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导航 > 决策参考
预计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在5%以上

2022-03-30 10:39   来源:京信网

  受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和低基数效应影响,1-2月国民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均衡,部分地区散发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近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传递稳定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的明确信号,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发力,将为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创造有利先机。多家机构预测,一季度经济增速在5%-6%之间。中金公司表示,3月以来疫情传播范围较广,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5.0%,低于前期预测值5.7%。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疫情频发影响未来市场需求,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速达5%以上。

   一、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货币政策坚持“主动应对”,宽松仍具空间。1-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前期“稳增长”措施已在逐步起效,但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涨等问题依然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市场主体的复苏基础尚不够牢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小。在此形势下,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随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密集释放稳增长、稳预期信号,金融支持实体政策全面加力。多家券商预计,后续货币政策操作的概率增加,3月或二季度有降准可能,监管部门在确保银行信贷总体适度增长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入小微、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上支小再贷款等投放工具有望率先落地,

  制造业贷款、基建贷款、减碳贷款及按揭贷款等宽信用将持续。

  减税降费加码提速,财政稳增长作用将更加强化。受益于1-2月疫情相对稳定、政策靠前发力及市场恢复性增长等因素,开年财政收支两端均体现“开门红”特征,一般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财政支出节奏明显加快,1-2月同比增长7%,为去年3月以来最高增速,扩基建、保民生仍是资金投向重点。今年财政发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退税减税规模创历史新高,3月21日的国常会部署启动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财政部随即下达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专项转移支付4000亿元。中信期货预计二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3%,投向聚焦小微企业纾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等。中信建投表示,在当前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大宗商品涨价以及投资消费不足的背景下,财政稳增长作用将更加强化,支出端目前7%的增速尚未达到全年8.4%的预期目标,预计上半年财政支出将延续较高增长态势。

  二、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承压

  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保供稳价缓解能源要素约束、经济恢复内生动力增强,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去年12月加快3.2个百分点,较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速呈现继续回升态势。但当前地缘政治冲突致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工业企业芯片短缺和成本压力仍未根本改善,短期风险矛盾和长期转型压力叠加共振,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承压。小型企业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也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机构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回落至6.0%左右,全年增速将在5.0%左右。结构调整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受益于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汽车制造业伴随“缺芯”缓解将带动生产修复动力回升,新能源车价格的上调对需求影响有限,通过原材料价格的传导更利于产业链利润稳定。随着零部件供应缓和以及全球物流体系恢复,预计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回暖。

  三、基建、制造业带动下投资增速预期乐观   

  1-2月份,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加快7.3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提振效果显现,制造业投资也继续上行,分别增长20.9%、8.1%;房地产投资受房企项目复工有所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启动支撑,自谷底大幅反弹,成为投资超预期改善的主要动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34.4%,引导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预计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带动下,一季度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一是基建投资增速或继续提升。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预计,在专项债结转资金于一季度使用和地方重大项目开工时点前置的共同作用下,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或超过10%。综合资金和项目视角的分析,受益于政策加力提效,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回升无悬念,但考虑到近年来制约基建投资增速的资金和项目问题,增速改善幅度相对有限,预计今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长5-8%左右。二是制造业投资仍会保持强劲。海外新冠疫情目前尚未平息,出口规模扩大将进一步拉动国内制造业,强链补链等专项行动也将继续起到带动作用。三是房地产投资短期难有明显改善。信达证券指出,考虑到当前销售回暖速度较慢,新开工短期内仍难有明显改善,后续房地产投资仍将承压,但从2022年全年来看预计下行幅度不会太大。

  四、积极信号相继释放为房市企稳提供支撑

  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9.3%,同时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首次出现负值,反映房地产市场信心仍未好转。在稳增长基调下,多城市稳楼市政策频出,银行在不同城市“因城施策”,房贷环境持续宽松。据贝壳研究院监测,全国103个重点城市3月房贷利率创2019年以来月度最大降幅,接近2020年三季度水平,放款周期也缩短到1个月左右。在住房信贷环境边际宽松下,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量有所回升。招商证券高频数据显示,3月1日至22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销售面积环比上升31.6%,但较去年同期下降51.7%。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1日至17日其监测的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2月增长约17%,周度房价指数保持平稳;二手房市场供需活跃度也有所提高,新增带看客户量与新增挂牌房源量均较2月日均水平有所提高。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市场预期仍较弱,3月以来部分城市疫情反复,也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随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均释放积极信号,将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这将为房地产市场企稳提供有力支撑。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步或将有更多的城市和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金融政策特别是住房信贷政策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放宽贷款条件、降低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等,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也将得以提振。

  五、疫情影响下消费继续复苏面临多重挑战

  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的背景下,1-2月份消费市场恢复有所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保持良好增势,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加快恢复,线上销售持续带动消费增长。但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来看,家具、装修材料、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增速仍然显著偏低。近期我国局部地区疫情多点散发,3月份消费受疫情抑制程度会进一步加大。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全国影院营业比例近日已不足50%,截至24日,3月累计票房仅报7.47亿。招商证券高频数据显示,3月第三周乘用车市场日均批发4.2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31%,表现严重偏低。据德邦证券测算,如果没有疫情影响,预计3月社零额同比增速为5%左右,考虑疫情冲击导致2.1-3.9个百分点的减速后,预计3月社零额增速降至1.1%-2.9%。综合考虑货物和服务消费的损失,本轮疫情拖累全年GDP增速0.2-0.3个百分点。此外,居民消费倾向恢复缓慢,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收入预期和就业前景仍将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六、出口面临下行压力,进口有望保持韧性

  1-2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速较去年底明显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但出口景气边际上也有所回落,各类商品增速分化加快。分地区看,对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出口增速不同程度回落,对东盟、印度和澳大利亚增速回升。能源价格上涨和RCEP协议双重因素支撑进口增速保持高位,但受高基数效应和国内需求减弱影响,1-2月进口同比增速较前月回落4个百分点至15.5%。展望未来,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报告指出,预计出口增速在短期内回落速度较慢、仍将保持高位,一方面因疫苗接种普及和全球疫情缓解,全球供应链恢复,海外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收窄,中国出口替代效应趋弱;另一方面俄乌危机对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影响,传导至国内或将推高通货膨胀水平,增加国外需求的不确定性。预计进口增速短期内依然有保障,一方面稳增长基调下基建和内需扩大将利于进口;另一方面则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能源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将对进口形成持续支撑。

  七、成本推动下CPI将温和上涨

  1-2月份,受春节因素和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同比上涨0.9%,PPI同比上涨8.9%。民生银行研究院认为,当前通胀属于典型的成本推动而非需求拉动性质,地缘政治带来的供给冲击大幅推升全球通胀预期,国际大宗商品CRB指数上升将对二季度PPI形成推升作用,预计上半年PPI下行通道斜率会继续趋缓。在需求尚待恢复、猪肉价格保持低位的情况下,CPI短期内上涨压力不大,但底部也已基本浮现,二季度大概率重回1区间,下半年CPI将回归2以上的区间,若猪肉涨幅较大,甚至不排除涨破3%。植信投资连平预测,俄乌紧张局势可能会通过国际能源商品和农产品给中国物价造成一定压力,但总体影响有限,全年CPI涨幅区间大概在1.5%-2.5%。

  八、就业结构性压力不容小觑

  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低于5.5%以内的预期目标,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我国就业压力依然不容乐观,作为就业主体,25-59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高于上月(4.6%)和上年底(4.4%)的水平。一是作为就业蓄水池的中小企业发展处境艰难,疫情散发影响下旅游、会展、酒店、餐饮人员需求弱,对就业的冲击很大。2月小型企业PMI生产指数录得41.10,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人社部劳科院开展的平台中小微企业经营用工调查分析显示,2021年四季度有三分之一中小微企业存在减员情况,2022年一季度有校招意愿的企业比例仅占8.2%,比上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二是受经济放缓和监管部门的整顿,互联网巨头正面临历史性的裁员压力,为失业问题发出了警号。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最终可能裁减员工总数的15%以上,约为3.9万人;腾讯预计今年裁员20%左右;滴滴出行计划将整体员工人数削减最多达15%;京东旗下京喜事业群裁员比例在10-15%。三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将更为突出。2月16-24岁失业率为15.3%,持续保持两位数,并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编辑:任哲、韩沐洵)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