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要闻 > 要闻
68天4次开会 金融委频频向市场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2018-09-11 10: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金融工作,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遵循既定方针,抓住关键问题推进工作。

  一是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特别要加强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继续有效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既要防范化解存量风险,也要防范各种“黑天鹅事件”事件,保持股市、债市、汇市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务实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确保已出台措施的具体落地,及早研究改革开放新举措。资本市场改革要持续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五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活力。

  六是更加注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营造鼓励担当、宽容失败、积极进取的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多数要求,均指向如何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顺畅,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随着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有望进一步灌溉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

  对于当前形势,会议判断,金融系统积极贯彻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稳定,各类金融风险得到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意识和市场约束逐步增强。

  会议要求,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外部贸易存在摩擦、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环境下,货币政策需要协调各项政策做好预调微调,达到防风险、稳增长、去杠杆等多项目标之间的平衡,以稳定市场情绪,做到精准“滴灌”。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把握好度”。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上记者采访时表示,“把握好度”的关键在于,流动性供给能够让市场资金保持宽松,又不会造成大水漫灌的状态。上个月公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会议同时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特别要加强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现在很多政策也在互相协调,支持银行内部宽松的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央行资产端和银行信贷能适度扩张,使得经济流动性得到更多的补充。”邵宇表示。

  目前,相关部委正在合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行流动性将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导。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预计,后续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将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基建项目,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将逐步提高,信贷扩张、信用风险缓释将逐步实现,特别是下半年的降准政策有可能继续以定向的方式出现。

  强化正向激励机制

  会议指出,更加注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营造鼓励担当、宽容失败、积极进取的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在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中,要使得政策落地,基层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近期“激励机制”也是政策高频词。

  金融委第二次会议就指出,“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

  此前银保监会也提到,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约束,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激发员工做好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动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激励机制要取得所谓的正向效应,就是要通过激励让参与者做有利于控制风险的事,而不是加大风险;做规范的事,而不是给市场带来扰动。

  连平认为,这需要宏观部门出台相关的机制,例如人民银行的MPA工具,再例如监管部门在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方面的监管指标,都可以朝着正向激励金融机构行为的方向去发展。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政策会有更多针对性。

  “尤其是下一阶段需要更大力度地支持小微企业,这个支持不是靠行政号令,而是要靠激励的机制、手段和工具,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朝这个方向发展。”连平说。

  在邵宇看来,近段时间整个市场的波动主要是因为预期比较低迷,尤其是对于中长期发展的趋势,市场觉得“看不清楚”。只有增加正面激励机制,让大家勇于尝试,这样才能启动民间投资的热情和官员在执行层面的热情,保证更多正面预期,稳定整个市场的信心和估值。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