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森林湿地“扩容” 候鸟有了新“驿站”

2020-11-05 17:22   来源:北京日报

  苍茫芦苇间,几只白鹭和红喉歌鸲腾空而起,翩然飞过;静谧湖面上,赤膀鸭、赤嘴潜鸭等悠闲游过……目前,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正陆续抵达北京各个“中转站”。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运河、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萧太后河、潮白河、凤港河等,成为候鸟停歇补给的新选择。

  西集镇潮白河橡胶坝的8公里水域,是史海峰每天观察记录鸟类的范围。“去年结冰的时候,就有大批候鸟在我们这儿的河中岛上歇脚觅食。”说起那时的场景,值守候鸟监测站的史海峰特别自豪。

  最近,这片水域又有了新动静。史海峰的小本儿上记得很清楚:10月16日至26日,西集监测站共监测到鸟类1449只,其中包括喜鹊、野鸭、山鸽子等,其中还有不常见的鸿雁6只、翠鸟2只,以及白鹭28只。

  史海峰看见的是今年秋冬季迁徙鸟类中提前抵达的“先头部队”。通州目前设有4处候鸟监测站,均位于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上。今年以来,共监测到大天鹅、灰鹤、豆雁、赤麻鸭、绿头鸭等前来栖息鸟类近20万只,其中灰鹤数量上千只。

  每年春秋候鸟过境,都是观鸟爱好者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市民闫红有一张拍鸟的得意之作,画面上,一只栗色的小鸟站在荷叶上,正伸着脖子鸣叫。“这是我在大运河月岛荷花池拍的,这种鸟叫栗苇鳽。前些年,我在朝阳将府公园拍到过黄苇鳽,长得和栗苇鳽有点像,但栗苇鳽很少见。还有一种叫做黑翅长脚鹬的鸟,过去只有在野鸭湖才能见得着,现在咱通州运河边上就有。”

  今年开春以来,闫红已拍摄记录了68个鸟类品种。其中,麻雀等鸟类属于留鸟,在北京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黑喉石即等属于夏候鸟,在春秋两季迁徙时出现在这里;还有冬候鸟,比如斑鸫、太平鸟等,冬天在北京过冬,最近也零星出现了。“还有红喉歌鸲、牛头伯劳、大白鹭,我今年都拍到过。这些珍稀的鸟类能见到很不容易。关注当地鸟况,就能直观感受到生态环境变化。能看见这么多鸟,说明咱们的环境好,吸引的鸟儿更多了。”闫红说。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高级工程师葛琳表示,鸟类对生存环境要求高,哪里生态好、环境好,它们就迁徙到哪儿。为了给鸟儿们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码,大幅增加林地面积和水域湿地。2019年通州区林地面积达33926.06公顷,较2016年增加4127.9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28.47%增长到2019年的33.02%。

  水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水鸟的回归。2019年,通州区持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完成了包括再生水厂、配套管线、农村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建设任务。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治污工程等方式,完成215个村庄的村外截污治污和259个村庄的污水治理;完成全区黑臭水体53条河段治理工程。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引来了众多鸟类,让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为了招待这些远方来的“小客人”,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在造林时专门增加了鸟类食源树种的配比,特别是山楂、桑树、海棠、金银木、圆柏这类结果的树种,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