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绿岗就业折射社会转型成果

2018-01-10 07:32   来源:北京晨报

  我们不该畏惧前路遥远,因为再远的路,一步一步也会到达;我们真正该畏惧的是方向的不明确,因为任何一步都有可能是错的。眼下也许我们尚在期待新时代会给我们带来更大惊喜,但至少我们知道方向没有错。

  往回倒五年,京郊大部分农民此时该在家里闲着,或打打零工,“农闲”就是这么来的。可眼下,一部分“农民”却闲不了了——自2014年以来,本市平原造林涉及的14个区都陆续成立了林木养护中心,建立了387支以本地农民为主的专业养护队伍,提供了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70%吸收的是当地的农村劳动力。在房山、大兴、延庆、密云等区,绿岗就业的劳动力中,当地农民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农民的医疗保险等待遇保障与城镇居民距离越来越小。

  几年前刚刚开始平原造林时,一些农民并不情愿:土地种庄稼,每年都有收成,种了树了又不能每年砍树卖树,没了地了咋活?可那时环顾四周,我们是否还需要农民按照传统的操作模式种地了?灌溉小麦需要大量用水,即便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能够节约水资源,但全部小麦种植区的用水量巨大;随着人力、物力成本的上升,土地的生产效益迫切需要提升;农民就靠吃土地生活,医保社保都不足,农村社会短板太多……

  于是我们勇敢地将农民就地转为工人。通过几年的培训和实践,一大批曾经的农民逐渐成为专业的园林养护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个月拿固定工资,有稳定的医疗保险,家门口就业……实实在在的好处终于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不仅是农民待遇提高了,土地资源也盘活利用起来了。以平原造林政策为模板,部分山区也将闲置地块流转,集中用于造林工程。在昌平区西部山区,1.4万亩边角地、荒坡地、低效果园等,变身为政府统一规划的生态景观林地。在造林面积最大的流村镇,土地流转收入加上林地管护收入,农民人均增收将近4000余元。

  每一个时代都有改革,有阵痛才说明在发展。整个社会都躲在心理舒适区是很危险的状态。我们不该畏惧前路遥远,因为再远的路,一步一步也会到达;我们真正该畏惧的是方向的不明确,因为任何一步都有可能是错的。眼下也许我们尚在期待新时代会给我们带来更大惊喜,但至少我们知道方向没有错。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