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区县行政措施 > 朝阳区行政措施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奥运功能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颁布日期:2008年01月10日 实施日期:2008年01月10日 颁布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为充分抓住奥运机遇,发挥奥运品牌优势和场馆资源优势,推动奥运功能区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朝阳区以“文化为魂”的战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为目标,以建设文化展示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高端产业基地、休闲体验基地为核心,创新发展理念,重点培育体育、演艺、会展、旅游、商务服务五大产业,加快实施功能类、基础设施类和景观建设类等三类项目,着力完善组织管理、服务促进、环境支撑、政策保障、配套服务五大体系,加快奥运功能区发展,全面提升朝阳区魅力、北京城市竞争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
  (二)发展目标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奥运功能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发展效益、促进就业增收、营造优良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十一五”期间区域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十一五”末,奥运功能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八分之一以上,显著提升以下功能:
  1.文化展示中心。落实十七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立足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依托奥运功能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品牌价值,全方位、高品位进行文化建设。积极引入国内外大型文化展览、音乐会、演唱会、鉴赏会、体育赛事、文化体验等活动,引进国家重大文化发布、展示活动,使奥运功能区成为展示、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2.国际交往中心。立足北京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依托国家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国际知名度高的奥运场馆设施,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吸引国际知名企业总部和国际组织进驻,使奥运功能区成为经济、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区域。
  3.高端产业基地。立足北京文化优势、智力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依托奥运功能区丰富的体育、会展等场馆资源,发挥奥运功能区的商务价值和品牌价值,大力发展高端会议展览、特色商务服务、体育、演艺、旅游等高端产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和国际组织入驻,使奥运功能区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
  4.休闲体验基地。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依托奥运功能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和体育场馆设施,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技能培训、体能测试、康复理疗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使奥运功能区成为群众休闲体验的重要基地。
  (三)发展原则
  1.机制驱动。根据国家对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加快探索文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体育产业与事业共同发展,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产业科学发展。
  2.科技推动。立足北京丰富的科技、人才和信息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科技和文化在产品创作、生产、流通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科技产业,使奥运功能区成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的示范地区。
  3.辐射带动。重点推动奥运村、亚运村、大屯33.94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发展,积极推动太阳宫、和平街、香河园、来广营、小关、安贞等周边区域完善配套功能,构建核心区与周边地区67.4平方公里联动发展的格局。围绕配套北京商务中心区功能,着力发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教育培训;围绕配套电子城和中关村功能,着力发展科技商务、技术交易等,构建与北京市高端产业功能区联动发展的格局。落实十七大文化发展战略,积极创新文化体育领域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积累经验。利用奥运品牌优势,建立与国际文化名城、文化集聚区域的紧密联系,提高奥运功能区的国际影响力。
  4.品牌拉动。利用北京的首都优势、传媒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节庆活动、企业品牌、服务品牌和产品品牌,努力把奥运功能区打造成为具有一流生态商务环境、一流文化体育会展设施、一流文化体育商务机构云集的国际化品牌集聚区,发挥品牌对区域的拉动作用。
  二、培育主导产业
  (一)体育产业
  重点发展体育赛事、场馆经营、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商品交易等环节。建立与国际体育组织密切合作和与国际体育中介广泛接触的工作体系,积极争取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权。争取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支持,推动国内重大赛事在奥运功能区举办。研究制定推动国际跳水锦标赛、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和室内田径锦标赛、足球邀请赛等在奥运功能区举办的实施方案。制定引入和促进体育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鼓励国际、国内知名体育中介服务组织进入奥运功能区,重点研究制定推动国际管理集团等著名体育行业组织和企业入驻奥运功能区的实施方案。引进专业体育培训指导机构,发展体育培训产业。吸引国内外重要的网站、杂志、电视等体育媒体在奥运功能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引导体育娱乐、竞技表演,推动体育健身产业发展。发挥奥运场馆集中区域对周边体育场馆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来广营体育中心以及大屯、亚运村、太阳宫、和平街、香河园等地区社区体育发展。充分利用奥运品牌和会展设施,打造体育商品交易中心。
  (二)演艺产业
  重点发展演艺场所经营、演艺经纪、节目创作、文艺演出、演艺旅游等环节。以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汇世界先进文化为核心,通过实施赛后大型体育场馆改造、加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文化设施建设、启动预留地建设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格调各异、文化背景不同、价值取向多元、审美情趣多样的艺术中心、影剧院、音乐厅等场馆设施。组织实施奥林匹克文化节、北京国际艺术节、北京电影节等一批大型文化活动,形成经年不息的文艺演出季。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广场等地策划实施一批大型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重点引进经营经验丰富、市场运作能力强的经纪机构、经纪人,组建经纪机构联盟,打造全国性的演艺经纪中心。促进演艺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演艺团体进景区项目。发挥“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演艺产业密集区域对周边地区文化演出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安贞木偶剧院等原有品牌发展,带动各社区文化活动发展。
  (三)会展业
  重点发展会展场馆经营、会展经纪、会展策划、会展培训等环节。发挥北京的文化科技优势、商务优势和首都优势,重点引进学术性、商务性、政务性会议,提升会议服务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全国高端会议中心。引导各场馆分工合作,错位经营,联动发展。积极引入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会,积极创办一批新展会,增强部分著名展会在奥运功能区的根植性。制定、完善会展引进与筛选机制,提高会展业的准入门槛。加快引入会展经纪、会展组织管理、会展策划、会展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机构,营造会展氛围,支撑会展产业发展。研究引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设立培训机构的可能性。加强与国际会展专业组织的联系,加强和国际一流专业会展公司的合作。
  (四)旅游产业
  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旅游、体育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修学旅游等。积极策划一批旅游与体育赛事、演艺活动、商务会展融合发展的项目和活动。发挥奥运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奥运功能区内其它旅游景点的发展。加快开发修学旅游、奖励旅游、各类俱乐部活动等专项旅游产品,策划组织以奥运功能区的科技资源为基础的科技观光、科普讲座、座谈交流、专题研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旅游活动。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实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停车场、无障碍设施、指示牌、电脑查询、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加快建设布局合理、服务周到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设计旅游线路,出台场馆旅游收费标准。在北京各旅游景点开设奥运旅游宣传点,开通奥运功能区与北京各重要景点的旅游专线。与北京旅游学院等机构联合建设旅游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旅游接待人才。围绕科技、旅游和人文三个主题,深度挖掘北京奥运背后的故事,推出多语种的旅游景点解说词和宣传片。加快完善购物、餐饮等服务设施,重点推进大型文化、体育用品交易中心等特色商业设施建设,发展民族特色餐饮,建设国际风情文化休闲购物街区,完善金融、交通运输等服务体系,形成以旅游为核心的综合产业群。
  (五)商务服务业
  主要发展为体育、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配套的商务服务业,形成楼宇经济。围绕拓展CBD功能区国际商务功能,大力发展与国际金融、国际商务配套的服务业;围绕丰富电子城功能区科技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经纪、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产业,形成三大功能区联动发展格局。依托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文化、体育中介企业,吸引咨询、设计、策划类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入驻,形成中介服务集群。依托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等教育资源,从完善资本支撑的角度,发展金融教育、融资租赁、财务公司、基金公司和风险投资等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从完善产业链的角度,加快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经纪代理等专业服务业,培育专业服务高端市场。依托商务酒店和写字楼等商务设施,重点发展营销型、研发型和管理型总部经济。围绕奥运筹办的全过程,加强奥运相关版权的开发,培育奥运版权服务新兴产业。
  三、实施重大项目
  立足提升奥运功能区整体功能、实现发展定位,重点实施八大功能项目、三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两大景观项目。
  (一)功能项目
  1.体育赛事中心。实施赛事集中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支持,将全国、全市大型赛事向奥运功能区集中。强化政策支撑和体制创新,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体育赛事。鼓励各场馆业主单位主办和培育具有特色和发展前景的体育赛事。
  2.文化演出中心。推动各场馆业主单位利用场馆资源,建设主题不同、特色鲜明的演出设施。根据区域演出市场发展态势,适时研究、启动预留开发空间,建设精品功能性演出场所。制定专项政策,吸引国际、国内知名演出活动聚集奥运功能区。争取国家、北京市支持,将大型文化演出、发布活动向区域集中。建立与国内各演出机构、各民族演出机构以及国际知名演出机构和地区的紧密联系。
  3.高端会议中心。立足北京的首都优势、科教优势和商务优势,依托国际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等知名会议场馆以及周边完善的商务、旅游、度假、娱乐、健身等配套服务,主要以学术性、商务性、政务性会议为目标,建立会议场馆协调机制,科学定位各会议场馆市场目标,提升会议服务的档次和水平,争取将奥运功能区打造成为高端会议中心。
  4.文化体育中介服务园。依托奥运功能区的生态优势和商务优势,集聚一批国际品牌的文化体育中介组织在此设立企业总部办公场所、信息发布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通过吸纳各类体育经纪公司、体育广告中介组织、体育仲裁机构、各种国际运动项目协会、文化演出公司、会展策展公司等企业与机构进驻,与功能区内文化演出展示区和体育体验基地形成互动式发展。围绕推进竞技培训产业化,发展赛前技能提高培训、高级体育人才培训、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育健身培训等,形成完整的体育培训产业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体育培训机构入驻,鼓励体育科研院、所设立培训分支机构,使奥运功能区成为培训机构的集中地,建设竞技运动培训中心。
  5.体育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落实演出中心、体育区、中介服务区、商务中心等重点项目,着力完善公园奥运文化演出展示、时尚体育健身体验、文化体育中介服务、文化体育商务服务、生态研发示范教育等功能,使公园成为市民自然休闲、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的综合性场所,成为世界生态体育文化名园。抓住奥运契机,把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引入中华民俗园,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中华民族民间体育的艺术魅力,建设民族体育博览园,把民族体育文化活动与游客的参与式活动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园成为民族体育风情的大观园。丰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文化、体育内涵,提高休闲体验功能。
  6.旅游服务中心。围绕促进奥运旅游市场的发展,着眼于整合各类旅游要素资源,在奥运功能区建设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综合配套产业服务体系。依托奥体中心南侧预留空间,建设包括文化体育用品展览、批发、零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大型文化体育交易中心,为会展器械器材、科技文化产品等多种类商品交易提供平台。
  7.休闲娱乐中心。依托国家游泳中心的品牌优势和水资源特色优势,建设水上娱乐中心,重点发展群众参与的游泳、跳水、嬉水、冰上娱乐活动等体验、休闲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的文化特色,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湖为重点,发展集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上产业项目。依托世界各具特色的民间动物娱乐表演活动,建设各种动物比赛表演场馆,重点引进世界各地的特色娱乐表演项目,把奥运功能区建设成为世界各类动物比赛观赏和竞猜基地。建设文艺展演中心,引进国际、国内优秀剧目,发展功能性剧场演出产业,组织各种特色演艺展示活动和时尚发布活动。
  8.群众健身运动基地。重点推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体育健身体验区建设,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利用各运动场馆户外空间,发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户外体育活动。在奥运功能区设立多级别的青少年体育健身基地、群众体育健身与素质拓展基地、国际民族体育交流基地。鼓励支持场馆经营单位实施场馆改造,建设满足不同类型健身娱乐需要的健身中心。开展健身健美操、游泳、篮球、乒乓球等各类体育项目的技能培训。重点建设体育健身康复监测研究基地,形成集健身指导、健身咨询、技能培训、运动康复、体质测试、健康评估为一体的健身康复监测中心。
  (二)基础设施项目
  1.公共服务设施。认真落实奥运功能区专项规划及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加快功能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完善消防、派出所、社区等服务设施。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管理,提高区域的城市承载能力。
  2.水电气暖设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均衡、运行高效、满足需求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积极配合市电力公司落实市电力建设规划,推进五环路北、白庙村路东侧的奥运村变电站建设,保障奥运功能区的供电需求;大力发展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新技术等能源供应方式;扩大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域,完善区域供水系统,确保饮用水安全;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3.市政便民设施。搞好奥运功能区停车场的统筹规划与建设,保证人流车流进得来、停得住。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高效运行机制,加强污水管网、公共厕所等设施建设,加强居住区便民商饮服务网点建设,完善邮政设施、街边电话亭、报刊栏、阅报栏、垃圾桶、双语标示牌和指路牌等公用设施建设,继续搞好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三)景观建设项目
  1.奥林匹克文化广场。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设奥林匹克文化广场,重点推进奥运博物馆、奥运文化长廊、体育名人大道等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国际奥运发展史、现代奥运、中国古代体育、古希腊体育、北京奥运等展示功能,展出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会徽、吉祥物、奖牌等代表性纪念物,出售与奥运相关的书画、工艺品、音像资料等衍生服务产品,加强绿化美化、城市景观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首都新的城市地标。
  2.奥林匹克景观大道。以奥林匹克公园为轴线,在北至科荟路、南至健安东路的区域,建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依托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等奥运资源,建设奥林匹克文化景观,发展现代体育文化产业,形成奥林匹克文化长廊。
  四、建设进度安排
  奥运功能区的建设发展,按照三年(2008—2010年)打基础、五年(2011—2015年)大发展、五年(2016—2020年)创辉煌的“三步走”步骤实施。
  第一步(2008—2010年):初见成效阶段。这一阶段是奥运功能区管理协调机制逐步理顺、招商引资大步推进、产业项目大力实施的时期。这一阶段重点发展旅游、商业、会展、演艺和商务服务业。
  2008年,在迎接奥运会的同时,重点做好管理机构设立和营销宣传工作。设立奥运功能区管委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完善奥运功能区旅游服务接待功能。基本建成奥林匹克文化广场,引入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和节庆活动。利用奥运会的全球聚焦效应,适时适度做好重点项目招商和营销宣传工作。
  2009—2010年,完成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等已建成的场馆资源的改造利用,完善生态和商务设施,加速推进核心区预留产业用地的开发,落实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引入一批名赛、名展、名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总部。借助奥运品牌带动,推动竞技运动培训中心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华民族园等体育文化公园等雏形显现。
  第二步(2011—2015年):基本建成阶段。这一阶段是招商引资最为关键、产业规模急速膨胀、辐射效应初步形成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重点发展文化、体育、会展、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争取形成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企业和服务品牌,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核心区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奥运功能区的形象和地位基本确立,成为国内外投资创业热点。
  第三步(2016—2020年):功能完善阶段。这一阶段是国际交往最为频繁、产业集群程度最高、辐射带动最为明显的关键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会展、商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进一步扩大已经培育形成的赛事、演艺、活动、产品等品牌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文化、商务交流,进一步密切与国际文化名城、文化集聚区域的交往,实现奥运功能区品牌资源的资本市场运作目标,推动奥运功能区纳入世界经济循环体系中发展。
  五、完善服务体系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1.成立奥运功能区管委会。建立由区政府牵头负责的奥运功能区管委会,职责是组织协调赛前筹备和赛事运行服务保障,负责奥运功能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项目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强化管委会服务职能,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核心,建立运转高效的服务体系。创新管委会人才使用机制,探索关键岗位、重点人才面向国际、国内聘用的机制。
  2.建立功能区域协商会议制度。由管委会牵头,统筹区域内街、乡、场馆、重点企业等单位,建立功能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协商议事会议,就功能区发展中需协调推进的相关工作进行协商。
  (二)优化服务促进体系
  1. 强化规划引导。围绕功能区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景观建设规划、社区建设规划、旅游发展方案、商业配套方案,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有效引导区域各个方面建设。创新规划管理模式,推动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规划实效性。
  2.严格准入标准。强化对功能区建设发展的统筹管理,研究制定产业引导目录,确保入区产业项目符合区域发展定位要求。建立区域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公开,促进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制定服务标准,对税收贡献大、就业贡献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建立专项服务体系。
  3.创新投资服务。建立功能区“一门式服务”体系,推动国家、市有关部门在功能区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引进关键行业中介组织入驻服务中心,探索推动国家、北京市有关行政审批部门授权式审批改革,为入驻功能区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加强产业统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加强功能区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为创建“数字化”功能区提供完备支撑,提高区域信息化水平。
  (三)搭建环境支撑体系
  1.落实绿色奥运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打造生态型特色高端商务区,绿化、美化、净化区域环境,建设生态优美的奥运功能区。依托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奥运景观资源,搞好奥运景观大道、奥林匹克文化广场和功能区主干道街头雕塑、街景的规划和建设。推进奥运功能区内道路两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生态建设,加强绿化美化。充分利用和保护好包括大型公园绿地等绿化资源,强化中心城区“绿肺”的生态品牌。确保人造景观与自然条件相协调,与道路、水系、植被等自然景观和谐发展。
  2. 落实人文奥运理念,提升区域城市品质。制定奥运功能区统一的城市文化景观建设规划,推动功能区各个街区的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协调一致的城市文化景观。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加强社区、村群众文化组织建设,繁荣基层文化。加强北顶娘娘庙、龙王堂庙等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进奥运博物馆、朝阳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城市文化底蕴。加强酒吧、演艺吧等时尚休闲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文化魅力。加强市容环境建设,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2008年前确保功能区内各社区做到“十无”:即无违章建筑、无暴露垃圾、无白色污染、无残墙断壁、无乱设摊点、无非法出租房屋、无外来人口聚集点、无乱停车辆、无非法广告、无断字断亮的霓虹灯。
  3. 落实科技奥运理念,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推进生态环保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改善水源、还清水质,科学涵养和保护地下水源,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发挥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中对先进技术和环保技术运用的示范作用,继续在奥运功能区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区域。加强自主创新科技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在奥运功能区公建、住宅及商务设施中的使用。
  (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1. 细化产业引导政策。根据奥运功能区高端产业发展的要求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围绕体育、会展、演艺、商务服务、旅游等主导产业,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建立产业政策跟踪体系,及时掌握国家、北京市相关产业政策,加强政策运用和服务。建立产业信息跟踪体系,及时了解国际、国内产业信息变化,及时调整功能区产业引导政策,增强政策时效性。
  2. 创新区域协调政策。围绕就业、劳动力培训等环节,探索建立功能区与周边街、乡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功能区与重点场馆运营单位的利益共享机制,研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文化体育活动进社区”工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探索建立奥运功能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电子城功能区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信息共享、协同营销。探索建立与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大型国际活动举办城市的联系机制,共享发展资源。探索建立功能区与国际奥运举办城市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国际交流。
  3. 完善资源整合政策。加强培育区域品牌,探索建立区政府为主、各主要业主单位参股的功能区运营公司,整合功能区各项资源,通过资本运作,对奥运功能区的品牌打捆上市,放大奥运功能区品牌效应,推出一批旗舰品牌服务企业,打造一批重大品牌赛事、品牌展览和品牌活动,推广一批知名品牌服务,形成包括区域、企业、服务和产品在内的奥运功能区品牌体系。
  4.强化人才支撑政策。创新功能区用人机制,建立功能区管委会关键岗位的聘任制度,让精通区域经济发展、园区经营管理、大型项目运作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到奥运功能区建设中来。加快建立奥运功能区人才服务中心,对于奥运功能区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紧缺型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人事代理服务,并帮助其解决子女上学等问题。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各项人才评选活动,加大对奥运功能区高端服务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奖励力度。鼓励奥运功能区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国家级体育、演艺、会展、设计咨询等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奥运功能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和宣传力度,依法保护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引导企业依法注册服务商标,鼓励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鼓励企业创新知识产权经营模式,促进知识产权的推广和交易,发展版权贸易。
  (五)提升配套服务体系
   1. 完善公共服务。依据“十一五”时期奥运功能区发展规划和全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奥运功能区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各项规划任务和目标。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全力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强重点行业和新兴行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构建多元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特色街区建设,搞好文化体育活动场地的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群众化、系列化、多元化的体育健身活动,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改善功能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保证2010年前社区卫生服务100%覆盖功能区。
  2. 扩大劳动就业。把提高功能区劳动就业的组织化水平作为重要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步伐。研究建立奥运功能区公共服务公司和劳动力就业指导中心,通过服务公司统筹奥运功能区内公共区域的绿化、环卫、停车管理、城市管理、小型景观建设等岗位资源,定向组织街、乡劳动力参与区域城市基础产业服务,实现就业。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与功能区内主要企业和社会单位的联系,针对各单位用工需求,组织功能区各街乡劳动力开展定向技能培训,定期向用工单位组织推荐劳动就业人员。
  3.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奥运功能区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新经济组织建设,组织功能区内各单位,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完善街乡、社区(村)两级为民服务体系,搭建为民服务大厅和社区居民事务代办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社区服务组织,完善社区养老、便民、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把区域内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体系,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一月十日
  

 
推荐 | 关闭 | 收藏
最新发布
一周热点新闻
友情链接          
中外招商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华网 | 新华网 | 联合早报 | 新浪财经 | 搜狐财经 | 和讯网 | 金融界 | 证券之星 | 中国证券网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17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