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2万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不够用了

2020-05-15 10:41   来源:北京日报

  2万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不够用了

  随着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本月起实施,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的“高频”关键词。但对于全市2000万常住人口来说,2万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够用吗?记者探访发现,有指导员值守的垃圾桶,和没人值守的相比,分类效果迥异;而即使垃圾桶有指导员“承包”,如果人手不足没人盯着,桶里就会冒出“混装”垃圾,分类成效大打折扣。

  一上午分好的垃圾“全毁了”

  正是中午饭点儿,不过几分钟时间,常师傅急匆匆地将盒饭扒拉到嘴里,重新戴上胶皮手套,赶回不远处的岗位——“生活垃圾分类驿站”。

  5月1日起,常师傅开始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他都要在小区中新设立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值守,上、下午各4小时,风雨无阻。除擦拭4个新配置的垃圾桶、清洁驿站附近的地面、不时喷洒消毒药水外,他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保证桶内垃圾必须准确投放。

  匆匆忙忙赶到垃圾分类驿站前,常师傅心中一沉。他看到,可回收物垃圾桶的盖子已被掀开,桶内乱七八糟扔着没有盖严实的快餐盒,菜汤流得满桶都是。常师傅花了一上午时间整整齐齐捆扎的快递牛皮纸箱上,沾满了剩菜剩饭的油污。“这没法要了,只能当其他垃圾扔了。”常师傅叹了口气,惋惜地将纸箱从可回收物桶中拎出,抖落掉饭粒、菜叶,将纸箱扔进了其他垃圾桶内。“就出去吃口饭的工夫,一上午都白分了……”常师傅很无奈。

  在常师傅工作的小区,“四桶齐全”的垃圾分类驿站只设置了一处,其他点位则摆放着由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组成的“简易版”垃圾分类桶站。记者注意到,常师傅值守时,只要有人来扔垃圾,他便会立刻迎上前,监督指导居民扔垃圾的全过程,有时还会动手帮居民分拣扔错的垃圾,确保扔出的每一样垃圾都准确地进入不同的垃圾桶。但小区内没有人值守的垃圾桶站,很多厨余垃圾仍然混着其他垃圾一块扔。

  “小区就我一个垃圾分类指导员,根本盯不过来。”常师傅说。

  每1000人才配1名指导员

  按照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在居住区设立“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指导员的主要任务,除了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还要指导居民正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本市有多少垃圾分类指导员?市城市管理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

  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2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够用吗?记者拿一组数据简单换算了一下,全市共有街道(乡镇)333个,社区和村加在一起共7122个。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市常住人口达2153.6万人。这么算下来,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才能配上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如今的2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似乎远远无法满足全市需求。

  小区物业应安排人员值守

  在垃圾分类指导员本身数量已不足的情况下,今年年底前,本市将有更多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启动创建。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底,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将覆盖9成以上的街道乡镇。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调研员吴润江告诉记者,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须配备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这也就意味着,本市333个街道(乡镇)中,年底前至少要有300个街乡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并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

  想要实现“人盯桶”,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数量不足怎么办?吴润江表示,除街道(乡镇)负责招募的2万多垃圾分类指导员外,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也要履行职责。以住宅小区为例,物业作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就需要安排相关的人员在垃圾分类驿站或是桶站旁进行指导或是检查。此外,街乡镇还可以招募一些热心居民,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中来。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