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区县行政措施 > 崇文区行政措施
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崇文区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颁布日期:2004年09月08日 实施日期:2004年09月08日 颁布单位: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政府

   为贯彻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落实崇文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在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建设与首都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崇文教育的现代化,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政府特做如下决定。
  一、崇文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
  1.近年来,崇文区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力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了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学校布局得到调整和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产生了“我能行教育”、“快乐教育”、“宏志班与宏志精神”等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成为北京市创建学习型社区先进区县,初步形成了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但同时,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品牌学校的供给能力相对不足;经常性教育投入与教育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已经成为崇文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北京市教育大会提出了“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和“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崇文区教育的现代化是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的必然要求。因此,全面推进崇文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崇文区教育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质量为根、服务为本,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促进崇文区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的建设。
  3.到2010年,崇文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础教育实现全面优质和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市场化和一体化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习型崇文”初步建成;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区域教育的服务能力、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办学体制充满活力,品牌学校扩大影响,形成区域教育开放发展的基本格局,为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优化教育布局,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4.优化教育空间布局。在城市开发和危旧房改造中要加大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宏观调控,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品牌学校办学规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科学分布和均衡发展。
  5.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全面优质和均衡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扩大五幼等优质幼儿园的办学规模,通过多元化办园体制,提高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采用多种形式探索0?3岁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建立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主体、家庭为主导、社区支持为依托的学前教育网络。继续通过优化整合,扩大光明小学、一师附小等优质小学的办学规模。加大优质初中建设力度,调整初中办学困难学校,缩小校际差距,逐步使崇文区的小学和初中都成为人民群众相对满意的优质学校。大力强化汇文中学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争创示范性普通高中,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水平,扩大优质高中供给能力,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超过90%。
  6.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市场化和一体化发展。调整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形成以重点学校、体制改革学校、示范性实习训练基地为主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形成以现代化标志专业、骨干特色专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立订单式招生、模块式课程和学分式管理等机制,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通,提高职业教育重心。
  7.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巩固深化“学习型崇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作用,形成资源丰富、体系健全、设施完备的终身教育环境。建立开放的数字化社区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加强学习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不断探索社区中包括学校设施在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机制,拓展公众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和创新市民学习制度,拓展学习空间,使学习成为区域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8.创新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化教育投融资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适当发展民办或混合所有制学校的办学体制。在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不减少的情况下,为品牌学校的发展拓展空间。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教育。非义务教育探索建立成本分担机制,推进更加灵活、开放和多样的办学体制改革试验。
  9.完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在确保“三个增长”基础上,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确保区财政对义务教育的重点投入。按照新的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努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为区域教育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10.拓宽办学领域,提高区域教育的开放性。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度发展面向外省的招生或跨区域联合办学,扩大崇文区优质教育的影响力。鼓励汇文中学等品牌学校通过对外汉语语言文化培训招收外国留学生,并逐步尝试到境外办学。鼓励学校通过承担奥运外国语言和文化培训、发展外语特色学校和特色班级、尝试开展双语教学等方式扩大区域教育的开放性。
  11.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发展活力。加强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建设,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体制改革学校和民办学校进行服务、指导、督导和监管,确保办学方向的正确,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12.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提高教育评价水平。教育督导部门要切实履行依法督政、督学职责,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时反馈区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教育督导职能。加强督导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专兼职督学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13.切实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党支部(总支)工作意见》、《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工作意见》、《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意见》,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开展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活动,促进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应用,提高校长对学校各种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四、加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优化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14.加强课程改革研究,确保课程改革科学稳步实施。树立科研强教的观念,充分发挥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巩固教育科研工作成果,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为实现区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专职和兼职教育科研队伍,加强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和成果质量。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培训指导作用,促进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形成更多课程改革典型经验。
  15.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北京市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研究并建立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制度。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工作,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足计划课时,形成校本课程设置特色。转变课程理念,加强学校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16.加强培训工作,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按照全员参加课程改革的原则,建立新课程培训制度,确保干部、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促使教师和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得到发展。
  17.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加强教育质量监控。根据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课程改革的理念,完善区域性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18.加强体育、美育和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将美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9.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区各界积极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0.以培养未成年人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为切入点,加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加强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和诚信教育;以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为目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21.树立德育为首的育人意识,构建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切实将德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学校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加强体验性教育。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三结合”教育。加强对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培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
  22.加强德育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德育工作的科研意识,将德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在研究中探索有效做法,收集和推广德育科研成果,提高德育科研工作的效益。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配齐学校心理辅导员队伍,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3.不断完善师资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落实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完善教师聘用合同制,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开放、灵活、竞争的教师选拔上岗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到2010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历水平高于北京市的相应标准。建立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人才库,壮大特级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积极探索面向全市甚至全国引进紧缺型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方式和途径。
  24.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统筹区域内教师培训力量,促进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协同发展。建立教师网络学习和培训平台,提高教师培训效率。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树立自主发展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育培训和考察,拓宽视野,促进发展。
  25.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教师的奉献精神、诚信精神和团队精神。总结师德建设经验,对新任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树立正确师生观,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师德风尚。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将师德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
  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
  26.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建立链接全区所有教育单位的城域网络,完成所有学校校园网建设。教师可以方便地应用信息技术准备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使网络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27.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全面整合。完善网络教研系统,丰富网上教研和学习信息资源,为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便捷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不断拓宽思路,提高整合水平,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建构课程的工具、资源和内容。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系统,继续做好督导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社区教育网络服务系统,全面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
  28.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进一步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和应用力度。逐步在全区教师之间形成虚拟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交流氛围,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
  八、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29.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氛围。全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教育发展外部环境,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为教育系统优化教师队伍提供政策保障。形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合力。不断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对弱势群体享受义务教育的资助制度。
  30.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发展青年党员。加强党对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的领导。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坚持依法治教,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31.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深化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干部选任制度。通过建立干部交流机制、任期制,优化干部成长过程。通过校长高研班等多种培训途径,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
  32.加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管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校园安全应急体系”,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存素质。各监管部门加强对校园安全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推荐 | 关闭 | 收藏
最新发布
一周热点新闻
友情链接          
中外招商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华网 | 新华网 | 联合早报 | 新浪财经 | 搜狐财经 | 和讯网 | 金融界 | 证券之星 | 中国证券网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17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