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
京津冀水务协同治水绘就北运河生态画卷

2024-05-30 14:56   来源:北京日报

  碧波荡漾北运河,一水连通京津冀。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

  协同建设安全行洪通道及生态走廊、加强水资源联调联控集约高效配置、推动旅游通航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促进水岸经济绿色发展……十年间,京津冀三地水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三地协同治水。一幅“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崭新画卷在“京津冀协同圈”次第展开。

  水安全篇

  三地联防联控保障沿河城市防洪安全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首,北运河宛若一条“绿带”贯穿京津冀三地。

  北运河属海河流域,全长142公里,流域面积6166平方公里,发源于北京军都山南麓,流经河北,天津入海河。横亘三地的北运河承担着流域内防洪、生态、水资源、水环境的重任,承载着运河两岸水岸经济、绿色转型、宜居宜业、协同发展的基础支撑。

  挖掘机隆隆作响,挥舞着机械臂铲土挖土……上个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北运河副中心段堤防加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这项工程的实施将完善北运河防洪体系,提高北运河防洪能力,实现城市副中心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确保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

  北运河串起了京津冀的水脉,也连通了三地的防洪及水生态安全。近年来,三地水务部门通过协同治水机制,强化水网规划衔接,推动全流域系统治理,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

  2017年北京、河北启动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河道行洪能力及堤防标准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北京启动了“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河北段完成曹店橡胶坝改建工程,让“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北运河防洪格局更加牢固。天津实施了北运河筐儿港枢纽至屈家店枢纽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北运河天津全段防洪排涝达标治理目标,提升沿线区域水环境质量。三地加强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保障沿河城市防洪安全。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京津冀三地防洪排水蓄洪实现联合调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流域水资源及水生态效益,整体防洪排涝能力、沿线水安全保障能力又将提升改善。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三地统筹降雨、地表及再生水多水源联合调度,强化流域区域生态调度,实施了跨界河流复苏行动。

  近年来,三地加强全流域水雨工情信息共享、统筹联动,最大限度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综合效能,流域水资源统筹配置,上下游、干支流贯通流动,丰水季滞蓄存补,枯水季生态基流,流域内河流沟汊全年有水河长和通水时长有效增加,2021年起京杭大运河百年来连续三年全线通水。

  水生态篇

  绿水青山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初夏时节,在北运河北京段乘船顺流而下,一路水光潋滟,两岸绿意葱茏,让人流连忘返。

  地处“九河末梢”的北运河承担着北京中心城区约90%、城市副中心约85%的排洪任务,河水一度又黑又臭。

  2008年开始,得益于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北运河的水质有了大幅改善。2013年以来,北京连续实施“三年治污行动”及系列碧水攻坚举措,从细分的小流域入手综合施策消减污染物,清水下山,净水入河,统筹做好河湖空间生态养护促进河道生境修复完善。水质“侦察兵”、新型高效水草切割收集船、原位水体修复等一系列水务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也促推水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1年,京津冀三地建立“跨界河湖长”,开启了河湖边界压茬管护,从“分段治水”变为“全域联治”。

  十年间,北京市流域内污水处理率从70%提高到97%,干流出境水质由劣Ⅴ类水体逐步提升稳定到Ⅳ 类,水生态健康指标持续提升,通过生态河岸、增殖放流、科学管控水生植物等方式,不断巩固水域生态,持续提高河道修复及自净能力。北运河成为水生动植物种类富集区及候鸟迁徙驿站和栖息乐园,监测发现国家二级濒危植物四角刻叶菱等水生植物3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鸟类206种,鳑鲏、白条、马口等鱼虾类26种。

  与此同时,河北香河段、天津武清段的北运河水质通过上下游左右岸的综合治理稳定提升。河岸水草丰茂、鸥鹭翔集,水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不断助推着区域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化深度挖掘。

  水文化篇

  水脉文脉交融续写千年运河新篇章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也是一条流动的文脉。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漕运繁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沿河百姓生产生活。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持续推进,逐步“扩展”的运河游船航线再现昔日繁盛景象,续写着千年运河的新篇章。

  2019年北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实现旅游通航;2021年北京市境内42公里河道全面通航,2022年北京、河北交界处的杨洼船闸落成,打通了与河北的通航节点,同时河北香河完成桥梁改造、河道生态及码头建设,实现与北京接续的20公里旅游通航。目前,天津正在实施多段河道改造提升工程,接下来还将实施武清段旅游码头及配套工程等,工程完工后,北运河全线河道将满足Ⅵ级内河航道标准。散布在沿河慢行系统内的“一轴、两带、两山、十三节点”的运河旖旎风光及河道水生态治理成果将铺开一幅“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

  大运河宛若一条时光轴,串联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都市风光。2023年北关分洪枢纽纳入大运河文化旅游5A景区,大光楼、燃灯塔、三教庙与现代水利工程及大运河博物馆遥相呼应,展现出古今同辉的运河气韵。运河开漕节、灯光秀、音乐节、龙舟赛等给古老的运河增添了现代活力,不断孕育着现代生活新模式。

  如今,北运河正在打造三地市民假日休闲的核心品牌,文化+生态+通航+水岸经济使滨河区域逐步成为具有浓郁烟火气的“城市会客厅”。

  十年治水,跨界河清水长流;十年奋进,运河文明源远流长。大运河“通达千里,运化古今”,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的重要节点,面对北京“新两翼”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本市水务部门将持续落实好“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努力为京津冀“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