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2017年有望建立全国碳市场 监管和激励机制不可或缺

2015-11-27 11:2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召开临近,“碳排放”相关主题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中。 2014年以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各个领域积极采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多项涉及低碳减排的政策出台,包含《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等,均从政策层面对“碳排放”相关问题作出实质性落实。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显示,201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 6.2%,比 2010年累计下降15.8%,完成了“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92.3%。并明确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峰等一系列目标。

  而对于“十三五”规划中政府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答记者问时表示,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些目标现在都已实现。目前,如何在顶层设计规划、具体的实施当中贯彻落实这一发展理念都在进一步研究、论证中,特别是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还要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创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目标。

  全国碳市场有望于2017年启动

  《报告》中披露,截至2015年8月底,7个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人民币;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人民币。据解振华介绍,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已经全部上线交易,而且碳价也比较稳定。他表示,中国目前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不注重碳价格,而是要通过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碳的市场机制。

  据悉,下一步,在试点的基础上,政府正在积极考虑立法,研究起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建设并投入运行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这将为我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做好充足准备。据解振华透露,争取在2017年开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11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和湖北7个省市开始启动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截至2014年底,这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均发布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碳排放配额约12亿吨。试点地区加大对履约的监督和执法力度,2014年和2015年履约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

  据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测算,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覆盖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扩大至30亿至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亿至80亿元。

  有关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在节能减排以及能源结构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下一步随着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成立,将对碳排放和碳交易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长期利好的作用,期待此次巴黎会议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

  “通过碳交易可能在部分领域实现企业资金流动更流畅的作用,CDM模式可以起到一个有效的融资作用,但是想做到淘汰落后产能和全面优化产业尚有难度。 ”北大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预测,以碳排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潜力大,特别是碳排放为标的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其中包括CCERs质押、碳期权合同、碳基金、CCERs预购买权、借碳业务等新兴领域也将面临机遇。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首先要有一个全国的总量控制,之后各地方政府或者行政区的初始排放权的分配将是难点所在。

  明确2030年减排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确定到203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这一目标,并提出节能和调整能源结构是主要实现途径。这也是半年前,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中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中的内容。其中,明确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强化行动目标。

  要实现这个峰值的目标,主要措施是节能和调整能源结构,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围绕 “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任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碳汇等,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此外,《报告》中提到我国通过农业、水资源、林业及生态系统、海岸带和相关海域、人体健康等领域的积极行动,减少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欧盟、英国、印度和巴西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筹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围绕2015年巴黎协议及后续制度建设,积极建设性地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对此,解振华表示,要实现这个峰值目标,主要是通过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现在的能耗和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平均值相比,可能还有1.9倍,节能空间很大。但是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采取的节能降耗减排措施成效显著,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2%,加上最近这两年,应该是52%以上。这意味着,全球的节能总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

  此外,解振华认为,要实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

  他表示,2014年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是66%,“十二五”要达到65%,但是非化石能源的比重现在是11.2%,到“十二五”应该达到11.4%,到2020年达到15%左右,2030年达到20%左右。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中国发展迅速,最近这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中,中国占了25%;2013、2014年增量当中,中国占了37%—40%,也就是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由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大,也降低了全球风电、光伏发电的成本,按照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大体上降低了50%,这也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市场监管和激励机制不可或缺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一情况已经相当严峻。在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中,2014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再次突破历史记录,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97.7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是工业革命前的143%。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与水汽互相作用放大了温室效应。根据公报,2014年,全球大气中甲烷浓度达1833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是工业革命前的254%;氧化亚氮浓度达327.1ppb,是工业革命前的121%。这些温室气体使地球辐射强迫水平从1990到2014年上升了36%。辐射强迫可导致气候变暖。

  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极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低碳经济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重点,而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从能源结构上来看,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从 2005年的6.8%提高到了2014年的11.2%;而国家碳减排目标中,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20%左右。

  可见,能做到“CO2减排”的非石化能源替代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可再生能源中的生物质综合利用领域普遍被业界看好,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有关内容,未来生物质发电的发展速度在2010-2020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8%。从资源枯竭、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虑,建立低碳生物质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势所趋。

  此外,要建立全国碳市场,激励制度、有效监管和技术指标的出台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近日出台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解决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缺失、核算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同时也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

  薛涛表示,需要把碳排放的监管做到位,让不愿承担的企业接受重罚或者上很高的碳排放税,同时要破除地方保护机制和地方经济崩溃的风险,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要建立碳排放的监测系统和数据模型,这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和数据积累的过程。

  此外,薛涛建议,将所有数据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方式晒出来,公开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可以在争议和质疑中取得进步,同时,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来监管也会有所帮助。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