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界 > 第19期 又到一年抢票时 > 延伸阅读
火车票涨价传闻 缘何被轻信?

2014-11-24 14:20   来源:新京报

  从火车不准点,春节买不到票,投资不菲但让人崩溃的12306系统,到近期的60天超长预售票期,槽点多多的铁路又一次陷入风波。资料配图

  前几日,网上流传一则消息:发改委铁路专家表示,普铁客运价格上调预期临近,最快年底将上调,高铁票价将实行浮动制。临近春运,涨价的传闻让大家的情绪有点紧张。

  从火车不准点,春节买不到票,投资不菲但让人崩溃的12306系统,到近期的60天超长预售票期,槽点多多的铁路又一次陷入风波。

  昨日,@央视新闻证实涨价说法不属实。理由是,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称,根据相关法规,铁路系统调整票价必须通过程序,并召开听证会,否则不可能调整。

  假消息存在的土壤

  虽然权威媒体出来辟谣,但效果似乎不好,人民的议论声仍未停息。

  而截至9月末,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合计3.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3.06万亿元的负债总额进一步扩大的消息被媒体引述时,更引起了网友的愤怒,一些人甚至将辟谣看成涨价前兆。

  @80后超级奶爸BB:这是给火车票价涨价发的软文。肯定票价要涨了,老百姓出门更难了。

  @totolu2007:先审计清楚了再说涨价的事!有多少亿到了大小官员们的腰包或者子公司手里,多少工程虚报烂尾,多少冗员人浮于事。

  面对一个掌握绝大多数中国人“出行”的垄断企业,弱势一方的人们没有安全感是有理由的。

  中国网称,即便背后有“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传播学规律,但更重要的现实恐怕仍然是——广大国人在铁路票价面前,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有过“讨价还价”的权力。

  2009年,北京律师董正伟向铁道部发函,要求公开2万亿元铁路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情况,同时申请公开动车组火车票的定价依据以及听证计划安排。之后,董正伟接到了铁道部的回函,回函称“动车组火车票价不属于价格听证目录范围”。

  法制晚报也提到,在我们有限的记忆中,火车票价格听证似乎只出现过一次。2002年1月12日,调价听证会在当时的国家计委主持下召开。尽管依旧没有摆脱“逢听必涨”的窠臼,但首次听证的意义还是让人们充满了期许,只可惜最终也是昙花一现。

  当涨价被列举了许多客观理由,当历史上的涨价基本没有召开过听证会,或者为数不多的听证会也无法逃脱“逢调必涨”的结果,则无论是哪位网友或消费者发出“年底涨价”的传言,该消息都会不胫而走。

  票价该涨不该涨?

  此次风波中有媒体表示,火车票20年来从未涨价。

  @三生石畔V:高铁票,动车票,难道不是变相涨价了啊。

  火车基础票价虽然多年未调,但公众坐火车、动车、高铁出行的成本已经上涨了多倍。铁路部门在大兴大建之后,几乎没走任何程序,就已然将成本慢慢地转移到了公众身上。

  网友吐槽,好多线路的普通列车都没了,现在不得已只能选择高铁。

  铁路要扭亏为盈,就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但是@我是恶的神:你们除了涨价能想点别的招吗?

  中国之声观察员提出,现在铁路部门的巨额亏损,可能与当年高铁不计后果的大发展有关,通过涨价让消费者来买单并不合理。改革不应是“一涨了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应该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华西都市报,按理说,市场化之后,铁总更应在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和效率,控制成本意识上下工夫,以体现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如果依然过度依赖外部性的涨价或说财政补贴,无疑有违市场化的改革初衷,也难免削弱助推市场化改革的动力。可见,仅仅从外债的角度来为涨价正名,其理由显然不够充分。

  法制晚报再次重申了程序正义,铁路部门年年称其亏损,但在听证会举行前,没有明确的定量分析,无论铁路部门还是普通百姓都不能断言票价该涨还是不涨。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