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商业航天与产业园区建设
“北京火箭大街” 建设进展迅速(2月28日):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正加速建设,预计成为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及产业集聚区,其共性技术试验平台可提供多项试验及共享智能制造服务,吸引众多商业航天企业。
土地出让与棚改项目
通州区八里桥片区用地预申请(2月28日):北京市发布通州区八里桥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FZX-0401-6044、6049 地块 R2 二类居住用地预申请,地块起始价 23.29 亿元,预申请受理时间至 3 月 31 日。
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
2025 年绿化计划公布(2月24日):北京计划新增造林绿化 1 万亩、公园绿地 200 公顷、绿道 1000 公里,建设城市休闲公园 15 处,打造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 50 处等,持续推进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
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
发布交通治理计划(2月28日):《2025 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明确年内完成 30 项市级疏堵工程,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秩序,推进轨道交通 17 号线剩余段、19 号线二期北延等项目建设。
城市副中心交通建设(2月24日):城市副中心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 22 号线等重点工程,潞苑南一街开工建设,推动运河东大街东延工程等。
规划管理政策发布
分区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宣贯(2月26日):北京市召开分区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宣贯会,明确分区规划是各区国土空间保护等的行动纲领,优化市区两级权责管理,理顺上下位规划传导支撑关系。
2025 年商品住宅用地推介(2月25日):北京市计划推出 69 宗商品住宅用地,重点围绕轨道站点、产业园区布局,涉及朝阳太阳宫、海淀半壁店等热点地块。
“两区” 建设加速制度型开放(2月26日):北京 “两区” 建设累计实施 140 余项突破性政策,形成 70 余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金融、医疗等领域高水平开放。
【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产业
具身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月28日)
北京市发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 2027 年突破 100 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2 个具身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一南一北”),推动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重点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具身仿真平台等核心技术攻关,并设立专项基金,单个项目最高支持 1 亿元。
全国首家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落地中关村(2月28日)
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预计2025年6月开园。园区将集聚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及全球人才,打造具身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门头沟区发布模型调优工场(2月28日)
京西智谷模型调优工场启动,聚焦 “大算力 + 大模型 + 大应用” 生态,优化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及评估,提升 AI 模型效率与准确性,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2月28日)
2024 年北京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提前完成三年目标,拥有相关企业约2400家(占全国四成),独角兽企业36家(占全国超半数),形成 “大脑 - 小脑 - 本体” 协同创新技术路径。
城市副中心产业政策
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2月27日)
通州区举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 “千亿投资重大项目”“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 等政策,签约 11 个重大项目,涵盖央企集团、科技创新、医药健康等领域。副中心将聚焦六大重点产业及未来信息、健康、能源三大方向,推动产业聚链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