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北京市行业发展信息 > 信息和生产服务业 > 行业新闻
互联网金融的“三驾马车”

2016-01-18 08:41   来源:搜狐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进入其他有前景或有竞争力的行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对于其他行业企业而言,如果你不主动拥抱互联网,你对手可能就会被互联网抢先拥抱。

  近日,中信集团与百度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中信集团旗下中信银行与百度联合发起设立百信银行。至此,BAT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腾讯全部完成在银行业的布局,将改变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银行领域的竞争格局,甚至倒逼传统银行创新经营模式,加速转型升级。

  早在今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规范、市场监管及业务边界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要加强合作、各司其职,其中,互联网公司回归互联网业务,聚焦渠道创新;金融机构回归金融业务,聚焦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一定程度来说,如果把互联网金融比作“马车”,互联网就是“马”,旨在高效便捷地带着金融产品和服务到需要的地方去;金融就是“车”,里面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旨在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遵循“马车”的隐喻,目前国内互联网银行业务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大马拉小车”,主要以腾讯的微众银行和阿里的网商银行为代表。该模式主要由互联网企业主导,即互联网企业规模较大,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银行规模较小,经营业务范围面临一定限制。其中,微众银行注册资本为30亿元,主要业务定位于向用户提供购物、旅行等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在国内社交领域占据领军地位的腾讯可以通过QQ、微信等为微众银行提供直达消费者的销售渠道;网商银行注册资本为40亿元,以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为三大目标客户群体,主要业务定位于为小企业服务,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在国内电商领域占据明显优势的阿里可以通过淘宝、支付宝等为网商银行带来大量的潜在客户。

  二是“小马拉大车”,主要以传统商业银行的直销银行为主。该模式主要由商业银行主导,即银行的规模较大,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但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存在一定短板。目前,国内开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有30家左右,人、财、事、务等方面基本都未与现有零售业务条线或电子银行后台完全割裂,业务定位倾向于传统产品的分销和获客渠道的补充。

  三是“大马拉大车”,主要以中信银行与百度发起成立的百信银行为代表。该模式由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共同主导,兼具银行与互联网的基因。百信银行注册资金暂定为20亿元,由中信银行绝对控股。中信银行拥有众多的实体营业网点、雄厚的资产规模,而百度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加之百信银行拟设立成为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业务经营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是一种“互联网+金融”强强联合的全新合作模式。然而,百度拥有的数据主要是搜索数据,账户体系粘性相对较弱,整合互联网资源与银行资源并实现优势互补将是百信银行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当前,尽管BAT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都已进入银行领域,但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基本都定位于普惠金融领域,旨在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对传统商业银行构成的竞争和挑战主要局限在零售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是传统金融业务的重要补充,主要目的是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只会强化,不会减弱。再者,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和经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银行业可以通过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现客户分流与业务分化,从而提高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新业态和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互联网金融将会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带你去远方,但“芯”依然是“金融芯”。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特许经营、资本雄厚、风控体系完善、物理网点广泛等方面的优势,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努力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择机加强与电商、第三方支付合作,积极融入各类应用场景,拓宽营销渠道和获客方式,努力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