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资源环境
北京重新编制防洪排涝规划全市将建四座天然调蓄水池

2013-01-21 00:00   来源:京华时报

  去年7月21日,一场特大暴雨重创北京,全市79人死亡,127.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1.57亿。
  在此之前,京、津所在的海河流域已有近50年未发生过较大洪水。“防洪”这根弦,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早已松懈。
  暴雨过后,天气预警、雨洪排除、河道防洪等诸多问题引发反思。主政官员的治水思路,也在逐步调整。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新版《北京市防洪排涝规划》已开始重新编制,新规划涉及防洪、排涝、雨洪控制与利用、山洪灾害防御和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内容,其核心是为北京打造一个“上蓄、中疏、下排,有效蓄滞”的防洪排涝体系。
  作为本报两会报道“聚焦”板块的开篇之作,今天我们关注这个新的防洪排涝规划。
  【排洪】
  市水务局规划处相关人士介绍,新规划将对全市河道进行功能定位,划分防洪、排涝河道两类,但有些河道可能是两者结合。比如永定河、潮白河这些属于防洪河道,因为这些河流主要承担上游来水的过境和境内山区洪水排泄任务,如永定河需要承泄上游山西、内蒙古和河北的洪水。而凉水河(城区段)则主要属排涝河道,承担北京中心城南部地区排水任务。
  全市河道将实施功能定位
  山区画洪水淹没线方便逃生
  市水务局规划处相关人士表示,新规划明确,将根据河道的功能和重要性确定各条河道的防洪排涝标准,并推算河道水面线,拟订河道治理规划方案,提出河道疏浚、堤防加固、险工治理的工程措施。重点考虑干流河道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洳河及中心城、新城范围内较为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
  根据不同的河道,水务部门将选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比如针对防洪河道,侧重于按照规划防洪标准加强堤防等设施建设,达到规划断面,避免决堤或河道漫溢。而排涝河道需要更多考虑沿线排水管道、汇水支流的高程,加强疏挖,确保汇水区域的水能够流得进、排得出。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永定河、潮白河这样的一、二级河道堤防总长约440km,累计达标长度210km,达标率48%。其他中小河道达标率更低。“我们通过7·21发现,有一部分中小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造成洪水漫溢或溃决。”
  上述人士介绍,山区河道的防洪措施将根据山区河道的特点进行制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要将洪水的行洪线提出来,1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线在哪儿,2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线在哪儿,“我要告诉你,水会涨多高,到什么位置,我要把这条线画出来,你就不能在这里盖房子,或者即便现在盖了房子生活在这里,一旦暴雨到来,根据雨情预警,村民能够意识到危险,及时逃生。”
  北京市大大小小的村庄,很多建设在河道边上,村民世代生活在河边,一旦遭遇暴雨,面临着屋毁人亡的危险。目前北京市每年都启动山区农民搬迁工程,将泥石流高发区的居民整体搬迁。但有些村庄搬迁可能比较困难。规划首次明确了山区河道的行洪标准,将解决这个难题。
  “将这个行洪线画出来,是保障防洪安全的一个管理方法,相当于一个警示,在河道行洪线内的违法建筑可能要拆除,我们将通过这个行洪线,提示老百姓下雨能及时逃生,确保生命安全。”该人士表示。
  规划实施后,技术人员将通过科学的计算将行洪线画出来后,还需要区县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雨情、水情,明确安全转移路线,设立临时安全避难场所等,这样行洪线的警示作用才能最终发挥出来。
  ■分析
  北京防洪工程欠账多
  按照此前发布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按不低于20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新城根据规划人口规模及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分区设防条件等,按照50年到10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建制镇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
  7·21灾害发生后,众多专家指出,北京的防洪体系并不健全。据调研普查,北京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欠账较多。例如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的堤防仍未全线达标;拒马河现状防洪排涝能力仅为5到10年一遇,中小河流治理滞后,河道标准低、排水能力不足。此外,小清河分洪区避险设施均未启动建设。
  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主任李会安此前曾表示,影响城市防洪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水流量增加,加剧防洪排涝压力。包括城区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相同量级降雨情况下,径流系数加大、流量增加、汇流加快,加重了城市雨水管网和河道的防洪排涝负担。雨水排除系统建设跟不上地区发展速度,道路建设和排水管网及下游河道治理不同步。
  【蓄水】
  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为滞蓄雨洪水,北京将结合现有湖泊、低洼地、砂石坑等区域,因地制宜,确定蓄滞洪(涝)区。提出蓄滞洪(涝)区规划方案,包括蓄滞洪(涝)位置、边界范围、需要滞蓄的水量、启用标准以及配套工程等。
  84座立交桥排水系统分3年完成升级改造
  全市将建4座“天然调蓄水池”
  雨水是否成灾,除了防洪设施的强大外,就是依靠城市排水系统。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维新表示,目前北京市的雨水排除系统建设标准偏低、能力不足,造成雨水“收不进、排不出”。业内专家也提出,北京市的部分排水管道因使用年限长,结构老化严重,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隐患。另外,收水设施还存在雨箅子数量少,收水设施不足,垃圾堵塞雨水口和下水道等问题,造成雨水收不进。
  据统计,7·21特大暴雨,全市20多座桥区积水,中心城区积水点达到63处,积水深度0.5到6米。按照规划,全市20座立交桥将集中建设蓄水池及其他排水工程,工程预计今年6月1日入汛前完工,投资15亿至20亿元。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分3年完成84座立交桥的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其中计划今年进行改造的是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出现严重积水的20个桥区,包括莲花桥、安华桥、六里桥、农展馆桥、大钟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工程目前迟迟未动工的主要原因是涉及到拆迁,因为拆迁资金困难,所有工程尚未动工,但肯定是要改造的。
  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为滞蓄雨洪水,北京将结合现有湖泊、低洼地、砂石坑等区域,因地制宜,确定蓄滞洪(涝)区。据石维新介绍,西郊砂石坑蓄滞工程项目已经获得政府批复,年内将启动建设。2015年底前还将完成南旱河、三海子、通州新城等3处大型雨洪滞蓄工程。
  据了解,西郊砂石坑的规划容量大约为700万方。南旱河雨洪滞蓄工程,则将通过合理建设闸坝,利用河道及周边低洼地蓄滞雨洪水,减轻中心城排水压力,目前蓄滞工程正在做相关规划。此外,已经形成的北运河流域等河道内外盗采砂石造成的大小砂石坑都可作为雨洪蓄滞设施,加以利用。
  ■探访
  西郊砂石坑已废弃多年
  西郊砂石坑位于海淀区和石景山区交界处,在五环路东侧、阜石路南侧,南边紧挨田村山南路。昨天,记者来到西郊砂石坑,大雪覆盖下的砂石坑深度达数十米,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由于多年闲置,目前西郊砂石坑杂草丛生,非常荒凉。
  公开资料显示,西郊砂石坑是原北京市建材局(现金隅集团)开采砂石的场所,曾是北京最大的采石场。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经过40多年的开采,西郊砂石坑面积已达117公顷,后由于有地下水溢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停止开采。
  在北京市1995年编制的防洪排涝规划中曾提出,利用西郊砂石坑建调蓄工程的规划,但该工程一直未提上议程。有关人士透露,因为和相关单位的协调没有进展,以及资金等问题,该项目一直未动工。去年7·21之后,该项目迅速获批。
  【利用】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市委书记郭金龙曾多次到一线调研。提及防洪排涝,郭金龙特别指出,要“坚持疏堵结合,排蓄结合,地上地下结合,紧紧抓住主要矛盾,逐一解决和突破”。“蓄”和“用”已经成为防洪排涝的关键一环。
  开发商建房子先过“雨水规划”关
  新建小区不得增加雨水外流量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新规划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将雨洪利用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今后将与规划委对接,任何项目施工前,必须保证不改变土地原有的雨水径流系数,这就要通过配套的集雨工程、绿地建设等措施来实现这个“不改变”。
  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不透水面积比例大幅提高,导致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加,加大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引发道路积水等额外难题,同时也造成雨水资源的流失。
  新规划对雨水利用蓄水工程的要求是,新建区以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控制目标。已建成小区要因地制宜建设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或设施,积极推广透水性铺砖,建设下凹绿地,有条件的可建设低下蓄水池。
  7·21之后,北京市规划委出台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技术要点”,要求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必须按照每一万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此外,新建小区绿地中至少要有50%建成可滞水的下凹式绿地。但是这些规定是否有强制性,开发商房子建好,不落实怎么办?
  对此,《北京市防洪排涝规划》明确,新建区,必须以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控制目标。已建成区则要因地制宜建设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或设施,积极推广透水性铺砖,建设下凹绿地,有条件的可建设地下蓄水池。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具体操作的要求是两方面内容,一个要从面上控制径流系数,另一个是从源头控制雨洪水,规划将雨洪利用作为重要内容。
  “北京市缺水,下雨又很集中,一方面要解决雨洪灾害,一方面还要解决雨水利用。如何从面上控制径流系数?比如这块地原来是农田,雨水能够渗透下去,如果下了100毫升的雨水,可能7成渗透到地下,只流出三成的雨水,也就是我们专业上说的径流系数是0.3。但一旦建成房子,修成道路或者其他项目,最终可能就流出80毫升至90毫升的雨水,径流系数就接近1了,造成城市排水压力增加。”该负责人解释说。
  规划作出这样的要求后,开发商、施工者或者说一个工业园区,住宅小区都要通过不同的办法控制径流系数和外排水流量不增加。具体措施是可以做透水路面,做屋顶集雨设施,把雨水先蓄起来。规划委要先审批这个图纸,雨水利用关通过了,才能开工建设。
  ■回应
  年内出台雨洪工程补贴标准
  截至2011年,全市已经建成各类雨水利用工程1500项,其中城镇雨水利用工程808处,年综合利用雨水1500万立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雨洪控制利用工程启动较早,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工程分散,整体规模小,社会对雨洪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政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雨洪控制利用效果欠佳。
  新规划要求,结合用地规划,提出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和利用模式。提出城区及郊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措施,工程规模等,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涵养地下水源。提出雨洪控制与利用的政策措施,标准及规范。
  北京市节水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北京市雨水利用就是要按照“先入渗、再滞蓄、后排放”的原则,制定下一步雨水利用规划,选择一些大的场地,比如公园、体育馆这样的地方,建设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以推进全社会雨水利用工作。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内将出台雨洪利用工程的补贴政策和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中,同时将推进全市节水工作的开展。
  □背景
  现行防洪规划仅涉及中心城区
  北京现有的防洪规划是1995年编制的,为何17年后才重新编制《北京市防洪排涝规划》?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是7·21暴雨之后,北京才想到要重新制定城市防洪排涝规划。2011年底,水利部下发文件要求有防洪任务的城市抓紧编制或修订城市防洪规划,力争用两年时间左右,全面完成防洪规划编制、修订完善和审批工作。
  自2004年以来,北京地区发生局地极端天气(小时降雨量超过70毫米)37次。局地暴雨造成多处立交桥或重点道路积水,交通中断,地铁进水等险情。特别是7·21洪涝灾害,给全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外,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北京地区河流均属海河流域,而海河流域已经有近50年未发生较大洪水,北京市大部分防洪工程从未经受过洪水考验,一旦发生洪灾,后果难以预料。北京市现有的防洪规划是1995年编制的,该规划范围主要是中心城,与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中心城-新城-镇的结构不适应。
  该负责人表示,新规划将是北京市第一个全面的防洪排涝规划,涉及16区县。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