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治霾建议:成立京津冀统一碳市场

2014-03-18 02: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而这样的“宣战”已是刻不容缓,特别对于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而言更将是一场联合的战役。

  3月11日,由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北京绿色金融协会联合主办了“2014年两会代表论金融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座谈会”,主要探讨京津冀联手对抗雾霾以及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治理问题。

  在当日会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副主任何建坤、委员刘燕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全国政协委员许善达、贾康等认为治理污染要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与金融手段,应该探索建立京津冀统一的碳市场。

  “治霾成为了两会的焦点。雾霾问题是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其实更是民生和经济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尤其强调了京津冀最大的污染源是燃煤。

  此次两会,辜胜阻领衔的一份提案认为,河北省的空气治理对京津冀地区影响明显。2011年,河北煤炭消费占京津冀地区全年燃煤总量的80%。燃煤排放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来源之一。北京PM2.5中日均砷浓度中位数为23.08纳克/m3,是砷的国标限值的3.85倍,因此建议协调神华集团统一供应河北农村优质煤炭,改变河北的能源结构。

  而此次研讨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治理污染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更多要通过市场机制、金融手段来推动低碳化的发展,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扩大是一个焦点。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何建坤副主任介绍了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并对治理京津冀雾霾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表示,碳交易市场对于治理雾霾等污染问题作用非常大,应该探索建立京津冀统一的碳市场。

  京津冀联手治霾

  “我国东部土地面积大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1/30,但这块土地每年燃烧了全世界约40%的煤炭”,“石油的燃烧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6倍以上”,杜祥琬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解释了中国东部雾霾成大片的原因。

  在杜祥琬眼中这就是一系列的简单“算术题”,而若把京津冀单独列出来,它的燃烧密度或者排放密度都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

  因此,京津冀雾霾成为常态事件便不太难理解。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京津冀13个城市中,11个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其中7个排在前10位。显然,治理京津冀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

  2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的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会议上也专门提及了加强环境的区域合作。

  然而,京津冀一体化曾经被视为失败的区域经济样本;首都经济圈规划,也一直被认为是最难编制的区域规划。

  不过,治理雾霾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

  目前,北京等六省区市环保部门提出,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区域重污染预警会商与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建立协作小组共享信息平台,力争2014年全区域供应符合国五标准油品。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教授曾表示,雾霾问题不是一般性的解决,是京津冀合作“破冰”很好的一个突破口,并且非常之迫切。可通过解决雾霾问题来构建合作基础。

  另外,至于应对方式,在此次研讨会上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京津冀环境问题成为了讨论焦点。

  国务院参事刘燕华表示,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许多企业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这就需要得到金融市场的支持,在这方面金融体系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事实上,碳交易与碳金融的采取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目前部分碳交易试点已经开始与国际金融公司(IFC)接触,开始讨论碳金融的可行性。

  碳市场的健康和扩大是焦点

  而对于碳市场进行治理雾霾问题,与会专家也有一些看法。

  杜祥琬说,如何利用市场机制、金融手段推进低碳化是他所关心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市场要健康发展。“环境问题,我们一开始用的是行政手段,但后来发现光用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是要改革,包括利用市场机制。”

  杜祥琬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到,“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目前国内碳交易试点只有7个,希望能够做成健康的市场,发挥其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碳交易中,如何明确二氧化碳的商品属性是个问题。杜祥琬说,碳交易的需求来源与低碳发展的目标,由此产生了总量、配额。但碳市场既然是个市场,二氧化碳就成为一个商品,具有商品的价值和特点。因此,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二氧化碳的商品属性,对交易的风险和规避方法进行基础性研究,同时,也可以更全面的研究如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碳泄漏的可能性的问题,保证市场健康发展。

  另外,何建坤表示,碳市场是一个利用最低成本完成减排目标的方法。

  何建坤说,他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在抓住排放大企业的同时,把中小企业、“散户”排放源纳入到市场中来。

  “我们现在的碳市场普遍纳入了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抓住了大头,但是往往这些大企业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何建坤说,“而恰恰就是那些能效低、污染大的小企业没进来,而他们才是减排空间最大。”

  何建坤建议,对这些中小企业和个人排放源,可以采用不分配配额、不强制纳入,但是鼓励减排,允许交易的方式,让它们参与进来。何建坤说,这些中小企业的减排量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核查,经过认证之后就可以纳入到市场中买卖,这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减排;同时,此前政府资金往往采用直接补贴企业的形式,实际效果不好测量,此后也可以在市场中进行补贴,对通过核证的排放量,按照数量给予补贴。

  同时,何建坤也表示,如何利用现有市场扩大纳入面很重要,可以把京津冀都纳入到一个碳市场中,让交易所变成一个很大的舞台,开发符合需求的多种产品。利用碳市场促进雾霾问题的解决,仍有很大空间。

  对于京津冀建立统一的碳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 周宏春认为,“碳市场,可以是地方粮票,也可以是全国粮票。京津冀,是否要统一碳市场,关键在指标怎么分配”。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