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8月15日开始筹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6.8平方公里,由科学规划的产业区、高配置的商务区及高品质的生活区构成。目前,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15.8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开发完成,将以此为基础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和凉水河以西方向发展。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凉水河以西约10平方公里。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第九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开发区要着力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建设以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构筑东南部产业发展带。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首都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首都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基地,京津塘产业带上的综合产业新城。 
   “十一五”期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思路是:发挥首都优势,优化园区环境,突出引进高端、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现代制造业精品项目,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医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强化研发、商务、物流等功能,打造优势产业群,增强综合竞争力。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程度高的节能、节水、节地、无污染的产业、行业和产品。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延长汽车产业链,同时加强与顺义等地区的汽车产业基地进行区域协调;依托机电产业优势,与通州工业区互动,调整机电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强化高效、高辐射,呼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加速京津塘产业带的形成。强化产业之间的整合和区域间的协调,尤其是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新区、顺义空港的联系与协调,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2、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产业,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推进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借助交通和地域优势,建设分布合理、结构优化、高效低耗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物流产业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立足北京,辐射环渤海地区,建设综合物流区和专业物流区。推进其他服务业发展,包括金融、保险、信贷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广大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增设大型商场、超市、文化、娱乐场所,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完善和提升。 

  3、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宜居新城和产业发展新区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通州新城、顺义新城、中关村科技园,商务中心区以及京津冀地区的联系通道建设,增加区域对外联系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努力发展成为环境优美、就业充分、宜居和谐的新城。 

  4、扩展发展空间、完善发展布局。以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重点向东、向南发展,将其发展成集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仓储业、现代服务业、居住小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跨越京津塘高速公路向东,跨越凉水河向南,突出轴向发展。将产业空间从核心区(开发区和亦庄镇)扩展到河西区、马驹桥镇、次渠综合区、光机电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物流、商贸服务业等。
 
 

 

版权所有◎京信网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