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委办局文件 >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颁布日期:2012年04月06日 实施日期: 颁布单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各项决议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主动调控,着力调结构、促创新、控物价、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国内外复杂形势和本市主动调控的严峻考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惠民政策成效明显,年度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圆满完成,实现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协调发展。

  

  全面加强经济综合调控和调度,努力推动经济向内涵增长有序转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取向,主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房市、车市调控,首钢主流程实现停产,住房市场向居住属性回归,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同比下降11.3%,机动车保有量同比少增61.7万辆。在主动调控影响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实现了平稳协调发展。内需拉动更趋协调,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8%左右和13%以上。制定实施本市价格调控方案,健全市区和部门价格联动机制,全面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收窄,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经济效益与质量不断提升。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以上和7.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7.7%。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39%的较低水平。在全国率先实行能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下降,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重达到78.4%。

  

  (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扣除汽车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以上,文化娱乐、健康休闲及网络购物等热点涌现,一批特色街区和品牌消费区域加快形成。投资对改善民生、延伸消费、承载业态的带动作用增强,投向产业和实体领域的投资加快增长,政策性住房和写字楼投资快于商品住宅,民间投资增长15%左右。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双自主”企业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设施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制造业高端化、轻型化趋势明显,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增长快于工业平均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流通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实现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定发展,动漫网游、影视制作、艺术品交易等文化创意产业表现活跃,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成长。积极争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关村、金融街、CBD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优势明显,四个高端产业功能新区建设稳步推进。

  

  (三)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扎实推进。

  

  科技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1+6”先行先试政策加快落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意见加快实施,首批16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确定,50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通过认定。统筹100亿元政府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政府采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61.7亿元效果明显,涌现了一批创新成果,实现了一批重大项目就地转化,启动了应急管理物联网等重大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890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268.3亿元,增长18.9%。重点区域加快培育,中关村科学城优质资源协同发展加速,未来科技城15家央企项目全面开工,南北产业带加快发展。首都文化大发展迎来新机遇。深入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大山子艺术区、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等重点文化功能区加快建设,中国评剧院等转企改制工作启动。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世界漫画大会等一批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四)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供给和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交通拥堵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心城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公交出行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2%。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8号线2期等3条(段)线路顺利开通,运营里程达到372公里,9条在建线路加快推进。京沪高铁开通运营。47条中心城微循环工程启动实施。供水安全得到保障,出台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成立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全面启动实施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卢沟桥、昌平百善等再生水厂及引温入潮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建设改造供排水管网440公里。东南热电中心竣工投产,三河一期热力管线建成输热,新城30个集中供热中心基本建成。怀密天然气干线全线贯通。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大尺度城市绿色空间建设有序进行,继南海子公园(一期)、通州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成后,大兴、延庆、昌平、密云等新城3万多亩滨河森林公园相继开放,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通道绿化、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加快推进,完成人工造林12.5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4%。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展开,永定河四湖建成开放,启动实施野鸭湖、汉石桥、长沟等湿地恢复工程300公顷以上。首钢主流程全面停产,淘汰更新老旧机动车22.4万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取得成效,生活垃圾保持负增长,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体厂房完工,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建成。能源与生活必需品两条城市生命线运行平稳。在全国能源运行紧平衡情况下,首都能源运行安全得到保障。出台促进生猪生产工作方案,新增基本菜田5.5万亩,增加4万亩外埠蔬菜供应基地,实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部分农贸市场蔬菜进场费减免政策,推进农超、农餐、农校、场店对接,增加成品粮油储备,多措并举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平稳。

  

  (五)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

  

  四类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首都功能核心区南北融合互补效应显现,文化、金融、商贸等特色产业和总部集聚功能明显。城市功能拓展区吸引国际资源、承载高端要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新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产业要素加快流入。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功能和绿色产业发展优势显现。薄弱地区发展基础得到加强。城南行动按计划加快推进,社会投资开始跟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扎实起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开发加快启动,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开始发挥作用。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整治任务扎实推进,两年任务基本完成,就业转移、农民安置房和社区化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新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加快发展。《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发布实施。郊区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加快,生态涵养发展区新城主力水厂建设优先启动。设立小城镇发展基金,推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探索城镇化新模式,吸引央企参与小城镇开发,密云古北水镇和华润希望小镇加快推进。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继续实施“三起来”工程,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四季花海、白河湾等重点沟域发展初见成效。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83.5%,林地确权率达到97.7%。同时,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对口援建和田、拉萨、玉树取得新成绩。

  

  (六)社会发展和惠民政策效果明显。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施城乡统一就业登记制度,帮助12.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基本完成首钢停产职工分流安置。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稳步推进。将农村户籍职工、在京就业外国人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全部职业人群,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平均增长9.5%。两次调整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保障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并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惠及310多万人。公共服务显著加强。深入落实医改方案,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行双休日门诊和预约挂号,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提高高龄老年人医疗福利保障待遇,出台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支持重大公共医疗设施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意见和全国首个省级社会建设五年规划,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惠民政策取得实效。出台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意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范围,引导普通职工工资收入稳定增长。健全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两次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惠及21万多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23万套,竣工10万套,配租配售步伐加快。推进老旧热网和配电设施改造及送气下乡等能源安居工程,惠及80万户城乡居民。开展重点地区环境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体上讲,在外需不振与内需走弱相互交织、国家宏观调控与本市主动调控效应叠加、经济增速放缓与价格高位运行并存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但同时,一些潜在风险和矛盾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二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增长点亟待扎实培育。三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环境趋紧。此外,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特大型城市运行管理压力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等问题也需高度关注。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本市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持续深化之年,安排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至关重要。

  

  (一)发展环境更加复杂。

  

  2012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值得高度关注。

  

  一方面,要牢牢把握调整机遇,提升发展层级。(1)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结构性减税和信贷的定向支持力度,以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利于本市企业发挥总部服务、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优势,促进服务型经济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市场活力。(2)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文化大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机遇,政策和资金统筹力度不断加大,首都资源优势加速释放,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3)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等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优势不断显现,城南、西部及重点新城发展势能不断积累,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成为带动首都发展的新引擎。(4)本市主动调控减速影响有所消化,结构优化的积极效应不断积累,有助于增强发展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1)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外部需求动力同时有所放缓,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值得关注。(2)国外与国内、上游与下游、生产与服务、分支与总部、房地产与土地市场、结构调整与经济回调、成本推动与价格总水平等领域间的传导及交互影响不断加深,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当期影响和滞后效应值得关注。(3)在运行条件总体偏紧、外部约束仍在强化、资源约束刚性增强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对既要支撑当期稳定增长、又要立足长远培育战略增长点、提升持续竞争力,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4)重大活动举办对城市运行管理和社会维稳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各项工作节奏、力度的把握值得关注。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是:更加突出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个北京”发展战略,弘扬“北京精神”,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调整结构和培育新增长点,着力强化科技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塑造城市品牌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首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以科学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计划安排上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基础,“进”是提升方向,“转”是根本途径和重要抓手。要在“稳”的基础上,多层次、全方位统筹求“进”。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求“进”。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将政策、资金、人才向优势领域倾斜,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优势产业板块,形成一批新的战略增长点。二要在创新和改革开放上求“进”。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政策、体制、机制等制度安排,努力在科技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上求实效,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三要在重点区域发展上求“进”。着眼于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突出抓好新城、高端产业功能区和薄弱地区建设和提升,引进高端要素资源,强化人才、技术支撑,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和政策落地,早见成效。四要在城市功能提升和服务管理上求“进”。把握特大型城市发展演进规律,立足新阶段新特征新需求,把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更好地协调起来,把当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五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进”。以便民亲民惠民为宗旨,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初步安排。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预算支出增长14.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3%;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比达到76%以上,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下降2%。

  

  三、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针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突出把握好支撑当期平稳发展和推动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早预判、早安排、早落实,突出工作重点和工作实效,有序实施“十二五”规划,切实将调结构转方式的长远目标落实到年度任务中。

  

  (一)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培育新的战略增长点。

  

  突出各类优质资源的统筹利用,聚焦重点,稳中求进,更加注重在调结构转方式中培育战略增长点和持久竞争力。

  

  充分发挥优质要素资源在培育新增长点中的战略作用。从对接需求和发挥功能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统筹吸引和服务调动好各类优质要素资源。(1)更加重视发挥好央企对首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坚持加强服务和主动引导相结合,促进央企在更宽领域参与城市建设、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在支持和服务其发展中实现自身更高水平的发展。(2)更加重视引进和利用境外资源,把积极有效吸引外资深度参与本市产业升级、业态创新、管理提升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效途径,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发展能力。(3)更加重视对民企民资的开放,在竞争性和非公益性领域树立民资优先理念,在准公益性和纯公益性领域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为优势产业培育增添活力。(4)更加重视用好市属国有企业资源,大力推进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加大上市力度和经营性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大与社会优势资源的重组力度。

  

  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动力。全力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内涵发展。(1)切实增强政府创新政策效果。深化细化中关村各项先行先试政策,用好100亿元产业统筹资金和60亿元政府采购资金,切实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重大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继续推动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2)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政府性科技经费向企业倾斜,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服务平台和重大科技专项向企业开放。抓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完善和落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针对中小企业现实需求,切实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壮大。(3)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完善,推动形成上下游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重点支持企业在物联网、云计算、4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研发,推出一批关键技术和成果,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

  

  把文化创新作为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扎实落实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系统推进九项重点工程,促进文化繁荣发展。(1)搭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统筹政府资金100亿元,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促进军地科技、文化融合发展。(2)繁荣活跃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吸引社会力量进入文化创作、制作和交易等领域,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整合资源,集中支持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打造上市公司北京文化板块。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设计创意、艺术品交易等新兴文化产业。(3)提升文化集聚区和功能区水平。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促进政策,在突出特色、抓好现有产业集聚区规模化发展的同时,集中力量打造首都核心演艺区、CBD国际现代传媒、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文化功能区。(4)大力发展文化金融。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推进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建设。(5)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重点办好北京音乐节、中国广告节、“相约北京”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更加注重在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增长点。(1)突出增强结构调整的实效。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节,坚持存量支撑与增量引领并重,进一步做大金融、批发零售、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等支柱产业,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优势制造业。适应新阶段新需求,促进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电子商务、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高水平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立足长远和自身优势,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板块。研究整合地铁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地铁通信信号系统等优势资源,整体打造地铁产业板块;以离子注入机、离子刻蚀机、气相沉淀等为核心,完善集成电路装备板块;加快新华08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资讯产业板块;以现代三工厂、奔驰发动机、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等项目为增量,做强汽车产业板块;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板块;完善空港保税物流园功能,加快中航产业园、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中关村航天科技园建设,培育航空航天产业板块;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旅游与文化、商务等融合发展,推动设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打造提升旅游产业板块。(3)打造一批优势区域板块。扎实推进中关村扩区、金融街扩区、CBD核心区开发、奥林匹克中心区博物馆群等建设,不断增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抓好通州高端商务服务、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丽泽金融商务、怀柔文化科技四大高端产业新区规划发展,加强项目引进和落地,积蓄发展潜力。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重大项目落地,促进南北产业带协同发展,推进昌平TBD、中科院科教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中国云产业园、软件园二期、高端制造业窦店基地、石化新材料基地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

  

  (二)强化消费与投资需求协调拉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把扩大内需作为稳中求进的战略基点,把优化需求结构与支持自主创新、推动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功能结合起来,促进投资与消费联动,增强发展的持久动力。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坚持扩大消费规模与升级消费结构并重,着力构建多层次、多热点支撑的消费格局。(1)增强消费支撑。研究制定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期政策。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鼓励连锁企业和品牌企业进社区进郊区,举办形式多样的促消活动,扩大便民消费。加大对网上购物、网络娱乐等新兴消费的政策支持,扩大网络消费。加快推进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外来消费。鼓励老旧机动车更新淘汰,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升级汽车消费。加快保障房入市步伐,带动家居、家电、装饰等相关消费。办好世界零售业大会以及其他大型国际活动,培育会展消费。(2)升级消费结构。充分发挥本市市场容量大、消费示范作用强、供给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坚持供给和需求双向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变。大力引进和培育消费品牌、商业元素和新兴业态等优势资源,扩大旅游休闲、医疗康体、养老教育等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多种所有制消费供给主体发展,提升消费供给水平。积极培育与市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相适应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服务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研究实施促进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的政策,不断壮大时尚、品牌消费和绿色消费。(3)优化消费布局。鼓励探索优质社会资源系统参与特色消费街区建设和改造升级,构建集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的特色消费区域。积极支持品牌企业和优质资源向新城和城南布局,打造新兴消费区域。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培育电子商务集聚区。(4)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畅通渠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广刷卡无障碍工程,扩大消费信贷。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促进居民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不断优化投资支撑。坚持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效益并重,坚持稳定投资与创新融资并重,坚持保重点、保续建、保竣工,优化投资支撑。(1)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政府投资管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优先保障高端产业功能区、城南、西部、新城、重点镇等重点区域以及科技文化、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领域的投资需求,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重点区域开发的竣工收尾,优先保障能够带动消费、保障民生、关系长远战略、解决城市主要矛盾等领域的投资需求。(2)积极扩大社会投资。全面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在轨道交通、路网建设、养老、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研究具体政策,全面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重大项目和重点在建项目。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调控,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推进综合商务楼宇建设。强化土地源头管理,严控土地储备开发规模和成本,重点抓好在施储备项目收尾。(3)高度重视融资创新。加强投资项目融资模式和资金平衡方案的研究储备。用好用活平台资金,促进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市区两级平台规范发展,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积极探索现有平台整合,推动区县平台整合提升。发挥基金引导放大作用,支持设立新城建设、文化创新、北京服务、北京创造等系列基金。积极探索和推动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应用。争取地方政府债试点,支持发行企业债。发挥好担保、再担保资金功能,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搭建上市公司与本市中小微企业的对接平台,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4)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强化政府资金约束和成本控制,努力控制政府投资成本。积极扩大实物量投资,促进已开工项目的竣工投产,推动投资早出成效。

  

  (三)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提升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把破解难题和提升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在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上取得新提升。

  

  持续推进中心城交通拥堵治理。统筹供给与需求、建设与管理,系统谋划和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全面落实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第九阶段工作方案。实施80项疏堵工程,打通道路微循环45公里。重点加快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力争分段开通4条线,新增通车里程76公里。继续实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扩能提升工程。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扩大施划公交专用道范围,开通阜石路快速公交,建成四惠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公交场站建设。推进京良路、广渠路、万寿路南延等骨干道路建设。系统研究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体制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停车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行指挥和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北京新机场一期项目,建成京包高速北段,加快建设国道110二期。

  

  提升水资源和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建成南干渠和大宁调蓄水库,全面开工建设东干渠、团城湖调节池和郭公庄水厂。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建成清河扩建、北小河、吴家村再生水厂,开工建设高碑店、小红门再生水厂,中心城区新增高品质再生水生产能力55万立方米/日。围绕立交桥积水治理,建成一批雨洪利用工程。完成500公里供排水管网改造。坚持“量水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开工四大热电中心及配套管线建设,建成西南热电中心。力争开工天然气陕京四线,启动大唐煤制气北京段建设,推进唐山LNG(液化天然气)工程,完成西六环路南、北段等城市主干燃气管线工程。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功能区能源系统建设。全面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提升能源运行调节水平。

  

  切实加强城市服务管理。针对城市运行管理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系统研究长效机制建设,着力通过政策优化和创新推动矛盾解决。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做好进京通道、主要大街、街巷胡同、校园周边等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提升首都城市环境品质。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人口综合调控机制,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人口服务管理政策,研究推进居住证制度的相关准备工作。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领域应用,着眼于解决关系市民日常生活的停车、环境、社区服务等问题,从细节入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贯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培育基层社区组织,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加快“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

  

  (四)加大城乡与区域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区域差异化发展,推进形成整体功能优化、主体功能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持续推进城市形态和功能完善。深化区域功能定位,突出主体功能,促进四类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重点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充分挖掘古都文化内涵,坚持“文”、“物”并重,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水平,加快对接安置房建设,严格控制旧城内大型公建、住宅开发等项目,将更多的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转移。全面提升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水平。落实通州新城行动计划,启动通州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新城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新城医疗、文化、体育中心等建设,建成一批高速公路联络线,启动一批发展新区新城供水厂建设。研究制定加快重点小城镇发展意见,发挥小城镇基金的带动作用,推进古北水镇、长沟和潭柘寺旅游休闲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制定促进央企与重点小城镇合作意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小城镇开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继续推进“三起来”工程,落实城乡统筹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农业生态谷建设,办好世界草莓大会和国际食用菌大会。高质量推进四季花海、雾灵香谷、白河湾等特色沟域发展。

  

  推动薄弱地区转型发展。全面完成城南行动三年计划,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打造一批有活力、有潜力的产业功能区。加紧研究编制后续行动计划。制定落实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年度计划,加快“一核两区三带”建设,加紧培育替代产业,实施动漫游戏城、中国绿能港等重大产业项目,推进S1线、长安街西延、京昆高速(京石二高速)等重大交通建设,建成园博湖和园博园湿地,全面治理永定河城市核心段,推进关停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确保采空棚户区三年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创新建设、融资和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延伸城市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50个重点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五)狠抓生态建设与节能减排,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生态惠民理念,以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为抓手,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提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水平。

  

  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水平。(1)集中力量推进大尺度森林绿地建设。力争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0万亩,基本建成11座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改造提升西部浅山区和山前现状森林公园,启动南中轴等森林公园建设,推动主要道路生态绿廊建设。继续实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全面完成京津风沙源一期工程。新建10处城市休闲绿地,利用二道绿隔启动百公里环城健康绿带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绿色活动空间。加快延庆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2)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对PM2.5和臭氧等重点污染物的防治。加快推进五环路内供热清洁能源改造工程。淘汰老旧机动车15万辆,力争推行机动车新车国V排放标准及配套油品标准,严格除尘、脱硫、脱硝等监督管理,抓好扬尘污染治理,积极争取国家建立首都圈周边的生态联动机制,确保大气质量持续改善。(3)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继续治理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加快马草河、丰草河等中小河道治理。(4)提高科学处理垃圾能力。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基本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实现全市50%以上的小区垃圾分类达标。新建300个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点。加快推进一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建筑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置项目建设,建成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大力推进内涵促降。坚决将节能减排工作重心从“以退促降”转向“内涵促降”。(1)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节能。发挥节能低碳创新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推广清洁煤等成熟减排技术。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工程,推广阳光校园、沼气联供、垃圾填埋气发电应用。支持电动汽车在公交、环卫、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推广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实施淘汰白炽灯行动计划。(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完善污水、污泥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在新建建筑全面推广热计量器具。(3)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抓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居住建筑严格实行75%的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继续推进“三高”企业退出,实施一批工业、交通场站、重点用能大户节能改造工程。落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引导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4)加强市区两级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目标考核,能源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7400万吨标准煤左右。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完善能评、环评和能源审计机制,加强计量、统计、标准、监测、监察“五位一体”节能基础能力建设。

  

  (六)加强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确保政策惠民取得新成效。

  

  按照总量保需求、结构促均衡、整体上水平的思路,优化公共服务配置,统筹社会政策,加快社会建设,切实增强惠民实效。

  

  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加大城乡就业培训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促进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建立个人负担过重群体医疗费用二次报销机制。研究建立公务员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社保标准与价格联动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低保、养老、失业等社会救助和保障待遇标准。

  

  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积极推进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属高校三年建设规划,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利用校园网、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发展精神卫生防治和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公立养老机构,继续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2)优化公共资源布局。创新名校办分校模式,试点推进一校多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中心城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实施天坛医院迁建、同仁医院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扩建和北大第一医院南区建设。提升新城、大型居住区公共服务水平,十个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全部建成。城南养老院、市老年社区二期等市级大型公益性养老设施开工建设。加快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公众开放。(3)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研究破除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障碍,鼓励其提供学前教育、基本养老、医疗康体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满足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

  

  扎实做好各项惠民工作。(1)建立健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继续研究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意见。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首都实际,做好相关低收入群体帮扶开发工作。(2)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便民亲民可及的原则,系统规划、分步实施42个重点小城镇亲民性文体设施和城区市民文化休闲中心建设。继续实施数字高清和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支持文化内容创新,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3)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新增基本菜田3万亩,发展设施农业2.5万亩,新增外埠蔬菜基地4万亩。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市场供应保障作用,提升资源调配能力,加快启动东南农产品物流园规划建设,加强零售终端改造,保障市场供应,控制流通成本。(4)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切实强化区县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用好价格调节资金,突出抓好农产品和房租等重点领域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5)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本着摸清底数、分类指导、分配公平、完善机制的要求,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16万套、竣工7万套,完善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启动全市现有882栋简易楼改造,实施1500万平米老旧小区房屋综合改造。继续推进10万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等一批惠民工程。同时,狠抓标准制定和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加快完善食品和药品供给和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管理。

  

  (七)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与对外开放,释放发展活力。

  

  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1)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实施本市2012-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推进市级公立医院试点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机构层级管理体系,逐步实现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完善转诊预约制度,推进社区首诊、医师多点执业、按病种付费等改革,完善基本药物采购和财政补偿机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指导意见,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2)深化产业领域重点改革。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落实好石景山国家服务业改革及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经营性资产证券化。积极贯彻落实好国家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措施。(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优化政府投资审批流程,清理、减少和调整社会事业领域审批事项,积极探索大兴区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工作。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4)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对国家可能出台的能源价格调整项目,扎实做好本市配套落实方案。适时推进垃圾收费等资源环境价格改革。(5)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运行管理对接。研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使用的制度创新。(6)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落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国家层面深化研究制订新时期促进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政策意见。充分发挥首都金融、产业、技术、管理等资源优势,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高标准做好拉萨、和田等地区对口支援工作,持续扩大与港、澳及国内其它省市的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完善各项招商引资政策,更加注重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总部等高端要素资源,进一步提高本市利用外资和内资的规模和水平。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在资本、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发挥首都货物和服务集散功能,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

  

  

  

  各位代表:2012年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为实现新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 | 关闭 | 收藏
最新发布
一周热点新闻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