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社会发展

小院议事厅为胡同治理添活力

2025-09-17 13:31 来源:西城报

  近日,天桥街道留学路社区推进“小院议事厅”建设,通过多方讨论、汇集民意、协商方案等环节,有效解决居民身边事。

  胡同环境整治

  从“异味扰民”到“清爽家园”

  在充满烟火气息的留学路胡同,汇聚了传统小吃、门店等,老北京胡同文化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到此参观打卡。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杂乱、异味扰民、占道经营等问题,却渐渐成为了住在周边居民的困扰。

  “胡同垃圾桶里扔的食物太多,大热天儿一下午就臭了,能不能让游客在店门口吃完扔掉再走。”近日,一场聚焦胡同环境整治的议事协商会在“天桥小院议事厅”举行。社区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环卫工作人员等各方代表围坐一堂,共同探讨胡同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社区工作者认真倾听,记录大家的困难和诉求。经过充分的意见碰撞和协商,最终凝聚共识,形成了涵盖“硬措施”与“软环境”的综合整治方案。

  根据胡同实际情况,取消中段分类垃圾桶,引导居民前往周边指定垃圾投放点,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建督导队,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阻。为商户配备分类垃圾桶,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大巡查力度,严格管理占道经营,督促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环卫部门优化清运路线与时间,增加清运频次,确保垃圾不满溢。

  此外,社区还开展“文明胡同,美化家园”主题宣传活动,张贴并逐户发放《致居民商户的一封信》,明确垃圾分类投放责任,并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持续提升居民环保卫生意识。“大家的卫生意识都提升了,自觉维护胡同秩序,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住在留学路社区的胡大妈说道。

  纳凉空间焕新

  “破旧角落”变身“睦邻客厅”

  随着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升,胡同内狭小的纳凉空间、破旧的遮阳伞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前段时间,住在赵锥子胡同116号的居民们就多次向社区反映,家附近没有休闲的空间。

  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及社区工作人员经实地勘查后发现,适宜安装纳凉亭的区域不是存在堆物堆料现象,就是影响周边住户出行。社区随即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各方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以前我们聊天纳凉的地方太脏乱了,全是蚊虫,能重新修一下也行啊。”经过一番讨论,社区决定改造现有的纳凉地,保留并美化一部分设施,既能盘活现有资源、降低改造成本,又可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由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设计改造方案,在确认具备实施条件后,社区工作者主动走访周边居民,耐心讲解方案的优势,获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如今,新的纳凉棚已顺利完成安装,设施布局合理、空间充足,既满足了居民的纳凉需求,又未对其他住户的出行造成影响。“既美观又实用,以后街坊邻居们就能在这里聊天休息,很方便。”一位居民开心地说。

  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诉求发生到问题化解,留学路社区在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的过程中,践行“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的民主自治理念,充分发挥“小院议事会”的作用,成功搭建一座高效的沟通桥梁,发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让决策体现群众智慧,让问题解决顺民意、暖民心。

  未来,天桥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以“为民初心”为原点,以“精准施策”为路径,把议事厅的“金点子”转化为惠民的“实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当“自家事,商量办”成为胡同里的新习俗,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画卷,便会在老城烟火中徐徐铺展。

京ICP备0800393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625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