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价格信息监测
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分析

2018-10-25 10:06   来源:京信网

  9月24日,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生效;自2019年1月1日起,关税将提升至25%。中国提出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

  一、美国本轮对华商品加征关税的特点 

  

 

  加税力度低于预期。本轮贸易战,中国加征关税清单并未发生调整,而美国加征关税清单较7月份公布的版本有所变化。最终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包括5745个项目,相比7月10日公布的商品清单减少了297项。被删除的产品包括智能手表和蓝牙设备等电子产品、用于制造业纺织业及农业的化学品、自行车头盔和儿童安全汽车座椅等健康和安全产品以及艺术品、收藏品、古玩等。坚持“趋利避害”原则。“趋利”指美国在500亿美元加税清单基础上继续打击“中国制造2025”。“避害”:(1)对机电产品和机械器具的征税,美国仍保有余地,或为保护苹果等跨国公司产业链;(2)选择尽量避免推升本国通胀风险的加税对象。加入家具等消费更新周期相对较长的商品,避开与消费者衣、住密切相关的商品,以降低通胀被推升的风险。招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指出,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于出口规模较小的商品,不管市场份额多高,美国都倾向于加征关税;二是对于市场规模适度、可替代性强的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三是对中国不占绝对主导优势,或加征关税对美国短期影响有限的部分商品,尽管出口规模较大,美国也加征关税。

  二、造成的影响分析 

  (一)短期影响

  加税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一定影响。申万宏源基于WIOT表测算了美国加税对中国各行业和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基本逻辑是:美国加税—加税行业对美出口减少—加税行业总产出下降,加税行业规模缩减—对其他行业中间品需求减少—行业增加值减少,冲击宏观经济。测度结果显示,美国加税直接冲击加税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对美出口,服务业等行业也受波及。从行业增加值的角度核算,美国对2000亿美元商品加税10%将使中国GDP缩减0.15%(由于10%关税只持续一个季度,那么对中国GDP的实际影响约0.04%),若加税25%,中国GDP或缩减0.38%。总体来看,美国对2000亿美元商品正式加征关税,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GDP或降约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会上发布了题为《以深化改革开放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战的属性、影响和对策》的报告。报告模拟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输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同时中国同步采取反制措施,中国的GDP将减少2.9%,进口减少6.75%,出口减少5.02%,社会福利减少570.28亿美元。如果2018年底,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同时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中国的GDP将下降5.73%,进口减少12.8%,出口减少 9.89%,社会福利减少1259.74亿美元。

  

 

  加征关税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影响。加税对相关行业出口的影响。申万研报指出,美国加税对我国第一产业出口的影响不明显,趋于中性;对轻工业、重化工业出口的冲击显著为负,出口价格弹性系数分别为-0.9592、-1.0197。据此测算,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将导致中国轻工业商品出口下滑9.59%、重化工业商品出口下滑10.2%,共计减少出口196.7亿美元。由于10%的关税在9月24日至年末起效,因此冲击程度约为前者的四分之一,即约50亿美元。2019年初开始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将导致中国轻工业商品出口下滑23.98%、重化工业商品出口下滑25.49%,共计减少出口491.74 亿美元。机电行业受影响或最大。2017年美国进口中国机电产品2566.3亿美元,占美国进口中国商品总额的50.8%。据机电商会统计,在500亿美元加2000亿美元的加税清单中,涉及机电产品税则号占总量的27.5%,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中国近日推出的大幅提升出口退税政策将部分抵消加征关税的冲击,有助于促进机电产品出口。部分制造行业影响或有限。宏利资产管理研报认为,由于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具备庞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即使受加征关税影响,部分中国产品价格上涨10%,价格仍具竞争优势;而短期内,部分进口小型部件/中间投入材料的成本相对不受价格影响,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中国制造商可仿效过往做法—将最后组装和部分制造工序转移至马来西亚,过程仅需18个月;存在“关税跨越”的空间—中国将部分商品的销售转移至第三方市场,有关市场的出口商以高于以往的价格取代中国在美国的市场。这让中国和第三方得益,美国消费者则受到损失。

  对企业的影响。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博认为,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冲击最大的是在中国进行商品加工又出口到美国的企业,随着美国的关税威胁和中国的反击落地,这些企业腹背受敌,成本上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滑不可避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9月20日表示,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涉及机电、轻工、纺织服装、资源化工、农产品、药品等六大类商品。在受影响的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近50%。

  对物价的影响。分行业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我国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行业价格弹性较大,而纺织业、塑料制品业等我国市场占比较高领域价格弹性则很低。根据西南证券研报,使用各行业价格指数和OECD 产出指数对各行业出口数量进行回归,来估算价格弹性。假设剔除价格弹性为正的商品,美国对我国第一批征税的较为集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价格弹性较大,价格上涨1个百分点分别对应出口量收缩1.56和1.3个百分点。而纺织服装、塑料制品价格弹性则很低,价格上涨1个百分点分别仅带来出口量下降0.02 和0个百分点。这显示出美国对我国第一批加征关税清单中商品大多具有较高价格弹性,因而冲击较为明显。而随着范围扩大,第二批加征关税清单中很多不具有较高价格弹性,因而冲击将明显下降。

  简单定量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对美出口商品两轮加征关税将合计提升CPI 约0.4 个百分点。西南证券简单估算加征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我国两轮合计对美出口征税规模为1100亿美元,其中25%、10%和5%税率的规模分别为500亿美元、338亿美元和262亿美元。假定这些全部落地,同时考虑到影响国内消费的是一般贸易,2017 年一般贸易规模为1.1万亿美元。加征关税后一般贸易加权平均价格水平提升1.6个百分点。考虑到一般贸易占社零的比例为20%,则两轮加征关税之后,通胀水平或提升0.3 个百分点左右。

  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两轮加征关税后,将对本国CPI 推高0.3—0.4 个百分点。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同样将提升美国自身通胀水平,且由于美国自中国进口的消费品较多,对通胀推升作用或更为明显。目前来看,两轮合计2500 亿美元征税规模占美国2017年总进口23785 亿美元的10.5%,因而两轮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平均税率将提高1.4个百分点。从美国进口价格和CPI 的历史经验关系看,进口税率提升1.4个百分点对应着CPI提升0.43个百分点左右。而用定量方法推算,2017年美国货物进口额占国内消费比例为17.9%,因而进口价格平均提升1.4个百分点将推高CPI同比增速约0.3个百分点。两轮加征关税后,美国通胀将因此提升0.3—0.4个百分点。税率如提至25%,则两轮加征关税将推高美国CPI约0.6—0.8个百分点。

  (二)长期影响

  中美贸易战正处于阶段性升级状态。专家认为,只要美国贸易逆差没有明显收窄,贸易战都将是不可避免的长期扰动因素。莫尼塔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将造成如下长期影响:一是加速中国出口优势的退化。首先,近六年全球出口增速持续下行,外贸扩张接近阶段性瓶颈。这一方面源于发达国家制造业“外包”转“内包”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导致全球贸易方式有所改变,其直接影响是全球贸易价值链的更快收缩。其次,一国出口在全球出口中占比一般将经历触顶回落的过程。即使没有中美贸易战因素,中国也将面临全球贸易扩张乏力以及出口份额下降的双重压力,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则加速了这个过程。二是加剧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一季度中国经常项目盈余转负,占GDP比重为-1.09%;二季度回归盈余,但仅为58亿美元。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或导致中国商品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如果美方不打算采取限制旅游、求学等措施,那么旅游等其他高端消费需求增加将推动中国服务逆差继续扩张。三是延缓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美方列出的500亿及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清单商品中,以中国制造业产品居多,且与“中国制造2025”品类多有重叠。从近三年经验看,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远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但2018年前7个月其领先优势有所收窄。往后看,中美贸易摩擦或将再向制造业升级施压。

  长远来看对中国市场或不会造成巨大影响。即使美国加征25%关税,宏利资产管理认为,或使中国经济受短暂干扰,但从长远来看不会造成显著和持续的影响。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科技技术升级和生产力提升,并不过份依赖美国进口或科技。中国拥有维持经济迅速发展所需的一切工具;二是美国关税(一次性冲击)对中国增长步伐的影响不大;三是低利润和低增值的中国民营出口商(纺织品/家具等)是目前最受特朗普关税影响的行业。中国的有关行业正逐渐被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取代。如果美国的关税措施让这个过程加快,中国内地可借此机会升级成为高增值行业,符合“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三、应对贸易战的对策 为应对持续升级的贸易战,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一是加大减税力度,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全社会活力。一方面应以个税改革为契机,利用提高个税起征点及引入附加扣除项为居民减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夯实消费升级的基础。另一方面应适度降低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改善企业盈利预期,提高企业投资意愿,进而改善资本市场预期。二是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产业升级,强化产业链优势。完备的产业链是中国整体竞争优势的体现,也是应对美国贸易摩擦的底气所在。三是继续加快对外开放,吸引国际优势产业进入中国、留在中国。此外,要以动态、开放的眼光寻找贸易伙伴,完善跨境融资支持机制,有效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四是继续对资本账户进行审慎监管,避免出现持续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出。(龙新勇)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