泃河是平谷的母亲河。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了2024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排名,泃河的马各庄大桥、东店两个断面位居全国前两名。
昨天,记者来到马坊镇东店村外,穿过荒草丛生的岸坡,蜿蜒的泃河就在脚下。这是一条窄窄的溪流,河底的石头、小鱼看得清清楚楚,下游数公里就是河北省三河市。
“夏天河水很宽,洳河、金鸡河、无名河、小龙河的水都汇到这儿。”平谷区负责人说,去年这时候,泃河的两个国考断面都是Ⅴ类水质——这只是地表水的及格线,“母亲河当年的成绩单并不漂亮。”
只隔一年,这条河迥然不同。2024年,泃河平均水质达地表Ⅱ类,符合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今年1月甚至达到了最高标准的地表Ⅰ类,这在水资源并不丰沛的北方城市,相当罕见。
变化怎么发生的?
流水不腐。可作为一条季节性河流,泃河的先天劣势太明显了。为了应对夏季的湍急来水,河道修了上百米宽;冬春季节来水不足,水面又大,流速肯定减缓,不变脏才怪!
去年,河道里疏挖了29公里子槽,将大水面束窄成小溪流。从前丢一片叶子在水中,牢牢盯着,才能发现它缓缓向下游漂。现在叶片如轻舟,一分钟就能漂20多米。
平谷的乡村分布着上千个坑塘,塘里如果有脏水,就可能污染附近的河流。去年,各乡镇的河长、塘主,都花了许多心思治理坑塘。
记者溯流而上来到后芮营村,林间的水塘积着浅浅一洼水,不黑不臭。“夏天满塘都是浮萍,靠人工打捞,根本捞不净。”说话的是马昌营镇镇长刘伟,除了7条河,全镇284个坑塘也归他管。镇村四处走访取经,通过清淤、投放生物菌剂、种植莲花等措施,不少水塘在去年还清了。
此外,平谷区还在汛前采用“小快灵”的方式改善水质,比如在河底铺火山石、修筑活性炭拦截坝等。据统计,去年全区实施水库调度127次,累计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泃河全线贯通75天,中段有水时长超6个月,下段全年都水波荡漾。
刘立国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总是将镜头对准家乡的河。以前,泃河多半年断流,水少的季节,鸟也不爱来,只能拍摄河边的花草和建筑。前几年河里有了水,泃、洳两河交汇处常有鸟友蹲守,有从城里来的,也有从周边来的,他就曾目睹上百只白鹭傍晚翔集。
去年,泃河水更深了、更清了,天鹅、花脸鸭、翠鸟都来了,在河边散步赏景的人增加了好几倍。上周,刘立国背着相机从金海湖出发,沿河边绿道一路骑行到平谷城区。“我在平谷住了40多年,这是记忆中最美的母亲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