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垃圾分类,如何实现“多元共赢”?

2019-06-20 11:08   来源:东方网

  从7月1日起,上海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目前,广大市民十分关注垃圾分类的标准、程序和方式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但是,关于垃圾分类,网友也有一些疑问待解。他们认为,立法执行垃圾分类后,会遇到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家庭,包括餐饮场所如何便捷判断干湿垃圾的分类。这个问题,网上已有很多反映,此地不再赘述。网曝:已有代收垃圾的商机出现,说明垃圾分类难度还是较大。

  二是家庭分类垃圾桶的怎么设置?原来家庭一般都是用塑料袋,直接可扔到小区垃圾桶里。今后到指定垃圾箱分类倒垃圾后,要把湿垃圾倒出来,再把塑料袋放到其他垃圾箱里。有已近中年的处级官员说:本来已脏的垃圾还要目睹鼻闻其倒出来的味道,手还要弄脏,很难受这过程。看来,家中要添置垃圾粉碎机了。

  三是原来物业服务的方式如何衔接?有居住在高层物业费每平方要8.8元的市民反映:原来高层的居民晚上垃圾放在门口的垃圾桶里,物业会定期到每个楼道回收。现在,要居民自己拿着垃圾跑到小区垃圾箱里,原来的物业服务这一项没有了,但物业费标准照旧。更何况有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叫他们每天从高层跑上跑下也于心不忍。

  四是倒垃圾的时间现在是一天两次,对一些居民也不方便。有网友反映:双休日做子女的看望年近百岁的父母。下午四点多离开后,小区不能倒垃圾,只能把垃圾带上,带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晚上去扔。

  五是加入居民垃圾分类错倒了,谁来发现,认定?哪个权威部门执行处罚?许多市民还不清楚。如果在执行中,好多市民发现一些环节有问题,能否适当纠错?如何尊重民意,善于听取市民的合理意见?

  所以,垃圾分类折射国际大都市城市治理的水平。首先,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一字之别,展现城市治理的理念有了新的提高。政府、市民、企业等,都是城市治理的共同主体。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其公共政策决策前都需要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并及时反馈接受的意见或改进的措施等。

  其次,城市治理的每个重要环节,都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需要惠及全部市民,尤其是要兼顾弱势、困难的市民利益需求。因此,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不仅能了解市民的多元需求,也能让公众在参与中理解和接受决策的用意,从而化为市民的社会责任自觉行为。在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意识下,更要重视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

  作为城市治理的首要主体,当其制定一项涉及要让市民持续执行的政策时,先要从考虑市民的多元需求出发,从方便市民日常生活更美好出发,而并不是先从考虑管理者自己的方便角度出发。作为垃圾分类,当然要考虑到末端处置。但是,末端处置的技术是会不断创新改进的。

  垃圾分类是件关系到每位居民的大事,不得不做,必须要做,但是也要切实做好。政府有关部门要善于因势利导,正面回应市民的提出的意见,千万不能看做是“钻牛角尖”。媒体也要多方面报道白领、中老年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和不同需求。相关的研究机构也要分析和预测随着垃圾分类立法执行后,上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随之会衍生哪些新增的服务业态等。

  总之,垃圾分类是上海城市治理领域中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重要契机,将促使城市管理部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也将激励市民广泛主动参与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同时也将会为更多企业和机构提供新的商机。这场必须要打赢的环保攻坚之战,如何实现更多元的共赢,不仅需要凝聚多方力量,更要凝聚多方共识。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