增,年均增速保持在7%-7.5%之间即可。

  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为基数计算,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2000元。

  将直接带动我国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双飞跃。《经济参考报》文章指出,新目标预示着居民收入水平将显著提升,与此直接正相关的消费总量也将实现飞跃。伴随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也将日益改善,消费需求将从基本需求型为主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为主。消费的新飞跃将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为投资带来更多机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实现目标需要更深层次的收入分配改革。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就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低、控高、扩中”以缩小差距。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整体方案,目前业内“提低、控高、扩中”的思路基本达成一致。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提低”尤其具有紧迫性,也具有可行性;而“控高”虽有必要性,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较大,需要从长计议多方创造条件稳步推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增低、扩中”,更重要的是,在调节收入分配过程中要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国企可先实行分红机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认为,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条件成熟的可以先行动起来,比如国企分红机制。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提出,国家应将财政转移支付更多地投入到教育、医疗等,建立收入倍增长效体系;还需打破因垄断造成的“同工不同酬”,使中小企业、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上市公司则需通过发放红利回馈股东,保证居民的证券投资收益。还需加强制度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认为,当前很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源于市场化建设和改革不到位,所以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在初次分配中建立更加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消除市场内部的分割问题及制度性障碍,市场才能真正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

  三、新阶段城镇化将更重“质量”

  城镇化:从“速度和数量”到“质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首先,城镇化将更重“质量”而非“速度”,年均城镇化速度会降下来;其次,在引导农民工进城的同时,应着力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第三,此前的城镇化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牵引式就业为主要方式,而未来则要以城镇化为引擎,促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第四,要协调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不是将农村搬空,而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中“城镇化”被提到的次数不仅大大增加,对其内涵的表述也更为丰富。从发展目标来看,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从发展路径来看,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来看,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从发展格局中的内部关系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倪鹏飞认为,推进城镇化应促进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并提高劳动力收入水平,使农村人口在城市消费成为可能,进而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等投资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在创造大量产品和服务获得收入的同时,也需要消费。这些涉及市民生存发展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在城市服务业中,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将成为发展的重点行业。

  “改革征地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意在保障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针对近年来屡屡引发上访和群体事件的征地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承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我国将扭转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的现状。专家认为,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因此,建立农民生活长期保障机制更重要。

  四、金融改革力度将加大

  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凸显,力度将加大。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指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未来十年将把金融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金融改革对维持经济快速增长和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至关重要。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认为,未来3至5年中国金融改革会加速,包括利率市场化加快、债券市场规模翻倍,以及人民币自由兑换。新措施不仅能让资金分配更加有效、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还可以为中产阶层提供更多消费方式。若要实现中国经济从依靠出口拉动增长向以消费为核心的再平衡,金融改革是必要条件。

  利率市场化将“渐进式”推进。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强调,利率市场化也许无法一步到位,但总体而言,改革应整体推进,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同时,其他一系列上、下游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定价权也应交由市场决定。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重塑央行的货币政策架构。除此之外,未来几年还将改善货币传导机制和资本资源配置,将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