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理财
36计中选计“翻身”“房奴”解套三大妙法

2008-01-21 16:25   来源:房山信息网

  房价近年来变化快得叫人眼花缭乱,不少人因此做了“房奴”,背负上沉重的房贷负担。这类人群,如何解套?我们从孙子兵法的36计中选出几计,看能不能帮你成为“翻身房奴”。

  ■顺手牵羊

  “存贷通”大幅减轻还贷压力

  “房奴”虽然摆脱不了被“奴”的命运,却还有选择哪家银行做“奴隶主”的权利。因此各家银行之间为争夺“房奴”,常常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案例:个体经营多年的李小姐,年初办理了80万元20年的个人住房贷款,她每月要归还5617元贷款本息。 但因为做点小生意,手头经常有大笔资金周转。今年2月末,李小姐将自己的还款账户申请为“存贷通”增值账户,银行按约定在3月份为李小姐省下了904.78元利息,相当于未申请前当月贷款利息的23.73%。

  专家意见:“存贷关联服务”的特点是让房贷者的所有存款资金都不“闲”着,完全为所贷资金服务,抵扣贷款利息,冲减贷款利率提高增加的支出。白领们采用房贷增值账户———“存贷通”,存有一笔超过5万元的存款,则可依据存款额度,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该笔存款与该笔按揭贷款相同利率的利息,相当于按照比例返还按揭利息。目前建行、招行都有“存贷通”业务服务。

  ■围魏救赵

  有钱不要傻存银行

  对于一次性有额外收入的房主,当然可以考虑提前还贷。不过,既然是“房奴”,又怎么可能有多少“剩余”资金呢?即使有,也不要再交给银行了吧?银行以高(贷款)利息进攻“房奴”,“房奴”们大可不必应战。可回身另找投资渠道,只要收益比房贷利率高,就能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了。

  案例:从事IT业的小王刚结婚,按揭买房花光了手中积蓄,每月要还2000元的房贷,期限是20年。小王家每月收入8000元左右,每月日常支出在3000元左右,每年大概有10000元额外收入。由于没有了积蓄,家庭的整体承受风险能力较低,王先生在投资上趋于保守,因此他决定:把每年46000元的净节余定期定额投资国债和基金。

  具体的比例为:50%选择交易所国债市场,买到期期限在3年左右的中短期国债,目前收益率在3%左右,每半年投资一笔,滚动操作;另40%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为2%左右,替代活期储蓄,天天计息,按月分红,随时买卖且无任何费用,而且免利息税。其余的10%作银行定期储蓄作为家庭应急备用金。

  通过这样的稳健投资规划,王先生计算了一下,以每年2.5%的投资收益率计算,7年后他就能提前还完房贷了。

  专家意见:对于每月收入固定的工薪阶层,投资一些风险低、回报相对存款利息要高的理财产品也可以减轻不少房贷的压力。如人民币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和保本基金等,投资这些理财产品本金较安全,虽然给出的收益率都是预期收益率,没有绝对保证,但实际上收益率波动范围并不大,而且收益率要比银行存款利息高。

  ■金蝉脱壳

  靓宅自住不如出租

  “房奴”做得辛苦,实在吃不消了,也可以选择“走为上”计,下决心搬出金丝笼,成功“赎身”之后,不但可租房一身轻,而且还可以让别人成为“房奴”。昨天还是奴隶,今天已成将军,岂不快哉?

  案例:大学毕业没几年的顾先生,一年前在一个优质楼盘买下自己的居所,每月光还按揭就高达3800元。加上物管、水电、停车费,一个月顾先生仅“固定开支”就高达4600多元!如此大的开销对月薪不到10000元的顾先生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负担。由于女友的收入很少,两人每月的账户收支相抵后,几乎沦为“月光族”,而未来结婚的费用还遥遥无期。紧巴巴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之后,顾先生和女友经过反复权衡,毅然决定还是恢复租房的生活。

  顾先生重新找了一套两房作为新“家”,每月开支1600元。同时将自己的房子出租,月收3000元,两相抵消顾先生净收1400元,同时因为新租的房屋物管、水电和停车费都比较低,每月还能省下300多元。一进一出,顾先生每月就增收1700元!

  专家意见: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目前大部分贷款买房的人是参加工作几年后的年轻人,他们除了买房外,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支出,比如结婚、育儿、赡养父母、购买保险等,如果购房的支出安排超出自己的个人承受能力,将来在面临各种问题时,就容易捉襟见肘。对于已经买房的“房奴”,如果自住房的资金明显高过普通住宅的租金,可以考虑将房子出租,暂时牺牲“白领”生活,为未来的生活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推荐 | 关闭 | 收藏 | 打印
最新发布
一周热点新闻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