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要闻 > 头条
经济“增质”才是繁荣基石

2019-01-18 06:55   来源:ft中文网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2019年,随着中国经济“减速增质”向纵深发展,增长压力和改革潜力交叠激荡。立足这一节点,前瞻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更加需要走出短期迷雾,把握长期规律。

  着眼于“全球-历史”宏观坐标系,我们发现,经济“增质”而非经济“增速”,才是资本市场长期繁荣的根本基石。从宏观战略来看,“减速增质”是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数十年来,全球主要经济强国形成“减速增质”的接力赛,而中国将大概率成为下一个接棒者。从微观基础来看,“减速增质”与产业转型升级一体两面。未来十年,中国产业升级有望迎来新一轮历史性机遇,同步实现“中国智造”和“智能服务”的双重崛起。从历史经验来看,全球主要经济强国的“减速增质”之际,往往也是资本市场的繁荣之时。有鉴于此,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减速”引致的改革阵痛固然真实,但是“增质”培育的长期红利也同样笃定。考虑到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下,中国经济“增质”步伐有望行稳致远,我们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周期前景保持谨慎乐观。

  “减速增质”是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减速增质”表面上是增速与增质的外部选择,本质上则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生演进。根据学理,新兴经济体走向全球性经济强国,必然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扩大要素投入为驱动,重心在于经济总量的高速扩张。第二阶段,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驱动,重心在于经济质量的稳步优化。第一阶段末期,随着要素总量的约束和边际产出的衰减,高速增长不可维系,各类风险迅速累积,因此需要及时转入第二阶段,才能实现平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在“全球-历史”的宏观坐标系中,“减速增质”的必然性能够在多个角度得到验证。从时序来看,在告别二战后的修复性增长后,各主要经济强国相继转换发展阶段,形成“减速增质”的接力赛,“高速低质”的经济强国并不长期存在。其中,日本的“减速增质”完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于80年代,美国完成于80年代至90年代,韩国则在8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分两步完成。从结果来看,上述经济强国在“减速”之前,大多处于“高通胀、高债务、弱稳定、弱民生”的危险状态,并部分伴生政策失灵、经济危机、长期滞涨等病症。而在“增质”之后,虽然增速中枢下移,但上述各国普遍步入“低通胀、稳债务、强稳定、强民生”的经济繁荣期。从进程来看,单纯使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手段强行延续“高增长”,只会撞向历史规律的南墙,最终被迫由危机来倒逼变革。例如,70年代日本的“列岛改造计划”和德国的大规模财政刺激,不仅未能延续繁荣,反而加剧了经济的内外部失衡。更进一步地,如果在危机倒逼之下,依然未能及时改革,则会导致技术红利的培育落后于资源红利的衰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上移落后于国内劳动成本的增长。由此,曾经的高增长国家将长期陷入“资源诅咒”和“中等收入陷阱”,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即为殷鉴。

  沿循上述历史规律,当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迈过刘易斯拐点,资源环境的约束广泛显现,资本边际回报率亦步入下行轨道,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然。以十九大为起点,中国经济有望成为全球“减速增质”接力赛的下一个接棒者。以史为鉴,在内外部压力下保持改革定力,进而主动规避转型危机,平滑“减速增质”进程,正是中国经济的顺势之选。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